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记忆方式。QQ创造了“网恋”这个美丽的名词,也导演了无数的爱情悲喜剧。然而无论在QQ的世界里发生了多少折射人间百态的故事,都无法抹杀一个现实:QQ改变了许多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腾讯:信息跳跃的一种方式
马化腾,广东潮州人,1998年11月,27岁的马化腾创办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腾讯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信(TencentInstantMessenger,简称腾讯QQ)。时隔不久,QQ的靓影风靡全国,成为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最爱。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马化腾依旧一幅文质彬彬的形像,他脸庞清瘦,永远显得有些稚气,像极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见过马化腾本人,再想想他的亿万身家,只能发出一声毫无新意却切中要害的感叹,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1.深圳大学:马化腾出道之地
1984年,年仅13岁的少年马化腾随父母迁到了深圳,在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里,马化腾度过了流金焕彩的少年时代。马化腾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他在家人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比起国内许多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不惜负笈万里,离乡背景,马化腾太幸福了。
马化腾曾经迷恋过天文,也曾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的志向往往取决于成长的环境。马化腾之所以会有样的理想,与八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大力宣传科学是分不开的。但是现实又告诉人们,理想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人最终的人生道路,许多人在理想破灭之后都曾无奈地感叹,“世界真无奈”。马化腾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大学期间,他选择了计算机及应有专业,至于其中是马化腾的自主选择,还是校方调配的结果,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马化腾的这一次选择非常成功,直接造就了如今这个春风得意的IT巨子。而马化腾自己则不无幽默地说:“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深圳大学在国内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身处深圳特区,发展速度相当惊人。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就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商界精英,例如产销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江和腾讯董事长马化腾、腾讯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张志东等等。
2006年1月6日,中国校友会(cuaa.net)网发布了《中国校友会·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报告》,其中推出的“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榜”,深圳大学出人意料地位列榜单第九,与南京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并列。报告特别指出:“在前十名的高校中,深圳大学最令人关注,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充分利用了自己身处国家经济特区深圳的地域优势,在杰出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超越众多老牌院校。”
马化腾在计算机方面很有天赋,早期表现得一些特长连老师也自叹弗如,马化腾在校期间,经常利用这点天赋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比如编一些小程序把学校机房的电脑硬盘锁死,时常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作为中国第一代黑客的他也是各种病毒的克星,普通的病毒对他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让学校的老师也经常向他不耻下问。
经历了几年的大学生活,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天赋逐渐被打磨成形,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股霸卡:软件工程师的实用主义
1993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顺利毕业。并凭借出色的计算机技术进入润迅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从事软件工程师职务,从事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润迅公司成立于1990年。初期主要经营寻呼业,凭借“市场主导、技术先行”的经营理念,率先推出全国卫星联网、秘书台及粤港台等一系列服务,迅速成为中国南方寻呼行业的知名企业。
年轻的马化腾在他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干得如鱼得水,出色的业务水平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提拔,很快升任为部门主管。
