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QQ帮主马化腾全文阅读 > 第35章 成功的背后:何去何从话腾讯(2)

第35章 成功的背后:何去何从话腾讯(2)


  有序的深化落实,并初见成效,公司全体员工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和长远竞争力都充满信心。并且随着公司业务稳健的发展,腾讯仍在持续招聘优秀人才加盟,并将继续不断增加研发和产品投入。

  其二,腾讯公司的企业文化、先进管理、用人和绩效机制获得了大部分员工的认同。2005年11月,由财富(中文版)和华信惠悦咨询公司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卓越雇主调查”结果揭晓,腾讯公司荣称“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之前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奖”年度评选中获得“雇主人气奖”。

  其三,腾讯在05年与国际的知名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公司合作开展了薪酬改革项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引、保留和激励公司的优秀人才,这套薪酬体系更加体现了薪酬的公平性、激励性、吸引力和竞争力。绩效优秀的员工可以通过薪酬改革项目得到更多的整体回报。同时,腾讯公司从成立以来就一直确定和执行了基于绩效的末位淘汰制度。这个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内部的活力,促进优胜劣汰,是可以真正保障优秀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认可和价值体现的制度,并非“裁员”。

  作为重视长期稳健发展互联网业务的企业,腾讯公司一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于近期各媒体舆论对于腾讯及相关信息的关注,腾讯公司非常感谢媒体及公众对腾讯的关心,也非常希望能通过正规渠道就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媒体及公众达成及时、透明的沟通交流,腾讯希望和媒体朋友一起努力,避免此类外界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不实消息而造成误解,对公众舆论造成误导的情况再次发生。

  期望大家继续支持腾讯的长远发展!

  腾讯公司

  2006年4月24日

  至此,折腾了大半个月的腾讯“降薪裁员”风波算是有了一场清白的了断,但是对于马化腾来说,这还远远不是一个终点。澄清了外部的种种误解固然能为腾讯长久以来努力维持的企业形象起到加固的作用,但对于腾讯内部那些“不解风情”的员工来说,似乎作用不大。毕竟严格执行的5%末位淘汰制以及重建的等级制度并不只是吓唬那些“技不如人”或者“廉颇老矣”的员工们的小把戏。马化腾需要面对的改革难题还有很多。

  4.在一个好玩的地方实现梦想

  腾讯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对于腾讯来说,业务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业务可以拓展,可以更换,资金可以吸收,可以调整,而人才却是最不可轻易替代的,是腾讯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文化方面,腾讯强调以做人之道引领做事之道,坚持“正直,尽责,合作,创新”的价值观,坚持“关心员工成长、强化执行能力、追求高效和谐、平衡激励约束”的管理理念,以健康简单的人际关系、严肃活泼的工作气氛、畅快透明的沟通方式,使员工保持与企业同步成长的快乐,不断地激发员工潜能,追求个人与公司共同成长。2005年7月19日,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年度评选结果正式揭晓,腾讯公司凭借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以及规范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唯一一家入选此项殊荣的互联网企业。下面是一个从腾讯离职的员工回顾自己在公司所享受的各种待遇:

  我是过年后从腾讯离职的,个人原因(继续念书去了),凭心而论腾讯在国内的IT企业不管是待遇还是企业文化还是算不错的,上面说的有真有假,也有一些兄弟开玩笑的,我说说我知道的情况吧。

  1、应届生薪水开的差不多7W/年,硕10W/年,即便差也差的不多,但招的人还是有一定要求,不是那么好混进去的。

  2、腾讯的福利是互联网企业里算是很好的,只和网易,新浪,搜狐,TOM,盛大相比,和IBM,微软,华为比,个人感觉行业差距较大,没有可比性,另外个人也不了解。

  3、应届生面试通过,在入职前的确会发50个连号的QQ号,那是用来赠送给班级的同学的,听HR的人说还是很受欢迎的,你想毕业后天隔一方,都用连号的QQ,在一个群里还是挺有意思的。

  4、内部员工可以每月5折限量购买100个Q币,不过我都没买过,一般找业务线的同事要二十个充充会员什么的。

  5、腾讯是没有住房公积金的,保险一般按最低交.季度,年终,双薪,项目奖金都有的.除非你所在部门很烂,项目连续失败,每月工资收入能拿到税后5千,年入10万基本没有问题。

