2004年11月16日,TOM在线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布:由TOM在线与全球著名的即时通讯公司Skype通力合作之下的TOM-Skype正式发布。此举标志着TOM在线一举跨入国内即时通讯市场,自此,TOM在线将能够为用户提供包括即时通讯、网络新闻、免费电邮、无线增值、搜索、社区、在线游戏等在内的全线多元化网络应用服务,并将通过TOM-Skype的即时通讯平台完美整合所有业务向用户全力推送。更具深意的是TOM-Skype的诞生还标志着国内主流门户网站与国外即时通讯公司首次正式并成功合作,双方不仅品牌共存、资源共享,合作计划中甚至还包括对未来全球即时通讯市场的共同展望。
门户就是门户,毕竟财大气粗。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日子里,通讯市场新品迭出,竞争日趋激烈,各大门户也是使劲了浑身解数吸引网民的眼球,免费短信大餐一时间成为三大门户进军即时通讯的主旋律。于是乎网易泡泡来个通过泡泡客户端发送手机短信免费的政策,使到用户数字再度激增。
著名IT评论家、互联网实验室创建者方兴东认为,“在各个即时通讯软件彼此的功能打通之后,会带来市场洗牌的机会。”
2.蚍蜉撼大树:IM新锐朗玛UC
朗玛UC是2002年末国内即时通讯市场悄然崛起的一个新锐。
朗玛UC于2002年9月正式推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朗玛UC凭借其强大的宣传攻势,已经达到了22万人在线的水平。尽管这个数字与即时通讯市场的一哥QQ相比无异于小巫见大巫,但其增长速度却足以让马化腾不安。
谈到朗玛UC,它和QQ还有另一层不为人知的“同门”兄弟关系。所谓的“同门”,便是二者都与国际著名投资公司美国IDG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早已了解QQ的第一批风险投资便是来自这个“慧眼识英雄”并掌握着QQ7%的股份的IDG。而UC的开发者朗玛公司的投资人也同样是这位难得的伯乐IDG。朗玛从他长期盘踞的电信领域杀入QQ雄踞的即时通讯市场。如果少了曾经成功投资QQ并狠赚了一笔的IDG的背后推动,很难预料缺乏助力的朗玛如何能够在即时通讯市场上演“后发制人”的出彩好戏。
郎玛UC的面世之日,正是QQ限制长期用户注册,正式推出每月收费2元的QQ行号码之时,生意场中哪来如此“巧合”,一切都是有心人蓄意而为。而另一个并非巧合的“巧合”则是郎玛UC于2002年底在线达到2万人之时,又恰逢腾讯正式开始QQ行号码的收费。
与大多数同类软件回避QQ主流用户群即所谓QQ优势领域,以差异化竞争求发展的做法相悖的是,UC从一开始就反其道而为之地专注于从时尚和个性化入手,抢夺年轻人的市场。
熟悉QQ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腾讯就正是靠着个性时尚的特色,赢得了年轻用户的青睐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UC这种在QQ核心用户群,核心优势上入手的竞争,似乎正是要乘QQ虚弱这时给予对手一个下马威。QQ后院起火,郎玛UC偏师急进,即使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也能闻到硝烟的味道。
郎玛UC的开发者曾经说过:“在细分市场上一家独大的例子几乎没有。现在QQ在国内领先甚至垄断市场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这位有着敏锐观察力的领导者最终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郎玛UC的大胆出击直接命中了QQ的要害,虽然在一时半刻之内,朗玛UC不可能真正与QQ分庭抗礼,但毕竟一举在即时通讯领域站稳了脚跟,真正的大战也许在若干年之后,谁负谁胜我们拭目以待。
而郎玛UC的免费发展策略也同样给他们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很短时间UC就做到22万人同时在线,取得了国产IM软件第二的位置。UC能否继续发展取得成功,取决于自身的实力,也更取决于它能否实现创新的突破,在借鉴QQ之后,UC还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垄断局面的打破对于网民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至少有了选择的机会后,越来越尊贵的企鹅公主也许会因此会少几分傲慢,多几分亲和。
3.新浪“了了”:“了”了
2004年7月1日,新浪公司宣布,收购DavidhillCapitalInc.及其UC即时通信技术平台。正式收购“朗玛UC”,并更名“新浪uc”。时任新浪首席执行长汪延表示,“即时通信服务的加盟将大大提升新浪用户的社区体验。新浪此次收购的目的在于将已有的网络和无线服务推介给广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用户。”
