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巴菲特的人生和财富忠告全文阅读 > 第37章 理性投资,绝不盲目地做决定(1)

第37章 理性投资,绝不盲目地做决定(1)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将你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巴菲特突破陈旧思维不盲目跟风巴菲特曾说:“在发现我们喜欢的股票之前,我们会一直等待。我们喜欢在把握十足的情况下才采取行动,这就是我们的投资风格。”在他看来,股票投资需要冲破一些陈旧的思想,突破前人,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虽然,早年的巴菲特对导师格雷厄姆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崇拜,使得他总是相信格雷厄姆所说的都是正确的,关于投资的任何问题,他都能从格雷厄姆那里找到答案。尽管完全遵循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让巴菲特的投资获得不小的成功,不过,巴菲特本人也不断思考,是否前人的思维就是百分百正确呢?直到他遇到了芒格,在芒格身上,他找到了另外一种投资方式。至此,巴菲特觉得,投资跟人生一样,都是需要不断成长的。

  巴菲特研究生刚刚毕业的时候,像其他人一样,他不过是投资领域的一个新人,满脸的书生气。怀着对老师格雷厄姆的绝对崇拜,他严格按照老师的投资理论操作,认真寻找出售价格低于净资产的公司,并先后购买了无烟煤公司、地方铁路公司的股票。不过,巴菲特到底是巴菲特,很快他就发现,这样做会有问题。虽然自己购买的那些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从目前来看是不存在什么风险的,不过,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尽管没有价格上的风险,但在其他方面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巴菲特考虑到,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低廉,主要原因在于业务不景气,因此,投资者马上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假如公司业务有所好转,那股价自然会随之上涨;不过,假如公司业务继续下降,甚至持续恶化,那股价就会变得更低,投资者就做了一笔赔钱的买卖。关键之处在于,即便以后业务好了,要想以一种有利的价格出手,那也必须有人来买自己的股票才行,否则就行不通。

  对此,巴菲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的净资产为1000万美元,而你现在能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买到手,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假如这家企业的营运状况很差,以后想把这家企业卖出去都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无法从购进价格和净资产价值的差额中赚得利润,即便最终将这家公司卖出去了,但因为拖延太久,也会使我们的收益变得微不足道,甚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巴菲特吃过几次亏以后,他很快不再迷信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了,他决定突破陈旧思想,开始创新自我。但是,这个过程是异常痛苦的,因为巴菲特太崇拜格雷厄姆了。在漫长的痛苦蜕变中,巴菲特认识到,突破陈旧思维并不意味着之前的思维是错误的,关键在于随着时代的交替,投资市场的千变万化,需要一个更符合市场的投资理念,所以直到现在,巴菲特依然崇拜格雷厄姆,但是,他更善于用自己创新的手法去投资。

  巴菲特的忠告

  对于导师格雷厄姆的一些投资理论,巴菲特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说:“格雷厄姆提供了安全边际理论,而格雷厄姆的每个学生都发展出了不同的方法来理性投资,绝不盲目地做决定运用这个理论,从而寻找上市公司的实质价值和有价证券价格之间的差价。”在这里,巴菲特既肯定了老师格雷厄姆的边际理论,又肯定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投资人找到了脱离老师而又适合自己的具体操作的投资方式。

  1.别被固有的思想禁锢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如果你总是在别人用过的套路中打转转,那只会束缚自己的思维,这时你应该做的,就是跳出框框,别被固有的思想禁锢。当经验在大脑里越积越多,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的时候,人们总习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来评判事物,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僵化”。通常情况下,越是在机遇面前,一个人的心理越趋于保守,他就越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他很难去做任何事情。生活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时代总是向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不愿意创新自己的思想,总有一天,你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2.努力创新

  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仅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还需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思想。开阔思路,扩展思维,这样,你才能更大限度地获取有益的信息,从而促成自己获得辉煌的成就。对于那些敢于冲破固有思想的人来说,他们永远不会跟随众人的思维模式,而是另辟蹊径,那是他们身上的一种特质。

  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巴菲特曾这样说到自己的投资:“我们在收购企业时有三个条件:第一,我们了解这个企业;第二,这个企业由我们信任的人管理;第三,就前景而言其价格有吸引力。假如你发现一家优秀的企业由一流的经理人管理,那么看似很高的价格可能并不算高。”当然,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巴菲特是从来不轻举妄动的。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智慧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是需要细心、冷静的研究,凡事多想一步,安全就会长久一点。尤其是越混乱的时候,越需要注意这一点。孔子曾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不’密,则害成;是以慎密而不出也。”有时候,之所以发生混乱,主要是做事不慎密。如果君主的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才能的臣子,如果臣子的言语不慎密,就会招祸失掉生命;机密的大事不慎密,就会造成灾害。因此,做事一定要慎重,不去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否则,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在《三国演义》里,“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当时,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向西路扑向祁山,由于魏国毫无防备,守在祁山的蜀军纷纷败退。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立即派张颌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并亲自去长安督战。

  马谡一直是诸葛亮信任的人,不过,刘备在去世时却看出马谡这个人不太踏实,他特意嘱咐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将这番嘱咐放在心上,这一次,他派马谡当先锋,守街亭。马谡当即带着副将王平来到了街亭,他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提醒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却不假思索地拒绝了,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