  6、挖人很厉害,不管从营运到产品到研发,很多牛人都是用很高的价钱挖过来的.也推荐内部举荐形式,有专项伯乐奖金.大家都很乐意推荐朋友来面试,如通过,部门经理级10000,teamleader级5000,普通员工级500。

  7、公司管理还算很人性化,多少天病假不扣工资啊,内部活动也挺多的,上QQ当然可以,呵,,,不过你上MSN也没人会过问你基本不犯大错不会裁人.不过现在人多了,有未位淘汰制了。

  8、公司对外形象还是比较注意,出差普通员工住宿一级城市550,其他450,出租车全报,补助是另算(我的级别是80?块,不高).不过基本不用花钱,补助算是买烟钱了..吃饭睡觉都在酒店里搞定好了.有业务线同事常出差以前都是去机场买票,现在卡的紧些了,都要通过行政从统一票务公司拿票了。

  9、最后说一点,腾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研发能在公司受很重视,很大原因还是几个大老板都是技术出身,你去看看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人员就知道腾讯还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当然很多牛人有机会去IBM,去微软自有长远的发展,腾讯才8年历史,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我已离职,还是希望她能一路走好,他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氛围希望可以坚持。虽然现在发展过快,管理/执行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相信可以慢慢解决。

  腾讯在深圳市内有几条班车线,有公司专用电梯,自己用大楼已经动工,据说08年投入使用。35层,据内部传说不出租,全部自用,个人表示怀疑能用的完么

  每次看到很多网友说QQ这也要收费,那也要收费。但我只想说,腾讯是一家商业公司,他只能保证基本的功能免费,如果所有的业务全免费,腾讯也就倒了.也就没有QQ了。MSN后面有微软,ICQ后面有AOL,QQ后面什么都没有,正是如此QQ才是全球范围能唯一能养活自己的IM通信厂商。

  有人说腾讯是一家没有技术含量的公司,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技术中能在国际上叫的上号的,也只有IM这一项了.从软件质量,功能应用,我也有和MSN,?GTALK,YAHOO?MSG的即通人员有过行业交流,在他们眼里QQ仍是现在做的最为优秀的IM软件。记得一次我用一个刚带截屏功能的测试版给YAHOO?MSG一个瑞典哥们做QQ截屏演示的时候,他说:中国人太厉害了,太有想象力了.腾讯做即通研发的兄弟们是给我们中国人争了光这是没说的。

  MSN和QQ对比也是比较多的,其实本质就是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把所有的市场份额占完,市场的细分就导致总有?各自的优势.离职的时候老大问了我一句话“念完书如果没有打算自己创业,还会回腾讯么?我回答是:你把位子让给我,我就回来,哈!!

  腾讯在业内是一家很低调的公司,可能和几位老大的个性有关,大家也很难看到媒体上腾讯的宣传.其实上面一些内容都是有违公司规定的,即便我已离职.只是把原来好多想说的话一气说完而已。

  马化腾奉劝新一代的大学生,“不要太在意学校的牌子,除学好规定的课程之外,业余要多找些书来读,多找些项目来做,与趣味相投的同学一起,脚踏实地搞研究,决不可以浮躁,走向社会以后,许多有用的知识都在课堂之外。想创业的话,点子要有,创造性尤其要有,但不要被表面很好的的点子迷惑,就偏离自己的方向,想到不一定做到,一定得找准自己的位子。当然有些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记得我们最早是做网上寻呼解决方案的,又卖软件,又做系统集成项目,后来才做起了网络通讯。”

  §§§第三节难题:收入拐点与华为模式

  从业绩来看,腾讯在2006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但是,“在不断加人的情况下,我们每人平均创造的收入是不断下降的。”

  面对骤然膨胀的压力,马化腾也显得有些紧张起来。

  1.艰难的收入曲线拐点

  在不少腾讯内部人士看来,对于他们年轻的掌门人马化腾而言,真正的难题或许并不是对付那些正在满天飞舞的“大降薪、大裁员”流言,而是通过改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来解决由于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人员骤然膨胀,同时又面临被竞争对手挖角的难题。

  2005年,腾讯员工由年初的1100人激增至年底的2500人,翻了一倍多。而这种大力扩招的趋势仍在继续,“马上就要突破3000了”。

  腾讯研发管理部负责人曾经在公司内刊上不无忧虑地指出,他来公司三年,公司人数一直是三位数的增长,见证了公司从小型公司向中型公司的转变。可再往下呢?腾讯是一直走人员高速扩充之路,还是走提高人均效率产能、夯实中型公司基础之路呢?