新浪在即时通信方面是下过苦功的。2003年下半年,新浪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软件“了了吧”,一度希望可以在即时通信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但或许是“了了吧”的名字太不吉利了吧,面对QQ“一骑绝尘”的压倒性优势,又有MSN、雅虎通、网易泡泡的追拦堵截,“了了吧”渐渐显得力不从心,没过1年,这个被新浪寄予厚望的即时通信软件就这样“了”了。
收购现有优势地位的即时通信软件,对新浪来说不失为改变目前竞争劣势的一个好办法。对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来说,推广一个新的产品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与其说新浪花了3600万美元收购UC即时通信技术平台,毋宁说是花了3600万美元买了UC的8000万注册用户、20万同时在线用户。
结合之前新浪收购的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CrillionCorp、与韩国游戏门户网站NetMarble达成战略授权合作协议的举措来看,新浪完成了即时通信市场周边服务的建设工作。凭借新浪网在资讯、社区、搜索、免费邮箱等互联网服务方面的优势地位,UC大大地增强了与QQ叫板的实力。在移动增值业务方面,新浪网凭借其在新闻方面的优势、借助网络科技的运营经验,完全可以胜任UC用户的资讯需求;在棋牌、社区建设中,与韩国人的积极合作有利于弥补新浪在这方面的不足。
4.螳臂当车:盛大也玩“圈圈”
另一个接踵而至的强大对手则是网络游戏领域的多年老大盛大公司。盛大公司做的事情永远是那么出人意表,从收购新浪到做中国第一款网游即时聊天工具圈圈,盛大圈圈这个软件的确是非常的有针对性,它可以设计自身的形象,还可以象普通IM软件一样进行无障碍的文本和音视频的交流,甚至可供网游帮派开个网络大会。
在盛大的解释中,五年积累,两年开发而成“盛大圈圈”为什么叫“盛大圈圈”呢?其言简意赅的概括就是:
朋友圈,游戏圈,音乐圈……把所有的小圈化作互动娱乐的大圈!
再来看看盛大圈圈颇富煽动性的广告词吧!
盛大圈圈,这简单而又可爱的名字蕴含着深远的意义与无限的期待:
从现实到虚拟——校友、同事、老乡……虚拟世界中,圈圈帮你凝聚现实的情感;
从娱乐到互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泡论坛……用圈圈,与朋友分享乐趣,让快乐加倍;
圈圈,如明月,象征着圆满;圈圈,像气球,越飞越高;圈圈,如车轮,不断前进;圈圈,如斑斓气泡,象征着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自己的一个圈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一个美梦。圈圆,梦圆!
娱乐,享您所选;圈圈,成您所愿!
盛大何以从网络游戏中分身有术,也来即时通讯领域凑一份热闹,这其中还有一些隐情。不是陈天桥头脑发热,而是通讯市场实在太火;不是陈天桥不做网游,而是网游太需要圈圈。
2005年6月开始,有关盛大网络陈天桥瞄上即时通讯市场的消息便不绝于耳,据传这款盛大即时通讯“圈圈”的研发人员一部分来自被263收购的E话通。其内部人士称,盛大对即时通讯市场“认识比较充分”,盛大打造“圈圈”,一方面可以服务于自己庞大的在线游戏用户群,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热点市场上获得一定份额,可谓一举两得。2005年7月24日,“当盛大‘圈圈’遇见网络游戏”的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在历时15天的第一阶段活动中,“总计参与玩家超过700万”。在盛大启动“圈圈”时就表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在盛大注册的2000万游戏玩家一旦选择圈圈,QQ的功能将会被排斥。
易观国际分析师刘书文的分析指出,盛大肯定会使用“在游戏用户中推广即时通讯为主,拉新用户为辅”策略。由于即时通讯产品的用户粘度大,转移成本高,而腾讯的用户与盛大用户群体又非常接近,因此盛大的即时通讯将难以像MSN、Skype那样对腾讯造成很大威胁。而易繁分析师则认为,即时通讯工具也是部分网络运营商巩固市场份额的利器,比如微软MSN就是先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在中国形成固定用户群,然后网站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如此市场格局,盛大推出“圈圈”,也是跟众多竞争对手在“牵制”中实现制衡的手段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场腾讯与盛大的争夺,更像是马化腾与陈天桥两位网络新贵在上演互联网时代的“无间道”,两位30出头的年轻富豪都在致力于“抢夺对方的地盘”。但“小企鹅”的缔造者马化腾则不认为“圈圈”们会对腾讯构成威胁。他放言:“除了MSN,都不构成威胁!”
