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我们中国的互联网跟以前不一样,我们也用计算机,也用因特网,我们背后支撑不一样,你不能因为头发染一下就变成外国人了,我们的互联网系统是独立的互联网比较多,西方是因为本身的基础设施,我们互联网的本身运用的前景是非常广泛的,我们互联网的本身运用的前景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请QQ帮帮主马化腾。
马化腾:十年前,1995年的时候,这里分两类,一类是归派,一个是本土派,我最早在互联网前期还没有发布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慧博网,我们当时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我是记忆犹新,全国两个展台,两个站长,他们整个电信负责我们慧博网的传输,当时给我一个启发,第一次通过传统的电信网络居然可以和远程的一个人当面沟通交流,这也是他的创业激励我创业的最初动力,回顾我们这几年的发展我旁边的几位都是老大了。从我们把握用户的需求来切入,来实现我们的梦想,我看到在五年前的时候,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基数非常小,应该说在7年前,在1998年的时候跟现在相差很远,不管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来看,现在在中国互联网介入的PC已经达到四千五百多万台。我们的网站,国内的网站根据调查有68万,我们的IP地址也是非常的多,在6800万,在全球IP地址上排第一,这是非常好的基础,同时从无限互联网上来看,扩展到3亿的终端以上。
马化腾:第二个因素就是互联网的人口增长,从成立公司开始是中国三百万的基数,现在是一个亿,整个环境非常的大,中国的纵身很长,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就是中国的人口足够多,通过渗透力来看,这一个亿只是开始,接下来三年还有更多的用户,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我想用户基数上来之后,很多的商业模型就会逐渐成型了。
马化腾:第三点我想谈一下网络运用是从最初国外的商业模型到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看到很多的网上都是多元化,有门户、电子游戏、电子商务有各种各样成型的服务商,通过我们技术的不断出现我们看到很多的东西出现,比如IP2.0等都层出不穷的,业务的多元化是我们未来更好发展的基础,更如汪延到,我们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经济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它并不是一个新的跟完全现实社会脱离的一个产业,而是恰恰相反都是跟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现实的产业都是息息相关的,我感觉是每个行业的升级版本,就是我们每个行业的2.0版是提高的,我们产业能做什么,无非是几个方面的需求。
马化腾:首先是我们的用户信息获取或信息的传递,对应传统媒体,还有传统的通信行业是实现这个目的,互联网可以在这个里面满足需求,还有就是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第三点就是个性展示和互动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对应到我们现实当中的方方面面,最高的金字塔上的点就是商务,这可以满足人们的商业需求。我想通过这些需求和技术创新,这两者都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户要求技术不断创新,还有技术创新用户,我想我们沟通是从开始口口相传发展到书信传递,接着发展到出现电报之后就用电报、电话,甚至到寻呼机,有了网络之后到电子通信到视频,还有结合传统的EOIP,这是技术的互动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是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满足的。
马化腾:我想这个例子也可以反映在其它的方面,正是这样我们在做企业或者在做中国国内的互联网一些事业的时候,我们希望牢牢地把握用户的基本需求,我想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让价值得到提升,能用户有阵阵切切的回报,最根本的不是国外什么东西来炒炒,这不是的,我们根本的出发点都是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这是我的观点。
张维迎:你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批评他们原来的?
