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全文阅读 > 第2章 序:晚明启示——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第2章 序:晚明启示——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中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了。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越来越强。不像二十多年前,在说四大发明的时候,人们都说“嘘,别再自恋了,老躺在过去的光荣里那可不利于发展哟!”

  而如今,我们的成就感来了!成就感回来后,再去看历史,忽然发现“呀!

  原来我们的祖先那么牛!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我们会更好!”另一方面,如同许多或成名或有钱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祖先也变成名人富人一样,中国人开始寻求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我的成名、我的富贵那是天定的!

  似乎“富贵”之后,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晚明的历史充分证明: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很可惜,在今天,“富贵天定”的观念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思维定式,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富贵气质病

  就在这种“富贵”的气质中,有两种现象开始出现。其一,有人愈发地狂妄,狂妄得成为我们过去痛恨的人。其二,有人反思:既然我们的祖先那么牛,那为什么后来衰落了呢?因此,便有人四处寻找造成衰落的原因。

  就在这时,一些外国人和某些网上专家恰逢其时地向中国人介绍说:哎呀,其实你们中国人一直很发达、很富裕呢。鸦片战争之前,你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世界第一呢!比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还要强大。特别是明朝,你们是白银帝国呀!全世界的白银最少有三分之一都是你们中国的,全欧洲乃至全世界其他国家总计的财富都不如中国。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纷纷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人曾经很富裕。这很像股市,熊市的时候炒股专家们集体噤声,牛市鼎盛之时牛头马面一个个争先涌现一样。

  其实,这有什么意义呢?上述言论确实非常正确。然而,它却无法掩盖住一个事实:如此富裕、强大的一个帝国,即使当时整个欧洲联合起来,都没有中国富裕,也不如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大。但其结果呢?在一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下,在几个农民和落第秀才的鼓动下,明帝国被轻而易举地打垮了。

  如果不把这种病态的“富贵气质”拿出来晒一晒,经常阅读历史的中国人难保不再次误入歧途。我们中国人经常写历史、看历史,但似乎这么丰富的历史资源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

  晚明成为白银帝国、世界第一没有任何可炫耀的

  晚明的白银帝国现象,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大朝代,如两汉、隋、唐、明、清,以经济实力论皆居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在农业社会,只要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有一个智力中等的皇帝治理,像中国这样土地尚算够用的国家,兴旺发达很正常。

  中国在农耕社会,和平时间一长,人口自然就会急速上升。在明代之前,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和平时期人口多,其国民生产总值自然就会高,两汉、隋、唐、北宋、明、清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反,欧洲在历史上的相当长时间内,因为战乱比较多,国家小,人口少,农业技术、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等较之中国又都不发达,自然会长期落后于中国。

  但明朝相较其他朝代的特殊性在于:人口的扩张带动了农业技术、农业工程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而贫穷地区百姓经商、走私现象较为普遍,使得明朝后期经济产生了高度泡沫化现象。晚明败亡的商人、官僚商人因素

  商人势力在晚明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尽管历史上有过陶朱公、吕不韦等大商人影响国家甚至历史进程的案例,但他们仅仅是作为个体存在,还没有对中国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到了中唐以后开始有了变化,特别是南宋,商人的势力已经到了影响中国经济的地步。元朝商人的地位同样非常重要。到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人不但开始影响中国经济,更是开始全面影响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乃至民众的日常生活。

  但是,尽管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喜人,却对政权的稳定造成了许多问题。例如:基本由商人控制的晚明政权,使得传统的民族大义、忠君爱国等思想缺失,从而让崇祯皇帝怒道:居官有同贸易。

  又如,朱元璋父子在明初创建的非常发达的救灾体系(今日我们能看到的救灾方式在明代几乎都能找到),到了明代中后期政府由于财政危机而无力救灾,以至于要依靠海盗政商合一的郑芝龙家族来保存余脉。

  白银帝国下的商人、商品经济,没有继续向资本主义前进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商人作为那个时期新兴的权力阶层,时代给予它的时间太短了。在短时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人思维,而商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改变“暴发户”的宿命,他们不但没有促进国家的强大反而拆了国家的台。于是导致了商品经济越发达,对国家的危害就越大,这是明朝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同时,明代商人的上层,也是规模最大的商人集团,即官僚商人,他们在前述的破坏力中居主体地位,在明朝被推翻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卑劣至极。那种认为官僚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保国的说法十分幼稚。

  明亡于什么

  与此相反,在白银帝国下的下层民众生活反而不如明代中前期。商品经济是随着明政权日渐衰落而发达起来的,最终,却随着明朝一起灭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晚明经济的泡沫化,这种经济的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区高度发达,中西部内陆地区贫困落后。

  东部沿海地区、盐茶产区的走私经济猖獗,中西部内陆地区盐茶马贸易始终处在国家的高度垄断下,在权力阶层享受既得利益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让大部分民众品尝着悲苦。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走私集团,与倭寇、地方富商富户、朝廷官员相勾结,致使倭寇百年难以被剿灭。许许多多的抗倭英雄,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入牢中,甚至有些二品大员都不得不以自杀进行抗争,提督朱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消费严重畸形,以色情业为代表的娱乐业高度发达。说句难听的话,明帝国中后期男妓女妓遍布中华,就是在偏远的内陆省份,村妓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由此,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奢靡之风泛滥,加上商人势力的推波助澜,使得明朝终亡于享乐。

  关于明帝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如此强大的情况下,为何突然在几十年内崩溃了,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货币政策失败论、与欧洲进行国际贸易战失败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失败论,以及气候导致灾害频仍论、瘟疫败国论等。其实,明朝的败亡,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在上述原因,以及商人的负面作用、吏治腐败、贫富差距悬殊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出现的结果。

  明代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不在于经济有多么强大,而在于部分地区的经济强大、部分人的富有,为何没有转化成全方位的强大和富有。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探讨其中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我们读史的根本目的。

  作者

  2012年4月于“五无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