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白岩松、龙永图:中国,再启动全文阅读 > 第4章 再启动:谈判与改革(2)

第4章 再启动:谈判与改革(2)


  有一天早上,我和龙永图先生遛弯,风光虽然非常好,但是那个时候的心情却真的不在风光上,龙先生突然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吗?我记得当时回答说,不就是"讨价还价"吗?因为我们一次从门缝看到代表团跟美国谈判时,龙先生跟美国代表在拍桌子。我印象很深。所以我说,谈判不就是讨价还价和拍桌子吗?

  龙先生若有所思,跟我说了一句话:"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我当时重重地记住了这句话。最近几年,我在很多地方不断地重复这句话,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到中年时突然明白了。年轻时很喜欢的一首歌,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歌词就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其实它把世界和我们单向化了,认为只能选择一个,要么是我们改变世界,要么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不可能同时存在。年轻的时候认为当然是要选择我们改变世界,怎么能让世界改变我们呢?那不是一种倒退吗?那样人生简直太糟糕了。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个体是在改变世界,但是世界一定也在改变着你,你必须接受双方妥协的艺术。

  难道人生不是一场谈判?中国这20年何尝不是跟世界的一场谈判?你也要有所妥协,世界也要有所妥协,你在改变着世界,世界也在改变着你。

  但是龙先生当时还说了一番话,他说只有双方都懂得妥协才能共同前进,如果单方面赢,是战争、是征服。我还记得他用了"征服"这样的词。现在中国跟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着这个世界,不仅是"中国制造"的概念,我们的GDP成为世界第二,世界看待我们的眼光发生变化,我们成为一种积极的或者说具有影响的力量,但是另一方面世界何尝不改变我们呢?

  比如说,20年前我们对"恐怖"一词几乎没有感受,但现在它就在我们身边。20年前我们天然地认为天应该是蓝的,空气是正常的。20年后呢?蓝天和空气重新成为我们的梦想。还有,20年前,我们天然地认为,如果我们都富了,GDP世界第二,那还不是一片夸赞声啊?20年后你发现不是啊,一方面有极端的夸赞,连你自己都不好意思,甚至躲避;另一方面挨骂成为一种习惯,而且周围的事情此起彼伏。

  于是我明白了龙先生多年前跟我说的那句话,我觉得今后依然会行走在与世界谈判的道路上。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要接受,没有单方面的好,也没有单方面的不好,就是在妥协谈判的过程中。中国在前进,世界也在前进,必须接受这种现实。

  我记得与我国新任驻法国大使聊天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说现在我们的外交非常不容易搞,国外都认为现在中国的外交太硬了,而国内民众则认为我们太软了,有很多民众给外交部寄钙片,希望他们"补钙"。

  如果真像民众期待的那样,我们就是硬,硬很简单,很容易得分,然后怎么办呢?有理有利有节,其实就是妥协的艺术,但是这种妥协不是为了让我失去,而是得到更多。另外别人也能得到。

  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这当成一种理想。简单地过瘾,可别忘了有一个片子叫《过把瘾就死》,没人喜欢这种。年轻的时候不求强硬很难,因为这是荷尔蒙决定的,但是一个时代不能仅有荷尔蒙的冲动,还应有理性的因素,两者应很好地结合。

  实际上这种谈判和妥协,不仅国家和国家的关系是这样,我觉得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包括我们在家庭里面,夫妻两个,只有进行某种意义的谈判,家庭才能够维系下去。婚姻也是双方妥协的艺术。恋爱一定是因为对方的优点吸引了你,但是婚姻一定是包容对方的缺点,这就有个双方妥协的过程。开始还会激烈地吵架,因为不接受对方的缺点。但是好的夫妻和好的婚姻一定是由一两次吵架之后慢慢改,我改一改,你也改一改,没全改也慢慢接受你,双方达到了磨合的最佳点,一路走到人生的尽头。我觉得好的婚姻一定像一场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有很多词年轻时候的理解是单纯和不全面的。比如说认为"妥协"是个糟糕的词,应属于中年人、老年人甚至是背叛者。但是当拥有一定阅历的时候,你觉得妥协真的是一种艺术。比如跟老板谈判,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我年轻的时候也曾跟领导拍桌子、吵、不欢而散,最后发现每次都不会取得很好的结果,双方更坚持原来的看法,谁都原地踏步,没有向前走。

