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排名前三甲的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新浪的新闻和评论、搜狐的城市生活栏目和网易的虚拟社区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对许多网民具有较强的吸纳力。“门户网站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腾讯没有自己新的突破点,马化腾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一位业界评论家指出。
还有专家撰文指出,腾讯的大门户之路将十分漫长曲折。理由在于:“前几年,全国性综合门户网站约十多家,都梦想成为数一数二的门户网站,结果都没能改变竞争格局,新浪、搜狐、网易一直位居前三。回顾发展,会发现先行优势与在位优势很重要。先行者成功卡位后,后来者很难超越。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新媒体有集约化趋势,后来者很难推出绝活,以拉拢新浪们的忠实用户;另一方面在于风险投资的介入和成功上市,使得新浪们现金充沛;此外,ICP市场规模偏小,如果广告额增长没预想中快,后来者信心就会动摇。”
但是“大门户计划”是腾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决策,马化腾肯定事先预计了所有困难,他之所以敢迎难而上,还是因为QQ那鼎盛的人气。就在庆QQ.com上线一周年庆典上,马化腾发出了“依托QQ庞大用户群基础,腾讯有信心在三年内把QQ.com做到前三名”的豪言壮语。
如果一定要给马化腾一个必胜的理由,那么就是:网络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尖端科技之一,更新换代并不仅限于纯技术元素,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说不定下一个最大的门户网站,恰恰就是腾讯。
§§§第三节迷你腾讯:下一站门户
腾讯,以即时通讯起家,却不甘心只做即时通讯。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做大做强才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如果要问QQ到QQ.com有多远,或许那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1.逐鹿中原:搭建网络生活平台
马化腾将QQ.COM定位为“青年门户网站”,全力打造成国内时尚娱乐第一门户,并延伸到无线服务,推广腾讯门户网站上的网络影片、在线新闻广播、音乐点播、电子商务等新的应用。通过QQ.COM,从纵面侧击互联网,实现门户意义上的增值目的。
QQ.com的定位与传统的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以及后崛起的TOM并不一致。
QQ.com的定位,是基于腾讯的QQ软件的主要用户群。目前QQ在国内IM市场占据主要的地位,在推出门户网站之时,腾讯已注册用户2.26亿,活跃用户超过7100万,其中青少年占据多数。
“腾讯的目标就是要搭建一个网络生活的平台。”马化腾如是说。
马化腾认为,差异化将是腾讯竞争的法宝。“未来,在深度整合的基础上,腾讯将采取‘一横一竖’的业务模式,原有的即时通讯工具和门户网站将从两个维度叠加无线增值服务,形成三大主要业务,一是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互动娱乐服务,二是包括多媒体、音乐、电子杂志等在内的网络内容服务,三是包括B2C、C2C、拍卖在内的电子商务。”
2.娱乐试水:紧急!服务器响应缓慢
“娱乐”是腾讯门户的定位,必定少不了互动,而互动又必定少不了人气。
“牵手QQ演绎生活童话——2003QQ之星”全国征选活动,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举办。
虽然并未取得超级女声让蒙牛一下子红了半边天那样的品牌营销效果,但是腾讯和摩托罗拉、东利行等共同打造的“梦幻明星直通车”,也让QQ一族们的热情在那一个冬天持续升温。而报名网址直指腾讯门户,这更是让腾讯赢了个盆满钵满。
从2003年9月20日公开接受报名开始,活动网http://star.tencent.com/浏览量达到数千万的情形令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们异常惊喜。不过,问题也由此而来:庞大的并发信息流量曾一度使得特备的网站服务器响应缓慢。
为此,腾讯紧急购置了数十台服务器,才缓解了一时之急。
3.腾讯mini首页:桌面门户发起者
就在我们试图用有些迫不及待的耐心来等待马化腾为“下一站门户”作答时,腾讯迷你首页的出现,不由让人眼前一亮。
随机弹出的“腾讯迷你首页”将海量信息中的重要内容整理后供用户自由选择,直接点击便进入腾讯网的界面。QQ的浮出消息在第一时间将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事件传递给用户。不久前,腾讯网推出“全球连线”服务,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一个独特的QQ号码将出现在腾讯网专题上,网友通过QQ与这个号码连线可随时提供事件的最新进展。
