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降低投资的风险呢?巴菲特没有具体的回答,他只坚信自己的“不熟不买”。他幽默地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作战中,假如把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那作战百次都不会有什么风险。其实,市场如战场,当我们不能清楚地了解投资市场的时候,那就应该谨慎投资,否则我们不能料及的风险就会到来。如果我们翻阅巴菲特的投资经历,就会发现,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可口可乐,巴菲特都选择了一个自己最了解的投资对象,他认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的风险。因为投资对象是自己选择的,也是自己最了解的,假如投资失败,那表示自己所付出理性投资,绝不盲目地做决定的努力还不够,或者说自己还不够了解投资产品本身。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们其实一直都关注公司的赚钱能力,这个范围也是这个公司未来五年,或者未来十年的发展收益情况,如果通过我们了解它能赚钱,那么我们相信这是一笔非常值得我们去做的投资,如果我们不了解它,那么我们就不会投资,虽然不是我说过的每只股票都能成功,但是,至少我们要了解了才会投资,如果不了解,我们就不会投资。假如,在我的面前有1000只股票,但是我只了解其中的一只,那么我只会投资那一只,而放弃其他的999只。”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理念之一是:不熟悉的不买,投资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范围。投资大师凯恩斯说过:“越是到后面,我越相信,真正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资金投入到一个自己了解的行业,而且要完全地相信管理人员,那种分散精力投资到一个不熟悉的行业是完全错误的。当然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里,他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少有两家以上的企业让人相信。”对于凯恩斯的话,巴菲特完全赞同,而且将在实际投资中遵循这样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曾说:“市场交易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和上帝不同的是,市场交易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巴菲特曾承认过,他最了解的行业包括保险、媒体、消费品、供电、纺织等,其实在巴菲特花费10.6亿美元成为《华盛顿邮报》第二大股东前,就已经很了解报纸这个行业了。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做过投递员,熟悉报纸经营的每个环节,而且对《华盛顿邮报》各个部门的状况以及经营状态都很了解,所以,在当时,他对这行未来的发展很有把握。
在成为《华盛顿邮报》第二大股东后,巴菲特就对员工管理和经营方面提出了意见,并且做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后来《华盛顿邮报》的股价有所降低,但还是比巴菲特当初的收购价增长了100倍。
1998年,《华盛顿邮报》的市场总值已经增加到了27.1亿美元,巴菲特通过对它的全面了解,使得这次投资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即使到了现在,巴菲特也一直没有放弃《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总是不间断地适量购入,直到2003年。单单在报业的投资,就为巴菲特赚取了12亿美元的利润。
巴菲特的忠告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人生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定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全面的了解,才可以进行百分之百回报的投资。巴菲特常常告诫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认识,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假如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懂,好像一个懵懂的学生,这样自己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1.做事情之前应有充分的了解
当儿子霍华德放弃学业准备办农场时,巴菲特鼓励其多学习农业知识,多去请教那些农户,了解土地的成分、农作物的习性,这样自己才可能赢得成功。办农场的初期,为了偿还父亲的钱,同时也为了积累更多的资金,霍华德决定投资股票。这时,巴菲特告诫说:“投资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所投资的企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它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预期,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投资有一个稳定的收益。”在父亲的帮助下,最后霍华德在投资方面获取了一些收益。
2.了解自己的能力
巴菲特说:“我每年一次撰写几十页年报的活动,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发现,有些东西常常以为自己懂了,但要把它们放在纸上向股东解释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并不很了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但使我对各行业想得更深入,而且也使我了解了自己的能力界限。”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只有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去做事,更好地应对别人。
第15章基于实战,累积的实战经验是制胜的法宝我将如何处置它?我该考虑哪些东西?我该担心什么?谁是我的竞争对手?谁是我的顾客?我将走出去与顾客谈话。从谈话中我会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我这一特定的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巴菲特
永远不要相信谣言
巴菲特说:“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该模式。”以他做了几十年的投资经验而言,如果想在股市中避免外来信息的干扰,就需要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我们若想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阅读财务年报;假如可能的话,还需要对这家公司实地走访,这比任何内幕消息、谣传都靠谱得多。巴菲特认为,在股市中充斥着许多谣言,这是必然存在的现象。不过,我们如何才能辨别这些谣言的真假呢?对此,巴菲特觉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小道消息,巴菲特通过一番实地考察,然后判断谣言真假,以此得出自己的结论。
1933年,在市场上流通了五年的美国捷运卡公司拥有人数达到了1000万。尽管是这样的情况,但美国《时代周刊》宣告“无现金的社会”来了,因为在这一年,捷运卡公司的经营状况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对于人们的议论纷纷,巴菲特认为美国捷运公司的股票与以往任何股票都有所不同,因为没有工厂、没有任何固定的资金,最值钱的就是公司的招牌。
原来在一次交易中,美国捷运公司接受了联合原油精炼公司送来的一批罐装色拉油,当时,捷运公司仓库给联合公司开出了收货凭证,联合公司则用收货凭证做抵押贷了一笔款。然而,在联合公司破产之后才发现这根本是一起诈骗。消息传出后,美国捷运公司股价迅速下跌,各种小道消息沸沸扬扬。
面对那些大街小巷的谣言,巴菲特决定亲自去证实一下。他来到了奥马哈市的大街上,仔细观察着人们的生活情况。巴菲特发现,人们依然用美国捷运卡来支付费用,他逛了许多商店都是这样。后来,巴菲特去了银行和旅行社,发现人们依然在用旅行支票结账。事实证明,即便捷运公司股票下跌了,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却没变。
