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巴菲特的每一次投资都是成功的吗?难道巴菲特没有遭遇过失败吗?当然,在他投资的生涯中,也有个别的失败案例,也会有估计失误的时候。点石成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练习。如果我们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需要像巴菲特一样,经得起挫折。
危机来临,如何应对
与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棘手的情况。不过,每一次他似乎都能化险为夷,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呢?在这点上,巴菲特一直强调巧妙应对,关键在于心态,即遇事泰然处之,船到桥头自然直。在生活中,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慌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事情似乎真的没有转机了。其实,遇事慌乱只会让我们的心境越来越乱,失去了平和,你所作出的判断、决策都很不利于事情的发展。相反,如果你能保持淡定的心境,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处理棘手之事,说不定还有转机。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境,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这时候,任何紧张、慌乱都于事无补。努力平复心绪,随机应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也才能走出困境。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父母托关系为他找的“铁饭碗”,只身带着单薄的行李,来到了炙手可热的沿海地区。每天做很简单、枯燥的工作,他都能从中感到快乐,而且他好学,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会向同事请教。时间长了,老板欣赏他的踏实与认真,晋升他为秘书。之后,他不断地升职,在企业有了一定的名气,这时候,他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位,拿着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小公司。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小公司一天天壮大,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迎接风险,敢于在危机中寻找突破点
在那年的金融海啸中,他的公司不幸遭遇了很大的冲击。得知消息的时候,他还在家里,父母担心地看着他。他很平静,反而安慰父母:“没事,当年我也是一无所有,现在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他回到了公司,有条不紊地处理事宜,员工看着平静的他,本来慌张的情绪也平息了。生意公司还是照接不误,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公司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以平和的心境接受挑战,有条不紊,泰然处之,最后,事情就真的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了。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所能学到的是泰然的心境,那种临危不惧的心态。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可能会紧张、慌乱、无措,但是,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心态,淡定从容,事情看起来就没那么糟糕,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在平和的心境下,变不利变为有利,一切困境都会摆脱。
即便有再大的事情发生,我们也要学会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接受这一切。对于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只有愉快接受,慢慢去适应,不要为未来的事情担心忧虑,因为没有人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多学习巴菲特的泰然之道,遇到事情,不要杞人忧天、不要忧郁、不要紧张、不要急躁,乐观自信,泰然处之。
巴菲特的忠告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危机,这时候任何着急、慌张都是没用的,最关键的在于用良好的心态,沉着应付,这样才能化险为夷,甚至在险境中寻找机会。巴菲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应对,才使得自己一次次化险为夷,并从中收获颇多。
1.保持平和的心态
强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在困难面前,许多人容易心浮气躁,经过多次挑战都无法战胜困难,他们会因此变得气急败坏,在他们心灵深处,感到茫然不安,从而无法冷静地思考。任何时候,一个人都需要冷静,需要淡定从容的心境,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拥有平和的心态,它能够使人有条不紊、沉着地应对所发生的一切。所以,面对困难,不要气急败坏,只有保持平和,我们才能转败为胜。
2.在危机中寻找出路
人们常说,机遇险中求。危机,危机,危险之中还隐藏着你看不见的机会,对此,我们一定不要被危机扰乱了心智,模糊了前面的方向。面对危机,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拨开迷雾,看清事情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摸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不被市场扰乱方向
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不觉得市场是有影响的,也不觉得人们的投资行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行为基础之上的,所以格雷厄姆称市场为“喜怒无常”的先生。巴菲特比较赞同导师的观点,他觉得,作为投资者应该认清市场的非理性的特点,这样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消除那些幻想与猜测,最后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中找到最基本的准则。深谙投资的人都明白,市场行情可谓说一波动定是千变万化,只是很多操作的方式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市场的操作实际上需要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虽然,市场在变化,但投资者的心应该保持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过,大多数投资者做不到心不乱,他们的心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起伏不定。巴菲特认为,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应该保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与方向,不要被市场扰乱方向。
巴菲特一直以来都没有看自己公司所拥有股票股价的习惯。巴菲特说过:
迎接风险,敢于在危机中寻找突破点
“当我们买入了一只股票后,即使第二天是休市,我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困扰,平时我们不会为了确认我们的收益,而去观看拥有百分之百股权的喜诗或布朗鞋业每天的股价,因此,对于只拥有7%股权的可口可乐,我们还有看报价的必要吗?”