  没想到,这一不经思考的决定真的带来了恶果,街亭失守了,马谡虽然侥幸逃脱,但是,他最终难免处罚,诸葛亮自叹“用人不当”,只好挥泪斩马谡。

  在这里,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马谡,都缺少了那么一点细心,最终酿成了大错。在生活中,当我们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件事自己是否有把握,值得不值得去做,一旦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同时,还需要考虑下一步理性投资,绝不盲目地做决定会发生什么,权衡利弊,做出更有利的选择。

  股市如战场,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谨慎做事,稍有不慎,就会摔一个大跟头,到时候,就难以东山再起了。多学学巴菲特的谨慎,细心处事,遇到事情多思考,这样,你才有转身的余地。

  巴菲特的忠告

  当孩子们说要去干什么事情的时候,巴菲特总会问:“你有十足的把握吗?”至少需要听到孩子有八九成的把握,他才会鼓励孩子去做。假如孩子们说自己没多少把握,那巴菲特就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跟孩子一起分析这件事的具体因素,再分析孩子所具备的能力。末了,巴菲特会告诫孩子:当你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做好准备,把各方面的情况都想到,这样我们不仅有把握做好,而且真的能做好。

  1.三思而后行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意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仔细考虑。慎重考虑我们还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以防万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做事风风火火,全凭着一股劲儿,做事从来不动脑子,这样的人虽然加快了做事的速度,但是,他们却常常为自己的冲动埋单。

  2.做事要慎重,考虑周到

  做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周到细致,防止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事前就做好应对准备,如此这般,才能做成一件大事。尤其对于时下一些年轻人来说,做事情顾头不顾尾,毛毛躁躁,常常缺乏周密的思考,因此,他们常常无所作为。

  3.防患于未然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有预见性,如果没有意识到,那么,听听别人的意见也是好的,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问题再去补救更为重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比如,当我们去拜见一位重要的客户,事前若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否则,谈判将有可能失败。

  避免损失才是最关键的

  经常做投资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假如你输了20%,你必须赚回20%才刚好回本;假如你亏了50%,那你就必须赚回100%才能回本。巴菲特这位成功的投资大师在投资领域里驰骋了几十年,他十分清楚这样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功了。巴菲特常说:“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巴菲特一直坚持这样的投资理念,即便他在1965年至2006年期间,他经历了股市的最低迷时期,但巴菲特所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却始终保持年收益良好的状况。就算巴菲特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绝对的冷静,尽可能地避免低迷股市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对巴菲特而言,如何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损失。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来避免损失、增加收益的投资理念。格雷厄姆更加注重企业进行数量分析,而且建立了完整的投资分析模型。格雷厄姆认为,投资人应该尽量多地关注投资的时机,尽可能选择企业的投资价值被市场低估时买入,而这样做的理由是,市场绝对不能够精确地衡量出企业的内在价值。当然,每个人的投资决定都分别受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影响,这使得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企业本身的价值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这正是投资的真正赢利点。对此,投资者需要以市场价格远远低于企业内在价值投资,然后等着价格上涨。巴菲特吸收了老师格雷厄姆的观点,也就理性投资,绝不盲目地做决定是坚持理性投资,确保本金安全。

  巴菲特严格按照老师的投资理念,创造了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不过,巴菲特觉得,这样还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时巴菲特遇到了第二个影响自己的人——费雪,他曾这样总结自己在费雪身上所学到的东西:“我从费雪那里学到了:走出去与竞争者、供应者、顾客交谈,从中找出一种行业或是一家公司是如何实际运作的。”巴菲特认为,这是避免损失的最好方法之一。而费雪认为另外一个可以避免损失的策略就是放长线钓大鱼,他曾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我没有看到哪一个做短线的投资者最终赚到了钱,而靠长期投资赚钱的人却不计其数。”因受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曾表示,自己所购买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四家公司的股票,他可以希望永远持股。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对所要投资的股票不仅需要认真筛选,重要的是将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这个投资观点,是受凯恩斯的影响。凯恩斯是一位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投资家。凯恩斯认为,成功投资者的智慧并不在于他用什么方法预测到了投资的收益,而在于他可以不失时机地把坏东西推给别人,投资者对所要投资的股票不仅需要认真筛选,重要在于将股票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优秀的投资者总是将前人的卓越思想集中到一起,为己所用。其实,不管是在投资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策划,走一步想三步,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否则,盲目向前所带来的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巴菲特的忠告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巴菲特将自己在投资中感受到的避免损失的观点传授给孩子,他告诉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让自己遭受损失。与投资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成本是有限的,只有尽可能少走弯路,才能减少我们本身的损失,才能让我们更有时间和经历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1.学习前人的经验

  虽然,我们倡导创新,主张改变,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那是因为前人的经验都是经过实践而得出来的,是经得起考验的,是可以直接用的真理。相比于我们盲目地寻找,不妨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再总结,这样对于我们自身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

  2.少走弯路

  在投资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如何在股市低迷中减少损失,而不是在股市高涨中如何增加收益。一个成功的投资家,他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在牛市中获取最高的利润,而在于在股市低迷时能很好地避免自己不受损失。其实,做人做事跟投资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不在乎结果是否成功,而在于你是否少走了一些弯路,找到了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