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自己有了许多钱,因此,他们花很大的力气去达到这样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在财富和地位上都达到显赫状态者毕竟是金字塔的顶尖,能实现这样愿望的人少之又少。于是,许多人瞬间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判的标准,有些不将金钱与幸福画等号的人,即便他们不富裕,但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幸福的。
理解财富,不要被金钱拖垮人生
金钱不是幸福人生的撒手锏
在巴菲特的眼里,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它无法填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温暖的家;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温暖;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好的生活;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友谊。”金钱,它所能满足我们的只不过是物质生活,而绝不是精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满身金光闪闪、名牌耀眼的人,虽然,他们的钱包鼓鼓,甚至钞票数到手软,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极其贫瘠的。因为大量金钱的充斥,让他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问题都能用钱解决,于是,他们早已习惯用钱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短时期内,他们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但时间久了,他们会发现,原来自己穷得只剩下钱了。
美国以前有位富翁,他家财万贯,可是,却总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此,他每天都很苦恼,总是想尽办法得到别人的敬仰。有一天,富翁在路上散步,当看见一个乞丐时,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立马向乞丐的破碗中丢了一枚金币,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乞丐并没有买他的账,头也不抬地继续抓自己的虱子,富翁很生气:“你眼睛瞎了吗?没有看见我给你金币了吗?”乞丐还是没有看他一眼,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给不给是你的自由,你如果不给,你可以要回去。”富翁很生气,又丢给他10个金币,心想这次乞丐一定会向自己道歉,谁知道那个乞丐还是不理不睬的,继续抓身上的虱子。
富翁几乎被气得发狂了,他吼道:“我都给了你10个金币了,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你难道不会尊敬我一下吗?说声谢谢也不会吗?”乞丐还是老样子,懒洋洋地回道:“你有钱是你自己的事,尊不尊重是我的事,这个不是你可以强求的。”富翁急不可耐了:“我将我财产的一半给你,你还不能尊重我一下吗?”乞丐好像并不在意,翻了个白眼继续说:“你给我一半的财产,那么我也将和你一样有钱,你又为什么要我尊敬你?”富翁急疯了,口不择言:“好,好,我将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满足了,可以尊重我了吧?”乞丐回道:“你把所有财产都给了我,我就成富翁了,而你将一无所有,成为一个乞丐,我又凭什么要尊重你?”富翁恍然大悟,他紧紧地抓住乞丐的手,很真诚地说了一句“谢谢你。”乞丐听后,终于抬起头来,看着富翁说道:“不用谢,您请慢走。”
有钱就能买到尊重吗?这位富翁天真地以为,那些看上去很贫穷的乞丐为了钱可以去做一些有伤自尊的事情。正如那位乞丐所说:“有钱是你的事情,尊不尊重是我的事情,这是强求不来的。”所幸的是,最后那位富翁恍然大悟了。
巴菲特的忠告
相对于财富,巴菲特更崇尚简单的生活。所以,他觉得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至少它不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这就是富人活得不开心而许多穷人活得很开心的原因。生活中,做人还是简单点,知足常乐,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现状,不要跟自己较真。
1.财富会迷失人的心智
虽然,金钱算不上多么邪恶的东西,但它的存在多少会给我们的价值观带来影响。有的人很穷,但他过得很快乐;有的人很富有,因为占有的金钱太多,使得他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因而他是不快乐的。
2.金钱只是数字金钱只是用于我们换购一些物质的手段,它不具备任何精神方面的价值。
理解财富,不要被金钱拖垮人生
我们都知道,物质生活虽然是基础,但那是最基本的需求,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更高层的需求,那就是精神层次的需求,而这是金钱无法满足的。
不要因钱财迷失了心智
巴菲特说:“我想给子女的,是足以让他们能够一展抱负,而不是多到让他们最后一事无成。”虽然,巴菲特所拥有的财富很多,但他却不主张将财富留给孩子,而是选择了捐赠,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就自己,而非在钱财中迷失自己。虽然,经济在不断地增长,但随之出现的是越来越明显的贫富差距。对此,一些富人就拿出自己的“薪酬”、“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炫耀,以此达到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目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闻就是:某某为儿子举办了超豪华的婚礼,谁谁谁又购买了限量版的跑车等,这些新闻简直层出不穷。那些在钱财面前迷失自己的孩子,估计很久没有体会到快乐的滋味了。
珍妮是某商学院原会计,却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该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本来一个能干聪明的会计,现在却只能在女子监狱服刑。回忆起当初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珍妮后悔不已。
大学毕业后,珍妮就被商学院聘为会计,之后,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开始了幸福的家庭生活。正当她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时,有一天,下海经商的丈夫提议珍妮帮他筹措一笔资金,短期内周转一下,并暗示可以挪用公款。珍妮虽然表面上严词拒绝了,但内心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借,党纪国法不容;不借,丈夫有困难自己岂能袖手旁观?正当珍妮犹豫不决时,丈夫又一次言辞恳切地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一星期内肯定还款。她开始动摇了,正是这第一次,她迈进了泥潭,难以自拔。一个星期在焦虑不安中过去了,可丈夫还款的诺言俨然变成了“明日歌”。珍妮每日心惊胆战,上班怕同事、领导发现自己挪用公款的事实,下班怕听到丈夫无款可还的回答。丈夫投资失败了,那挪用的公款也亏损得一干二净。