1999年11月22日,巴菲特曾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说道:美国投资人不应该被现在疯涨的股市冲昏了头脑,因为股市现在疯涨已经超过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巴菲特还预测过用不了多久美国的股市肯定会大跌,回到自身的价值范围内。果然,没过多久,纳斯达克下跌了50%,而两年后,巴菲特再一次在《财富》上发表文章,并且重申了他的观念,股票的长期性是跟美国的整体经济相关的。而这种大幅波动是带有一定的周期性的,而为了在股市中取得更好的回报,就应该学会应对这种带有一定周期性的反常波动。
而巴菲特的方法则是: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学会定量分析,并且判断股市是过热还是过冷。虽然预测后,并不能带来一定的实际性的收入,但是可以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而逐。
巴菲特说:“我最大的长处是我很理性,许多人有更高的智商,许多人工作更多的时间,但是我能理性地处理事物。你们必须能控制自己,别让你的感情影响到你的思维。”巴菲特不仅仅在生活中是一个理性的人,而且在面对投资市场的波动中,他可以更理性地思考,促使自己采取更准确的举措。
巴菲特的忠告
可以说,巴菲特是一个在股市十分低迷时低价捡走别人只敢看不敢买的传奇人物,最后他成了那些研究市场理论的教授都无法解释真相的华尔街股神。在巴菲特看来,假如投资者按照定量分析发现股市过热,那就可以理性地决策而不再追涨,趁此机会高价离场;假如投资者按照定量分析发现股市过冷,那就可以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股票低价抄底买入。
1.不因情绪影响自己的决定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有的人因为赚钱心情好而变得扬扬得意,他们常常忽略投资方法,因此将获得的利润拱手让出;有时候因在股市失利而伤心难过,经常被失败折磨到放弃的投资方法,随便操作。巴菲特觉得,股票市场是疯癫与抑郁交替发作的场地。有的时候,一些投资者对未来的期望感到异常兴奋,不过,随之就会变得很沮丧。
2.不要相信股票行情终端机
在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是没有股票行情终端机的。因为他觉得打算拥有一家杰出企业的股份并长期持有,而自己又急于注意每一天的股市变动,这是很不符合逻辑的。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希望股市来操纵自己的投足行动,因为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是充当投资顾问的角色,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助我们买进或卖出股票而已。
投资需要具备聪明的头脑
相比那些在股市中疯狂的投资者,巴菲特没有在市场中横冲直撞,而是以一种很平静的心态来遵循投资最基本的规律——价值投资。巴菲特经常解释投资:“是投资不是投机。”正是因为巴菲特具有聪明的头脑,使得他在相当长的投资生涯中获得了平均最高的收益率。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算是投资行业的一代宗师,他强调了“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巴菲特则将这个投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巴菲特说:“每个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来源于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而若要在实际的投资中赢取利润,更需要独特的投资头脑。”显而易见,巴菲特有聪明的头脑,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对产品的价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按照这些观点来确定投资对象以及买入迎接风险,敢于在危机中寻找突破点卖出的时间。比起那些市场上专门跟在别人身后、丝毫没有思考能力的投资者,巴菲特确实十分聪明。
2003年4月,正好是中国股市处于低迷的时期,谁曾料到,股神巴菲特却以每股16~17港元的价格大举买入了中石油H股234亿股。三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7月12日,巴菲特开始抛售,到了该年的10月份,巴菲特已经9次抛售中石油H股,到最后几乎全部抛售。而这四年里,巴菲特当初买入时投资了5亿美元,到2007年变成了40亿美元。
不过,令许多投资家想不到的是,这次中石油的股价并没有因为巴菲特的抛售而下跌,从巴菲特第一次抛售开始,中石油的股价上涨了35%,人们帮助巴菲特计算了一下,他大约少赚了128亿港币。难道一向以成功自诩的巴菲特也会失算吗?当然不是。
其实,当巴菲特买入中石油的时候,H股的股价已经经过了从11港元到约17港元的较大涨幅,而巴菲特买入的最好理由是自己对股价的准确估价以及投资的勇气。而当2007年,巴菲特发现自己投资中石油这个投资项目中获利已经超过了9倍的时候,他通过一系列综合判断,觉得这是见好就收的时刻了。这才是股神巴菲特的智慧之处,即便巴菲特抛售股票之后,中石油的H股继续上涨,这差不多超出了巴菲特价值投资标准的范畴。而巴菲特本人已经盈利了,又何必觉得自己还没赚够呢?
对中石油H股的投资,巴菲特曾做了这样的解释:“你知道的,有许多像这样很好的企业,其实我希望我买了更多,而且本应该持有更久。石油利润主要是依靠于油价,假如石油在30美元一桶的时候,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假如到了75美元一桶,我不是说它即将下跌了,不过,我就不像以前那么自信它会持续上涨。30美元一桶的时候,这就是很有吸引力的价格了,按照石油的价格,中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十年石油的价格,我对此持积极的态度。但是,30美元一桶的时候我十分肯定,到了75美元一桶的时候,我开始持中立的态度,然而现在石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75美元一桶了。”
其实,在生活中,难道仅仅是投资才需要智慧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运用头脑。只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决策才是经得起检验的决策,如果我们都人云亦云,当别人的跟屁虫,那损失的将是我们自己。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认为,假如你发现了一个自己很清楚的状况,其中里面的各种关系你都了解得清清楚楚,那你就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并立即采取行动。即便这样的行动不符合常规,即便这样的行动遭遇别人的反对,也要坚持下去。巴菲特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告诫道:“投资最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运气等那些虚无缥缈、不实际的东西。”
1.不能太贪心
就巴菲特投资中石油H股这个案例而言,假如巴菲特是一个比较贪心的人,他会继续持股,等待股价的继续上涨。然而,石油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资,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中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十年石油的价格,当上升到某个价位时,定会稳定下来或者下跌。巴菲特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见好就收,太贪心了,若是遇到大跌,定会血本无归。
2.对每一个决策都应该认真思考
不管是对中石油的买入还是卖出,巴菲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当他买入的时候,他对中石油的股价有了准确的估价;而当他卖出的时候,他则对中石油的内在价值做了估计,判断了股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再结合自己在投资中所遵循的赢损原则,然后做出了卖出的决策。事实证明,正确的决策为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