  有一天我碰到一个老的资深新闻人,《人民日报》的老记者,叫艾丰。他说,小白,你知道什么样的群众是好群众吗?我说不知道。他说:"能改变领导的群众才是好群众哦。"这句话我印象很深,由此我慢慢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遇到不同看法的时候,我不会用拍桌子的方式,因为它从来不解决问题,而是为他提供选择。

  有个小故事,说的是两家酒吧,同样的经营,一家后来倒闭了,另一家后来生意却非常好。大家奇怪,问为什么。一家酒吧,任何一个客人进来的时候,营业员都会问,您加不加鸡蛋在啤酒里?80%的人选择不加,结果他失去了80%的生意。但是邻居这家酒吧,会问,您的啤酒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80%的人都选择加一个,剩下20%选择加两个。你给别人提供选择,其实变成了一种改变。后来我发现了懂得妥协的进步意义。当我跟领导或者身边的小决策者看法不同的时候我不再吵架,而是提供新的选择,A是100分的,B是80分的,C是60分的,其实都意味着进步,最差都进步了60%,但是你给他提供选择的时候要比拍桌子强得多,因为90%的情况下他会在三者当中选择一个,这样看似不吵架不过瘾,但是通过妥协,尤其是决策者也有所妥协,最后共同前进。

  只有双方懂得妥协才能共同前进,才叫双赢。否则一定是对立的,就是单赢、单输。

  入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龙永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地推动了中国市场化的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而且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转变。

  政府培养不出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就像温室里培养不出美丽的鲜花一样,优秀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只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按照国际规则在市场搏击中历练而成。

  企业和人一样,没有来自外来的压力,是不会具备真正的综合竞争力的。就像打篮球一样,每天都是河南队对河北队、山东队对山西队,这是打不出一个世界冠军的。只有和外国强队打,遇到更强劲的对手,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才会打出奥运冠军。

  所以中国做出市场开放的决策不是让步,而是进步。

  讲到市场,我记得当时在关贸总协定宣布中国接受"市场经济"概念的时候,我们加了一个提法,说我们相信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今天在讲到市场的时候,不要忘记市场除了竞争,还有它人性化的一面,即要为老百姓服务。只有为老百姓利益服务的市场,才会是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市场,我们需要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这样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1年9月,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入世谈判,我在日内瓦举行过一次记者招待会。当时美国CNN的记者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俱乐部的一个成员,你们以后谈市场经济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说不行,因为我们所搞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注重社会公正的市场经济。中国加入了全球这个大市场,这是积极的开放,但不能因此丢了自己的本色和优势。就是在这种既保持开放又坚持自己特色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与之相适应,中国的经济也被带动起来。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人输入了一个概念:双赢。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双赢"这个概念。"双赢","winwin",这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中国人以前不太讲"双赢",往往只强调自己一方的利益。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说,两个强大的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地球上。在1999年我们和美国达成协议以后,中国和美国的谈判代表团在中南海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接见。我记得很清楚,江主席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祝贺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达成了一个双赢的协议"。这使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口中听到"双赢"这个词,我们中国终于接受了"双赢"这个理念。确实,我们整个入世谈判最后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就是整个谈判代表团在中央的领导之下,确立了这次谈判的目的是"双赢",而不是中国人赢,外国人输。不然的话,中国这场谈判可能到今天也不能够结束,共赢的理念是谈判应该坚守的一条非常基本的原则。不管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还是对外开展外交,这条原则都非常重要。

  所以,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当中,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中国的老百姓了解了"双赢"的概念。"双赢"非常重要,所以"双赢"这个词在中国入世十年以后一直成为报纸上最常见的词,政府和老百姓"双赢"、企业与企业之间"双赢"、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双赢"、父母和孩子"双赢"。