马化腾:不是的。
张维迎:我想大家来做互联网都是想改变世界,中国人喜欢玩,玩的事都非常愿意付钱。
张朝阳:我跟汪延是属于海归派,我们大家都是不一样的起来,北派比较的宏大,做新闻,做媒体,做研究的事情,南派在地面上捣鼓一些东西,忙着赚钱。
汪延:我是属于有孩子派,他是属于没孩子派
张维迎:汪延跟你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宏伟,他静悄悄地走另一条道路,下面我们请丁磊来讲。
丁磊:我1994年看到互联网,它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满足人们的需求。全球的资源在家里电脑就可以看到,我1995年的时候去了广州,我选择南方是因为南方接近香港,香港的资讯比较发达,很容易得到资源。
丁磊:我们在1997年成立网易的时候当初取名就是网易,我们非常希望互联网变的很容易,让每个人都可以去接触,因为它满足人对信息的需求,实际上我想说的1997年到2005年,我们创业从三个人到今天接近2000人的,我觉得大家看到你是做户连问的,人家也会对你说下一步你怎么赚钱,你怎么做,我想告诉大家的的是你怎么做。我想告诉大家的的是大家都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肯定要完蛋,这是迟早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剩下来,就是因为我们武功高强,论剑的本事好,我想说八年的互联网。
丁磊:我们公司成立到现在看到的是企业成功经营的方法,我在公司不断思考,我们怎么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超越竞争者,我们怎么样做得更加好,为什么有些人做着做着就在市场上消失,我想说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本份的事情,或者说为满足消费者为导向来做一家企业。第二点专注,我很佩服马云先生,他第一次“西湖论剑”的时候在2001年的,我们当好玩来的,来西湖玩,见金庸,顺便媒体炒作一把。
丁磊:第二次是在互联网泡沫的时候,我觉得过去这五年,今天是第五届,我看到马云把剑坚持下来了,也把阿里巴巴B2B模式坚持下来了,我们当时没有几个人看好它,但是他坚持下来了,真不可思议。我们发现阿里巴巴确实有它的优势,满足消费者,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在B2B领域,在全球领域确实是老大,他们不断变、不断改。
丁磊:第三就是要少犯错误,企业最后是被谁打死的,是自己把自己打死的,不是被别人打倒的,我们也琢磨,要少犯错误,多跟别人学习,我们在看这十几年里面为什么有的企业失败,找他一些失败的理由出来,我们发现存在道理、失败的道理跟传统的企业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把我们几个做互联网的人当做有特异功能的人来看待,其实企业做的方法都是一样的,跟传统企业没有什么两样,我想就表达这些。
张维迎:我们丁磊是第一届、第二届的参与者,我们看他都坚持参加的,我们丁磊这个掌门没有换,其它两家都换了,你犯的错误比较少吗?
丁磊:坦白讲,我犯的错误比较少一点,我一直专注公司怎么发展。
张维迎:你怎么评价这两家公司犯的错误?坦白讲没有关系。
丁磊:我不好评价,我当时犯过明显的错误,当时华尔街给我们的建议实在不敢恭维,后来觉得他们讲的话真的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华尔街的人不是企业家出生的,他说要收购,中国互联网的职业经理人是稀有资源,中国互联网这么的年轻,怎么找到高手。
张维迎:你们有没有听他们的?
丁磊:我们犯的错误,我们停过牌,也有和解,但是我们也是第一家盈利的公司,我们第一年就盈利32美金,这些是经历过的事情。
张维迎:你在停牌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你对公司充满信心?
丁磊:充满信心,当时我在创办网易的时候,我口袋里只有十万人民币,当时我觉得是一个机会,我们公司停牌的时候是八千万美金,我们网民有四、五千万,我有钱,我有机会,我怎么不能挺过去,怎么不会找到自己的路,一定可以的。
张维迎:四位都简短说了一段话,你们这两位,对我的问题没有正面回答,我问一下互联网的重要性很大,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很大,我想问怎么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我不是经常上网的,但靠我当客户的话就完蛋了,在座很多的人都是你们的客户,搜狐现在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你主要靠什么赚钱的?
张朝阳:主要两种方式,一种是广告,包括搜索也是广告模式,品牌广告,像把互联网当传媒,搜索的广告就是把中小企业在网上做生意的时候招揽更多的客户,就是买关键字,这些都是广告的方法,我想广告发展相对来说比另外一条路,比大面积收费的路要漫长一点,它的成长速度比较慢,但它是在支付系统不发展的情况下不存在问题。
张朝阳:比如一两百万广告,广告商把支票交给我们就可以了,支付一个是无线业务,就是网络运营商代收,比如盛大、网易他们卖点卡赚钱,这里有一点缺陷的,我们主要还是靠广告,现在形成很大的规模,我想每个人让你交钱的话,这个爆炸力是惊人的,我希望在未来有所作为,我们现在集中精力发展媒体平台和社区平台,如果放在短时间里面我们赚钱不是特别的快,我们希望有巨大免费用户的平台,无论在广告平台还是其它的平台都能创造收入,搜狐的股价和市值都比较低的。
张维迎:你认为你的股价被低估了?
张朝阳:对,严重被低估了,我曾经跟记者说,现在天下基本上还是我们在做互联网,基本上我们几个把互联网刮分完了,西方投资者不在,他们可能不知道的。
张维迎:你们说的就是不想付费的刮分完了,想付费的呢?