在润迅工作期间,马化腾很快明确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实用主义”,这个理念使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一直顺风顺水,马化腾认为: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也许软件工程师会为某个“万能”的软件程序而感到无比骄傲,但是对于软件的使用者来说,方便实用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花哨的精美的程序于他们而言,一点使用价值都没有。
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与当今另一个IT巨子马云的相法不谋而合,马云曾说:“如果从用户满意度来讲,现在所有的搜索都不合格,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搜索。这些搜索引擎在网页和新闻上的人为分类,更多是出自工程师的脑袋,而不是从用户出发。”
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首先在他所开发的“股霸卡”上得到验证,在他担任任润讯公司开发部主管时,正逢中国人炒股炒的如痴如狂的时候,马化腾眼光独到地从中发现了商机,当即与人合作,开发出针对股民的“股霸卡”,结果这个软件一炮而红,当年在赛格电子市场几度脱销。
轻易地小发一笔之后,马化腾在圈子里名气大增,在众圈友的眼里,他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电脑专家。因为工作的原因,马化腾所认识的圈友大多都是小有实力的小“boss”,他们需要马化腾为自己编写一些实用的小程序,而马化腾也通过这些源源不断的外块,很快的小有积蓄,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近朱者赤,开发“股霸卡”给马化腾带来了另一个机遇,不知不觉间,马化腾自己也一头扎进了股市,有着敏锐而坚忍个性的马化腾似乎特别适合在诡异莫测的股海弄潮,很快创下了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的辉煌战迹,这个小小的部门主管奇迹一般拥有了百万身家,财富之门向这个幸运的年轻人轰然洞开。
3.兼职也疯狂:超级网虫“马站长”
小有积蓄的马化腾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依旧不显山不露水地呆在润讯公司,这一呆就是五年。如同当初他炒股一样,他耐心地等待着一个奋起的机会。对他来说,冒然行事并非他喜欢的风格。他在等待,他在寻找,等待合适的时机,寻找合适的项目。
这段时间,马化腾惟一做出的一项投资就是建立了慧多网深圳站。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慧多网是许多网迷提前体验网络乐趣的途径,马化腾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早就接触了慧多网,不经意间,居然成了一个“史前网虫”。马化腾说:“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终于有一天,他主动联系慧多网方面,要求成立慧多网深圳站。自己投资5万元,在家里牵了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从此成了慧多网深圳站站长。
确切地讲,这时候的马化腾并没有利用慧多网干出什么大事业。冲动只是出于爱好,就像美食家偶尔也想小试一把厨艺一样。所以他白天仍然在润迅公司当他的软件工程师,业余时间几乎全投入到他的网站上。
这段时间里,马化腾“忙得不可开交”。辛苦的结果是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那时的慧多网并不像现在的英特网一样遍地黄金,马化腾忙乎的结果是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其中包括网易的老总丁磊。
马化腾最初做网站,也并非出于玩一把新奇的冲动,马化腾说:“一开始接触网络,我就知道它哪些方面是有用的。我是有目的地选择,并不只是玩。所谓的玩,是想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好,用户为什么会喜欢它,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去尝试。”
就在马化腾悠然自得地冲浪慧多时,国际互联网正在养料充足,气候宜人的环境下如同藤蔓一样肆意生长。绿色的浪潮飞速漫过辽阔的太平洋,在亚洲这块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上找到了广阔的生长点。一个伟大的网络时代来临了,流行于国内的一些小型互联网万流归宗一般纳入了席卷世界的大潮中。
也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地中海西岸的以色列,三个乳臭未干的犹太小伙子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正在干劲十足地制作一个异想天开式的新玩具,那就是ICQ,“ISeekYou”(我在找你)的谐音缩写,俗称网络寻呼机。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要编写一个小程序,方便他们三人之间互相联系。聪明的犹太民族那怕弄一个小玩具也要弄出一个世界波来。“玩具”制造得非常成功,他们因此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定名为Mirabilis的,正式向人们提供ICQ服务。最后他们以2.87亿美元将ICQ出售给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美国在线”(AmericanOnLine),ICQ终于走向了世界。
在中国,作为中国最早的网虫之一,马化腾领先一步体验到了ICQ的魅力,并乐在其中。马化腾很快将中国人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质表现得痛快淋漓,他决心开发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聊天软件,这个软件在开发出来以后,就直接定名为OICQ(OPENICQ),在“知识产权”这个新概念没有在中国普及时,OICQ的定名其实还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善意,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过,这个太过亲昵的名字后来给给马化腾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同时也成就了QQ。