这些前所未有的门户创新,用时下颇为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蓝海。从门户林立的红海开辟出迷你首页这样一条通向蓝海之路,想必除了腾讯能做到,任何一家门户都不可能再复制这种成功模式了。因为,腾讯有的是数以亿计的即时通讯用户。腾讯的这一先天优势令所有的竞争对手难望项背。截至2006年12月31日,腾讯QQ已拥有5.805亿QQ注册用户总数,2.326亿活跃用户,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达2450万。这样的用户基数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腾讯网的迅速成长。
虽然网易、新浪都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软件,试图与腾讯抗衡,但对于腾讯来说,这些都不足以撼动腾讯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多年来积累的服务理念与产品经验,加之在未进入门户领域之前的专注精神,已经令腾讯的即时通讯日趋完美。
腾讯对未来有着自己的一番解读。通过游戏平台以及娱乐元素内容的充分张扬,马化腾强调在新的一年中,腾讯公司将对互联网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把互联网作为媒体平台、沟通平台、交易平台和增值服务平台间的资源共享模式,并挖掘这些平台在相互结合后更为深厚的潜力。
此外,注重对内容的打造以及应用的拓深也为腾讯网凭添了几分胜算。
QQ.COM自从踏上了明晰的门户战略之路之后,QQ.COM相继发布了8个内容频道。紧随其后的是一些不断充实进来的新业务——从QQ邮箱和网络电台的应用,到小游戏平台与个人相册的发布,以及全新搜索引擎与网络杂志的推出。内容面貌和应用纵深发展,使得QQ.COM的门户产品线日趋完整和成熟。
§§§第四节决战江湖:门户乱世出英雄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和马化腾一样尝试门户之战的,还有王雷雷、丁磊、周鸿炜以及杨元庆等人——他们都想在门户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将流量领先的新浪和搜狐取而代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乱世之中,谁人将改写门户历史格局?各路高手均是有备而来。
1.Tom在线王雷雷:对门户网站倾慕已久
2000年,拥有李嘉诚家族背景的TOM.COM集团在香港上市,旗下网络部建设TOM.COM网站,并且在第二大股东周凯旋的建议下,将TOM.COM中国区总经理的位子交给了刚刚加入TOM集团的王雷雷。同时TOM.COM宣布以门户的身份进军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中国市场做门户,TOM.COM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迟到者。
2000年前后,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易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全球网络泡沫开始破灭。这时TOM网宣布进军门户,王雷雷所面临的困难不难想象。
“大家普遍认为我们是门户的‘弃儿’,拿什么来同三大门户竞争?如果做同质化的业务,我们只会在泡沫中完蛋。”王雷雷说,这种“弃儿”的感觉使TOM网一开始就走上了有别于传统门户的道路。
“不走寻常路”,用美特斯邦威这句已是无人不晓的广告语来形容王雷雷,最为贴切,“互联网就是要与众不同。”
2000年9月,TOM网开出天价3.7亿元收购了163.net邮局,将其庞大的邮箱用户收归麾下;随后又不惜重金以15亿元的惊世价格收购了鲨威体坛(shawei.com),走同其他门户不一样的专业新闻内容服务。
2001年6月,TOM网在北京宣布,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神州在线共同推出“网游神”卡。这项服务把各电信运营商接入到互联网的号码集成到一张点数卡上,用户用“网游神”可以拨打任何一个电信运营商接入互联网的号码来上网,TOM则同电信运营商结算。
三个月后,“网游神”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占公司所有网上收入的60%多。
“但这不是门户的模式,我们当时就知道这个东西寿命不长。要做门户,就要有内容,有服务。”王雷雷表示。2002年底,随着宽带的普及,TOM网逐渐放弃了“网游神”业务。
王雷雷强调,TOM一直坚持的理念——T2T(TraffictoTransaction流量变交易量),“以传统门户的方式将内容资源打包给客户,由此带来眼球,然后就能够部分转化为交易。”
2003年12月,TOM在线购自韩国一家游戏开发商的单角色射击类游戏《雷霆战队》正式开通。王雷雷说:“这款游戏区别于《传奇》等角色扮演类游戏,也是我比较之后做出的决定。”
但是,2004年初,当他跑到四川绵阳等地推广《雷霆战队》的时候,“满眼看到的都是玩《传奇》、《剑侠情缘》、《大话西游》的,我们的游戏难以推动。”王雷雷失望了,“我们进入得太迟了。”
在没有达到3万人同时在线的目标后,2005年3月,TOM在线宣布将运营了15个月的《雷霆战队》撤下。
王雷雷毫不掩饰地承认,网络游戏的试水是一次失利。。
2003年底的王雷雷又盯上了即时通讯,他认为这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热点。他马不停蹄地找到以色列的ICQ,准备与之合作进军国内即时通讯市场。就在即将签约的时候,心里还有些犹豫的王雷雷在无意中得知了Skype,由瑞典人尼古拉斯于2003年发明的一款基于P2P技术的话音即时通讯软件。王雷雷认定了Skype正是他想要的差异化的软件。于是,在即将签约的时候,王雷雷变卦了,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做生意。”