通过亲身验证,巴菲特总结了两条信息:一是美国捷运公司并不像人们所谣传的那样“即将倒闭”;二是美国捷运公司的招牌依然是全球畅通无阻的标志之一,不管色拉油事件怎么发展,其顾客并没有流失多少。再则,通过导师格雷厄姆对自己的教导,巴菲特觉得捷运公司并没有什么数据,因为它没有运营资金、厂房和设备,自然在资产负债上也看不到这些数字。不过,捷运公司所拥有的旅行者支票市场的80%的份额是不可改变的,至少它在付费卡上还拥有主要的股份,这就表示这家公司依然有发展的潜力,依然值得自己去投资。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之后,巴菲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1964年初期,美国捷运公司股票下跌,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股票,而且把自己四分之一的资产几乎都投入到这只股票上。那些在谣言里已经晕头转向的人觉得,巴菲特在进行一次赌博,一旦赌输了,他过去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和声誉将毁于一旦。不过,一向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的巴菲特却觉得,这根本不是赌博,而是一次有基于实战,累积的实战经验是制胜的法宝胜算的投资,因为他一直坚信自己实地考察后的判断力。
当巴菲特站在法庭上支持捷运公司总裁克拉克时,他说了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感谢克拉克,而不是指责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正在努力消除色拉油事件对美国捷运公司的不良影响,我们不妨把美国捷运公司承担的6000万美元损失当作发给我们的红利在邮寄途中丢失了。”
当然,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基于实地考察的结论是值得相信的,美国捷运公司渡过这次难关之后,为包括巴菲特在内的股东们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盈利。中国有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巴菲特没有像那些迷失在股市里的人一样听信谣言,而是对色拉油事件后的美国捷运公司市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才有了孤注一掷投资这只股票,也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巴菲特的忠告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我们没有进行一番实际的考察之前,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假如你人云亦云,那最终的结果是被人潮所淹没。巴菲特作为一个投资大师,他才是引领人们向前的弄潮儿,假如他也听信谣言,那他不会坐上今天这个位置。
1.遵从于内心的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心里很矛盾,到底怎么办呢?他们都说这样做不妥当,可我的看法……”其实,这样的人并不是完全没主见,而是他们过分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观点。对于自己将要做的一件事情,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什么,他就犹豫了,就开始听信传言了,这样的人是难成大事的。对于我们,不仅需要坚持自己的看法,还应该遵从于内心的选择。
2.相信自己
大部分听信谣言的人,其实是自卑的,他们不够自信,不愿意、不敢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因此,在谣言散布的烟雾中,他们迷失了,他们开始将那些谣言当作自己可以做决定的依据。对此,我们要相信自己,克服自己内心的犹豫。
投资的法宝之一是执着
巴菲特一直认为,需要长期持有有价值的股票,就好像对待爱情,当你选中了心仪的对象,就要忠贞不二。其实,在生活中,何止投资是这样呢?那些从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就包括了——执着,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为什么成功者少之又少呢?重要原因在于许多人认为许多方法很简单,甚至不屑坚持去做,去执着地追求,结果,与成功失之交臂。其实,不管我们从事的什么样的工作,创业也好,为别人打工也罢,只要我们明白成功的基本法则,不断努力并且执着坚持,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巡视谷仓的时候,一不小心将金表掉进了谷仓里。于是,他就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谁能帮他找到金表,将得到一百美金的奖励。告示贴出去以后,许多人都来了谷仓,寻找这块金表。不过,谷仓里的谷物太多了,要想找到这块金表真是太难了。几百个人在这个偌大的谷仓里找了一整天,未果。
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所有的人,除了一个小男孩,都失望地离开了谷仓,因为他们完全失去了信心,都放弃了那一百美元的诱惑。只有那个小男孩,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在大家都离开以后,依然不灰心,努力地寻找着。天越来越黑了,小男孩仍然在努力地寻找着。突然,他发现,当周围安静下来时,有一个很清晰的声音在“嘀嗒、嘀嗒”地响着。小男孩顿时停了下来,谷仓里更加安静,“嘀嗒”的声音更加清晰了,小孩子循着声音找到了那只金表,最终获得了那一百美元的奖励。
基于实战,累积的实战经验是制胜的法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就好像谷仓里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散布在人生的各个角落,只要我们努力地去寻找,就会听到它那清晰的“嘀嗒”声;只要我们循声找去,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杨润丹是美国杨氏设计公司的总裁,同时,她也是一位资深生活设计师。早年,她毕业于纽约大学的室内设计专业,后来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作为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她从事设计工作三十年了。在工作中,她倡导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并将不同的潮流设计带到室内外的设计中。与此同时,她所创造的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与认可。
初识杨润丹,发现她是一个优雅恬淡的女子:细柔的言语、恬淡的笑容。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发现她并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骨子里有着一份比男人更强的坚韧、执着。在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一个女人想做成一件事真的很难,她们往往比男人付出更多,却收效甚微。杨润丹说:“我并不想做一个女强人,也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我。在中国,大部分的女性都很优秀,而我只是找到了自己想要坚持和努力的信仰,凭着那份坚韧与执着一步步走下去而已。”
早年,移居美国的杨润丹随着父亲第一次踏上中国,后来,由于设计便常常往返于中国与美国之间。随着对中国的熟悉,心有志向的杨润丹决定在中国成立工程公司。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她白天做设计,晚上去工地检查、指导、学习,回忆起那段辛苦的日子,她说:“一个女人在中国在北京,我们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关系,一开始赔光了很多钱,无数次地想背包回去不来了,那会儿我还生病,可是我想这么多人跟着你,人家信任你,所以,我只能成功,不能后退。”
杨润丹,这是一个耐心与耐力并存的女子,她心中的那份认真与执着,为其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