5.王志东lava-lava:走第三条路
自从2001年离开新浪创办点击科技,王志东淡出互联网世界5年后,这位新浪前CEO终于再度出山。2006年6月26日,点击科技正式推出其即时通讯软件(IM)产品lava-lava杀回互联网。王志东认为,IM市场还有很大空间,除了QQ和MSN的道路,lava-lava要走的是第三条路。而之所以还要涉足竞争激烈的IM市场,是因为IM客户端可以聚合广泛的互联网资源,而且“目前的IM还做的不够好”。
lava-lava一词来自于太平洋一个岛屿的部落语言,“lava-lava是欢乐的象征,lava-lava是不同于原有IM的IM2.0,首先它是一个公开的平台,第三方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其实王志东说的是协同软件的概念。在开发lava-lava之前,王志东的点击科技一直从事协同软件的开发。lava-lava是将协同的概念延伸到IM上来。
“Lava-Lava不仅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为了打破QQ、MSN等向用户收取增值业务费用的“封闭式”平台的垄断,王志东在Lava-Lava中首度融合了P2P(点对点)传输技术,用户使用的所有功能全部建立在用户“点对点”的平台之上,大幅降低了网络运营的成本,点击科技目前已与博客网等30余家网络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其用户群定制(OEM)即时通讯平台。而为互联网公司、企业提供个性化和开放式的即时通讯平台,间接向“客户的客户”收取费用将成为点击科技盈利的主要模式。
在目前与lava-lava进行合作30多家企业中包括Donews。Donews主要负责人之一王磊在BLOG中对全体好友宣布,不再使用腾讯即时通讯软件QQ,转而启用Lava-Lava。耐人寻味的是,Donews大股东——猫扑网于2006年5月底结束了与MSN的栏目合作协议。Donews首先与Lava-Lava合作,是否暗示着一旦初期效果不错,猫扑也将全线跟上呢?一位业内人士评论:“既然猫扑已经告别MSN,那么摆在它面前的不是自建一套IM,就是与人合作。”由于猫扑老板陈一舟和Donews创始人刘韧与腾讯CEO马化腾之间关系紧张,猫扑与QQ合作前景渺茫,而与Lava-Lava合作的可能性极大。
通过与IM合作带给网站的好处,可能猫扑CEO陈一舟体会最深。根据2006年1月份的全球中文网站排名,发展不到一年半的猫扑网名列第11位,而与其同时排在前20名的中文网站无一不在互联网中打拼5年以上。猫扑成长之快,MSN功不可莫,正是由于微软巨大的IM用户群带动了猫扑的用户访问量。
而猫扑的现有用户群也会对Lava-Lava是一笔巨大的财富。CSDN网站负责人阎辉评价:“Lava-Lava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不错。”
王志东做Lava-Lava,不仅图谋IM。在Web1.0时代,他掌握了新浪这个最好的互联网入口,而现在,IM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用户浏览的入口。以前大家用的IE、网景浏览器,难以将Web2.0时代各种用户特性资料包含于其中,这造成了互联网内容服务商难以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王志东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提供除QQ和MSN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一种更符合‘Web2.0’特质,互动性与开放性更强的网络通讯平台。”
§§§第三节峰回路转:腾讯收复失地
腾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发动了一场错误的变革,结果造成了强敌压境的危险局面。美梦过后,马化腾悠悠醒来,顿时发现无数双不怀好意的筷子正在自己的碗里翻腾着美食。终于忍不住尖叫一声:“不……”
及时醒转的马化腾回头看看自己的碗里,不由暗自松了口气,还好,剩下的东西还够吃个粗饱。因为即时通讯市场非常特殊,并不是简单地卖一个软件产品就可以了事的。产品、服务、运营三者任何一方面缺位,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腾讯已经运营了多年,这方面的优势大为明显。而其他的新产品从构筑运营、服务体系,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每当谈及如此,年轻的马化腾仍能轻轻松松说:“在战略上我们欢迎竞争,但在战术上我们非常重视竞争对手。我们会做很多具体的分析,比较各自的优劣短长,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1.得人心者的天下:全面取消收费政策
“QQ又可以免费注册号码了!”——时隔两年之后,腾讯在世界即时通讯企业中首开先河,至今仍然绝后的QQ注册收费运动,又回到了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