§§§第二节OICQ:国内首款IM软件
1998年10月,马化腾终于潇洒而从容地向润讯公司挥手告别,一个月后,马化腾在深圳成立了腾讯公司。依旧那么怀旧,公司名字和他原来所在的公司只有一字之差。一个属于马化腾的时代到来了,一只憨态可掬的企鹅公主逐渐出现在网民的视野里。
1.ICQ:无可奈何花落去
即时通讯(InstantMessenger,简称IM)软件是目前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专家认为:“即时信息正在成为在线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当前许多人只要一接通互联网,首先便是打开即时通讯工具,即时能通讯事实上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现代交流方式。
即时通讯继承了电话的“即时性”和电子邮件的“并发性”两大优点,是继两种通信方式而崛起的第三种现代通讯方式,并且成为前两者最强有力的补充和竞争对手。
当前的即时通讯软件功能更加强大,内容更加丰富,它集成了数据交换、语音聊天、网络会议、电子邮件的功能,使网上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和直接,除此之外它还逐步整合其他的通信方式,如Mail和短信功能,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个人网上通信交流平台。
由以色列人首先开发的ICQ当然是国外最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它的出现开创了即时通讯的先河。
ICQ一经推出,便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且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通讯方式。甚至在当时互联网还不太发达的亚洲地区,市场用户量也奇迹般地占到了70%,而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则更是占到了80%。
但是时过境迁,ICQ在中国已经辉煌不再,根据调查显示,国内如今的IM软件排名中ICQ已经跌落到第8位,若以如此速度没落下去,ICQ撤出中国之期指日可待。
ICQ的没落首先在于其实际拥有者的保守经营方式,经营者没有意识到ICQ的出现实际上引发了一场现代通讯业的革命,在其出现之初,没有将视野投向广阔的世界市场,所以只是象征性地在全球推出了英文版。在ICQ被全球接受之后,经营者仍旧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含金量,直至如今。
其次,语言单一成为ICQ的致命伤,当具有本土特色的即时通讯软件异军突起时,用户几乎毫无留恋地选择了更具人性化本土产品。
第三,大众通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ICQ无法卷土重来的根本性障碍,即时通讯软件之间无法互相跨领域交流成了人们誓不回头的真正原因。比如说QQ用户与ICQ用户之间就无法直接交流。所以即使ICQ作出亡羊补牢式的改进,除非QQ本身失去了用户信任,否则原QQ用户很难抛弃既有的“圈子”而加入到陌生的ICQ去。所以当美国在线AOL的AIM和ICQ整合以后,重振旗鼓地做出了一个功能精简版的ICQLite版,仍然无法在中国再辉煌。同样的问题也曾出现在后来的QQ上,曾几何时,QQ为了争加效益,决定收费经营,从而把大批的用户拒之门外,而这些用户在QQ重新回到免费使用的旧模式时,仍然无法让一批曾经的用户回过头来。从而给了一些乘乱而起的同行保存实力的机会。
2.OICQ:从聊天中寻找商机
?马化腾最初的创业想法其实并不复杂,和许多成功人士的最初想法一样——“探索、提升自己的价值”,当时,马化腾手中已经有了百万的原始积累,已经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可以使自己把精力和爱好更有目的地转移到自己更热爱的行业上。
?马化腾热爱互联网,但当时润迅开发部主管的职位却与自己对于互联网的兴趣发生了冲突。
?作为开发主管,因为市场的需求,公司要求马化腾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必须放在寻呼业务上,而对于马化腾提出关于互联网方面的相关开发,由于当时寻呼业的火爆形势,使得润迅并没有重视。
由于职业不能与自己的兴趣互联网关联,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已经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价值的马化腾开始有了离开润迅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惟一让马化腾感到担心的就是做互联网软件是否有前途。当年马化腾和丁磊在一起喝啤酒的时候,都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但“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1998年2月,由于资金紧张,在丁磊将耗时7个月写出的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以119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位于广州的飞华网之后,对于摇摆不定的马化腾而言,中国互联网未来的走向无疑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网络必然会成为今后的一种潮流。从现在看来,马化腾当时的决定尽管有着一定的风险性,但无疑是明智的——随着手机的兴起,寻呼业务迅速地走向了衰落。
真正让马化腾决心在即时通讯这块领域一试身手的,是他在网络上认识的几个朋友,其中马云和求伯君,是当时中国IT业最响当当的人物之一。马化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IT业兴旺的情景。激起了他进入IT业的热血雄心。另一位则是身在南京的网友,虽然这位网友没有马云和求伯君那样的赫赫身家,却给了马化腾更多的鼓励和建议。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1998年10月,马化腾平静地向润讯公司递上了辞职信。润讯公司方面没有更多的留难。每一个人都知道,一条龙若要腾渊而起,再大的阻碍也将被其踩于脚下,最后的结果,只不过是落个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