  与腾讯的人员急速膨胀相对应的,是其在业务上也是全面开花。从2005年开始,腾讯宣扬要进军“三大门户”,并大刀阔斧挺进网络游戏、以“拍拍网”为主的电子商务、锁定雅虎一争高下的搜索业务等领域。

  在业绩方面,腾讯在2006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根据其2006年财报,2006年,腾讯总收入为28.004亿元,同比2005年增长96.3%。其中互联网增值服务为18.25亿元,移动电信增值服务为7亿,网络广告为2.66亿,其他收入0.083亿。运营利润为11.6亿元,比2005年增长140%,全年平均运营利润率41.5%,而2005年为34%。税后总利润为10.638亿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了119.2%。截止2006年12月31日,持有现金及等价物18.4亿人民币。但是,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担心的——在业务上全面开花的腾讯,能把大而全的业务继续做好做深吗?

  很显然,马化腾本身也感受到了这种骤然膨胀的压力。早在2005年第四季度,腾讯就以“运动”的方式,发动员工参与公司的大讨论:公司组织结构大调整后,如何“组织激活”?

  “在不断加人的情况下,我们每人平均创造的收入是不断下降的。”2006年1月,腾讯有关人士在其内部刊物中指出,“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招人,如此一来我们在管理意识上有些放松”。该文同时提出目标:在2006年,腾讯必须在不断下降的“每人每季度创造的收入”曲线上看到拐点。

  腾讯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根据新业务的拓展,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将不断增设的新部门重新归类后细分为8大单元:其中,根据业务体系划分出四个业务系统——无线业务、互联网业务、互娱业务、网络媒体业务;另外,根据公司日常运转划分出四个支持系统——运营支持、平台研发、行政等职能系统、企业发展系统。

  根据腾讯员工的反映,由于快速扩张,公司可提供给员工晋升的岗位,明显赶不上员工的增加,从而使得员工在腾讯的价值提升空间也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2.若有若无的华为模式

  一位熟悉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内情的人士指出,腾讯人力扩张面临两大烦恼:一方面防止优秀员工流失,另一方面激活整体竞争力——这是一个庞大的管理难题。

  这位人士认为,目前腾讯所用手法中有华为的影子——脱离职位高低的岗位定级、每年5%的末位淘汰制、给员工以股票和期权。

  “公司有不少华为出来的人,如无线产品部,整个彩铃组基本上都是从华为过来的人。”虽然岗位定级和末位淘汰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也未必一定是照搬华为”,但是,腾讯在组织变革中,的确有意无意地与华为进行比较。

  “腾讯目前近3000人中,有一半是技术员工,就算向华为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据透露,腾讯在公司组织构架和管理咨询上聘请了惠普公司代为整体规划。对是否学习华为的做法,马化腾表示:“没有这样的说法,尽管我们不少员工是来自中兴华为,但公司好多地方都和传统产业不一样,也学不了华为。无论是无线、电子商务、游戏、搜索更有各的行业规律与产业链,对无线增值部门,我们应该更按SP的模式管理运作,游戏公司有游戏公司的做法,磨合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腾讯不少中层员工“都觉得它是一个完美的制度”,从整体上看,腾讯此次从组织到管理的学习“华为模式”,“看上去很美”,但是疑虑仍在。

  “制度完美只能起到三分之一的作用,关键看考核与执行。”一位腾讯老员工表示,对于新制度能否达到留住优秀员工,并实现组织激活的效用,“我们还在观望”。

  而在腾讯,已经有不少拥有期权的员工已经离开,“说明期权并没有起决定作用”,而2004年以后新入腾讯的员工,能得到期权机会就更少。

  对于这些问题,开始主攻腾讯战略发展和产品规划的马化腾不得不注意到,也不得不开始有所思考和作为了。

  资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