  现在,"双赢"这个概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谈判具有历史意义。

  由于这一切,我始终坚信入世谈判是成功的。中国入世以后,我们大幅度地开放了中国的市场,从而使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和全球企业的竞争当中成长壮大,打造了入世以后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

  当然,中国入世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世界的胜利。由于中国入世,中国的商业环境和法制环境得到了改善,成千上万的外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大显身手。虽然他们觉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小了一点,但是他们惊奇地看到,中国经济这块蛋糕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同时中国也向全世界敞开了自己的市场,我们每年从全世界进口近2万亿美元的商品,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就业机会。正像英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所说:"让我们庆贺中国加入世贸十年吧,因为中国加入世贸我们变得富有起来了。"但说到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人民。我始终相信一场国际贸易谈判的成败归根到底是看它能不能够给自己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真正的利益。

  作为谈判者,每当我们看到中国的老百姓买上了汽车,圆了自己的汽车梦,我们就感到非常欣慰。每当我看见许多富起来的中国人到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去旅游,我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每当我看见许许多多中国的企业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在世界面前赢得2001年9月14日,中国入世谈判经过15年后终于在日内瓦结束。世贸组织为中外谈判代表团举行了庆祝酒会。

  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朱总理访美前,龙永图率工作级代表团先行赴美。图为龙永图向总理请示。

  2009年4月,龙永图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邀请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演讲。

  了尊敬,我就感到骄傲。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真实地感到,中国入世确确实实给人民带来了实惠,给国家带来了利益,这是一次成功的谈判。

  入世不仅给人民带来了实惠,也给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市场经济的理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进了一些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规范的重要理念。

  首先,我们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进了"国民待遇"的理念。"国民待遇"就是一个国家必须对在这个国家运行的所有企业给予同等的待遇。它是国营也好,外资也好,民营也好,必须给予所有的市场主体完全平等的待遇,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不给市场主体完全平等的待遇,这就不是市场经济。

  所以,为什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一批外资企业会进入中国?为什么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的汽车产业?李书福说,他拿到生产汽车的许可证,正好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那一天,这当然不是一个巧合,是历史的必然。

  接受国民待遇原则的重要性在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走出去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中国的企业到了国外去,我们当然希望它们在外国的土地上享受国民待遇,我们不希望它们到了新加坡、美国、英国、拉美或者非洲以后,不能享受当地企业的平等待遇。但是我们如果要使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到全世界,能够享受真正的平等待遇,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所有来到中国的外资企业给予真正的国民待遇。我认为这是一个战略的选择,这一点对我们越来越重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仅是在降低关税这样一些具体条款当中做出了重大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接受了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和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观念。

  此外,我们接受了关于透明度的观念。如果一些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审批的制度不够透明,它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存在下去吗?现在的老百姓,都希望我们中国的政府在阳光下运行,都希望我们中国的政府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使得我们整个的市场,能够在一个透明的、阳光的条件下运行。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透明度的原则已经从最初的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社会管理的范围,这应该说是中国入世的一个重大的收获。

  我们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进一步引进外资。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刚刚开始引进外资,向外国人借钱的时候,有些人认为,我们如果从外国人那儿借钱建工厂,我们可能再一次成为杨白劳,我们可能再次成为外国人手下的奴隶,再次受制于外国人。这时候邓小平同志出来说话了,邓小平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是他有非常强的战略意识,他讲了一句很普通的话,但我至今还记得。邓小平讲:外国人借钱给你他都不怕,你怕什么?对于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外资的汽车制造商,我套用一下小平同志的话,外国人在你中国建汽车厂,他都不怕,你怕什么?汽车厂也跑不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小平同志和我们中国领导人在那么多年来给大家提出的这样一些改革开放的思想,这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我想开放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人普遍接受的事实,当我看到报纸上有人讲,中国入世以后的十年,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来,建立了很多的合资企业,认为外国人赚了太多的钱。我认为外国企业确实赚了一些钱,但是最大的赢家是中国,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的消费市场,我认为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入世与中国的汽车工业

  龙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