张朝阳:付费的人还是大量的,机会掌握在大量付费的人人的手里,我们这几十年还是处在美国崇拜的时代,一开放几个,别人造的东西比我们好,中国人一下就傻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处在崇拜的时代,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也一定是好的,这些投资者没有什么管理经验,他们到中因为美国崇拜,所以我们对股价、市值很高的公司,我们的媒体、我们的传媒、我们的公众觉得了不得了,往往就被历史无情地抛弃,大家冷静地看一,看用户在什么地方。
张维迎:你在网上做一个搜狗,但你在搜索引擎上是怎么看的。
张朝阳:其实都是一样的。
张维迎:你怎么看待互联网赚钱的?
汪延:我们当时在“西湖论剑”讨论的时候是如何盈利,我们从开始的时候是做免费的服务,先体验,体验完了以后赚钱,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赚钱。我们关于说为什么免费,我们问一下杨志远为什么说开始就免费的,开始有人说是很吃亏的,哪有人说一上来就免费的,但是我们任劳任怨地做了几年,我们有很大的诚意。哪有一个公司八年、十年以后一点点盈利的,我想这是真的比较少见的,所以所谓互联网经济、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实际上就是体验经济,就是让用户去感受,感受好了然后想办法,新浪两个方法赚钱,一个是手机,另外一个就是网络广告。
汪延:我们在中国占的广告比例比较高,我们粗略估计有30%空间,这是我们的市场份额,其实说实在的,我们想不想多做?我们想多做,但是不是因此有一些盈利的模式会改变,我觉得倒不一定,是不是说应该收费,我想如果说免费的话,那也是完全可以的。
汪延:大家三年以前说宽带是要收费的,在宽带玩游戏是要收费的,很多的宽带用户没有发展起来,但有经验的企业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一上来也是开始可以免费,有了体验之后想办法,通过广告,通过广告的销售团队来间接收费,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事情,今天在有线宽带网上,在无限宽带网上,我们发现的一个趋势,虽然前两年开始收费,但是没有快速成长,现在开始一波新的免费浪潮出现了,接下来我们怎么收费拭目以待。
张维迎:收费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从免费体验这种收费,有些产品可以,有些产品不行,比如你吃馒头,不可能吃两年以后再收费,那不可能,两年以后他就吃烧饼去了,但是吃鸦片就可以,吃三个月就可以付钱了,杨志远先生他谈到收费问题,你们提到免费,你能不能谈一下自己的观点?(杨志远等会说)
马化腾:我们摸索了几个路子,这跟媒体有关,这是用IM的载体来作为我们的广告,这个面比较小一点,第二个就是无线增值业务,我们把IM扩展到手机,从中来体现不同的价值,我们最大的一块也是我们成长最大的一块,这一块就是互联网增值应用,这一块大家谈到的就是服务,开始不能收费,做增值服务相对路子是越走越清晰了,开始电子邮件免费到后来收费,最后又退回来。然后包装服务,短信增值,彩铃、图片、铃声,这些都是在互联网包装通过无线载体服务来增值收费,这个受用户的欢迎。
马化腾:国外并没有说我们借鉴国外的模型,这是中国的特点,我们几年前没有想到无线增值业务救了中国的互联网,过了几年,我们看到通过包装可以让用户付费,我们为什么怪用户不付费。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发真正让用户愿意付费的产品,我们要让用户付费,更多是要让他们体验和分享,就像网游一样,在这个社区中交流,他和他熟悉的人交流,他有他的体验通过这个虚拟环境来实现,就像看电影一样,愿意体验就可以向收费的路来走,欧美并不是从这个业务来发展,反而是中国从这方面来发展出来的,潜力还是巨大的,关键看我们中国是否有真正让用户体验的需求。
马化腾:几年前一个短信,就是沟通的时候一个对象换了一个衣服一样,我们可以卖两块钱,三块钱一个,用户很愿意买,没有什么本身的价值,在浏览网页,看一个图片付费,他们用户肯定是傻子,但是这样同一个东西,如果用在和朋友沟通的时候,证明他穿的衣服,如果不去见人那只有保暖的功能,但如果要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候,那就价值出来了,品牌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