此时,珍妮丧失了理智,竟然又一次听信丈夫再借一笔款项一定还的保证。结果第二笔款与第一笔同样泥牛入海,踪影全无。为了还钱,珍妮决定再次铤而走险,挪用公款数十万元,企图投入股市赚钱,结果损失惨重。为了逃避,她离开当地,试图外出寻找机会赚钱。但是,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久,珍妮就落入了法网。
本来拥有一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但珍妮却因在金钱面前迷失以及目无法纪的行为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庞大的公款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又有很多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坠入了深渊。如果在欲念产生的那一刻,你能够克制住,怀着一种正确的财富取舍之道,就不会一头栽进里面而难以自拔了。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认为,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现在掌握的财富最终都是全社会的。有的人虽然富有,但其精神世界却十分贫瘠。而那些真正富有却把金钱看得很淡的人,他们才是真正富有的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是富有的。
1.看淡钱财
不管自己有没有钱,对金钱,都要看淡。如果你有钱,那更需要看淡金钱,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居于成功者之列。如果没钱,那就更不用炫富,因为你根本没资格炫富,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不断地膨胀自己的虚荣心。
2.不炫富,不迷失
虽然巴菲特成为亿万富豪,但他却从来不说自己多有钱,从来不炫耀自己的财富。然而,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最后一头栽在泥潭理解财富,不要被金钱拖垮人生里。如果说炫富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那就是一种欲罢不能的行为。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就难以改正。就好像深陷在泥潭里,难以自拔,如果停止了,他就会担心别人是不是怀疑自己根本不富裕,这样的担忧会让他更加疯狂地炫富,结果,自己走向了无底的深渊。
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对于自己的消费习惯,巴菲特几乎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不用买任何奢侈品,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对那些所谓的“时尚”丝毫不感兴趣。对此,巴菲特给年轻人这样的忠告:努力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实也是一种理财方式。而在当今社会,当人们的消费欲望超越了自己的购买力时,超前消费就应运而生了。最初,超前消费的观念源于西方国家,当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于把钱放在银行里或者地窖里,辛苦存一辈子的钱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后来,西方超前消费的观念慢慢被中国人所接受,人们发现原来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即便背负债务,还是可以活得很潇洒。于是,由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接受,如今,这样的字眼儿更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年轻人风靡于办各种各样的信用卡,上班族开始考虑通过向银行贷款买房买车,人们成了“房奴”、“车奴”,却乐在其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也提出了反对的声音“超前消费葬送了美国人的梦想”,似乎那历历在目的金融风暴就在眼前。
露西刚刚领了5000元的工资,可是她一点都兴奋不起来,还是皱着眉头考虑这5000该怎么分配才能度过这个月的财务危机,“信用卡欠款还有3000元,哎……”
露西,是一个喜欢小资情调又精明的女人,露西其实很感谢发明信用卡的人,因为那样就能让收入一般的她拥有名牌衣服、高档化妆品、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高档家具,这样就能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品味不会因为收入的一般而降低,同时也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通过信用卡,露西买了很多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物品,可是当账单到手的时候,她才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借的钱始终是要还的。真正还账的时候,露西才感觉到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几乎快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最近更让露西心焦的是:明明工作了4年,可是存款只有几千块钱,而且每个月不同的银行都会寄来对账单,总额都不低于3000元,还有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等,对于每月收入只有5000元的她,财务明显出现了紧张的情况。
对她来讲,信用卡导致的这些债务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她的肩上。
露西成了名副其实的“卡奴”,且生活得如此劳苦不堪。究其原因,并不完全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而是没能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每天追求小资情调的消费,迷迷糊糊地过日子,盲目地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以至于把自己逼成了“奴隶”。
巴菲特的忠告
不仅巴菲特本人不喜欢购买奢侈品牌,他还建议子女不要购买那些流行产品,对于他而言,这样的产品不够稳定。假如子女一定坚持购买,那必须具备一定的购买能力。因为巴菲特言传身教,因此,他的几个子女在消费上都相当节约,从来不铺张浪费。
1.超前消费要有度
从经济学来看,超前消费可以通过储蓄和贷款对消费进行跨期替代,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合理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超前消费所带来的弊端,那就是容易滋生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所以,超前消费并不等于“过度消费”,必须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理解财富,不要被金钱拖垮人生
2.钱,要用之有道
用较少的钱买好东西,如果东西好,但需要花去所有的钱,或者这东西很便宜但只是一般化,这两种消费观念都是不提倡的。尽可能花在该花的地方,比如提升自己的品味,或是多关注时尚资讯,或是定期去健身房,或者多读读有益的书籍;买东西并非便宜不可,如果你确实喜欢上了一件昂贵的大衣,而又非常适合你,也可以一掷千金;花钱的时候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做物质的奴隶,不要做购物狂;学会爱惜自己,钱不仅仅花在物质方面,还要用于提升自己的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