业界普遍认为,如果政策允许Skype开通PC到电话的业务,对于传统电信服务商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联想杨元庆:失意FM365.COM
对于“FM365”,也许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但是如果说到一个广告中的谢霆锋在雨中撑着伞行走的情节,恐怕多数人还存有依稀的印象。那么自然而然地,也就想起了那个在当时轰动一时的www.fm365.com。
说到“FM365”,理所当然地不能不提及杨元庆,这个联想少帅的名字。
杨元庆是努力的,但是“FM365”却是杨元庆的滑铁卢。
1999年11月推出的“天禧”互联网电脑,是联想第一次尝到互联网概念的甜头,天禧电脑发布的当天,联想股票就惊人地攀升了14个百分点。
那台在键盘上增加几个访问互联网快捷按键的电脑,借助互联网这个当时如日中天的概念,一年内给联想创造了接近40亿元的产值。所以直到FM365已经彻底失败后,杨元庆还可以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的互联网电脑很成功,但如果没有FM365的支撑就无法想象。”
这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只不过,这是联想的成功,而不是“FM365”的成功。
我们再将历史退回到五年前,定格在2001年6月11日。这一天,联想和国际著名的AOL时代华纳在京联合宣布,以FM365为基础,成立合资公司,联想持股51%。按照双方约定,联想与AOL将分别向合资公司分阶段投资约1亿美元,初期各投2500万美元。杨元庆说:“FM365原有管理团队及客户基础都是合资公司非常宝贵的资源。”不过4个多月后,FM365就开始了大裁员,一直裁到连域名缴费联系人都没有了。烧了上亿元的FM365.com丢了,“真情互动”的FM365.com也彻底消失了。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FM365”从最初的风光无限到主动宣布裁员,创造了联想的先例。几个月后,FM365人去楼空。
杨元庆事后说:“我在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比过去十几年里学到的东西加在一起都要多。什么东西能做,什么东西不能做,什么东西虽然很好但是不能现在做,现在已经学会把它分清楚。”
时至今日,当我们在地址栏输入www.fm365.com时,出现的是简洁而漂亮的联想中国的官方网站。想必即使找回了域名,联想也找不回做网络的激情和信心。
3.雅虎中国要找回:“应有的位置”
雅虎中国前总裁周鸿祎个头不高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小,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大气。他说他有一种倔强,走一条路就要走出一个明白来。
周鸿祎刚做3721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理解,但他自己很有信心。“因为中国人有这种需求,”他说,“我们在1998年有一个梦想,希望大家在网上不再用WWW,不再用一些奇怪的符号去访问网站,我们要让中国人用中文去访问网站。我们公司的名字,当初也是因为想让所有中国人想起‘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话就能想起我们。谈赚钱有点可笑,做企业就是要赚钱,但关键是怎么赚钱,如何持久地赚钱,如何让自己的公司成为一个有信誉的、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公司。”
正是这样的个性,使得雅虎杨致远,这个在互联网界声望颇高的“中国小子”,在2003年底,带着极大的热情,找到了同样执着的周鸿祎。此时的杨致远自有自己的考虑:雅虎要想缩小5年来的差距,全靠自身力量短期内无法实现。同时,以搜索定位的3721,让他看到了自己当年创业时的希望。于是,周鸿祎携3721的全部团队进入雅虎中国。
周鸿祎在雅虎中国的两年,虽然业绩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市场份额方面仍没有太大起色。
2005年初,周鸿祎向杨致远提出一个问题——雅虎在中国到底是要发展,还是要赢利?在他看来,雅虎中国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是雅虎总部过去对中国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是缺少一种精神,不能放下架子融入中国。”
在近半年时间的思考中。杨致远终于做出了决定:以发展而不是赢利作为最高目标。遗憾的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在方向不明的五个月中,陆续有十多个高级工程师“跳槽”到了百度等其它搜索引擎公司,而中国团队领袖周鸿祎也在于2005年7月随着大潮离开去创办奇虎——与自己的老东家作对去了。
雅虎中国并没有找回雅虎在世界门户网站“应有的位置”,而周鸿祎的离去似乎也在为这个结局黯然神伤。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公司和雅虎公司同时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打造中国最强的互联网搜索平台。创造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
4.腾讯马化腾:“我们会进入门户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