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标是使我们持股合伙人的利润来自于企业,而不是其他共有者的愚蠢行为。——巴菲特梦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童年时期的巴菲特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他有了梦想,从此奠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一个小小的证券师开始做起,他慢慢地成了小有名气的投资家,再慢慢地成了成功的投资家,并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大的股东,他拥有了自己的整个投资团队。巴菲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梦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其实,每个人心中就怀着一个梦想,苏珊大妈就曾高唱着:“我曾梦想着我的人生,完全不像我现在的生活,现在不像我曾经的想象,如今现实的生活已经扼杀了我昔日的梦想。”怀揣着梦想,我们终究会梦想成真,因为梦在哪里,人生的方向就在哪里,我们的团队就在哪里。
1955年,马云受托去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他一分钱都没有要到,但他发现了互联网。顿时,马云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等待开掘的金矿,回到杭州之后,马云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做互联网。
然而,当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却遭到了朋友的一致反对,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坚定了自己的梦想。马云找了一个搭档,加上自己的妻子,3人凑足了2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刚开始,生意很困难,马云不得不在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口沫乱飞地讲述自己的梦想,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骗子。但是,马云无暇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谓,而是不屈不挠地讲自己的互联网梦想,慢慢地,他的业务发展起来,马云越讲越有名,他所做的“中国黄页”也越做越大。这时,杭州电信要求与马云合作,马云当即答应了,居然将营业额做到了700万元,但是,由于之后的合作出现了问题,马云毅然放弃了中国黄页,接受了外经贸的邀请。马云带着5个朋友北上,他们在北京租了一个20平米的房间,连续苦干15个月,他们做出了一系列官方网站,但是,由于股份制难以落实,马云选择了再次放弃。
在这四年里,马云舍弃了两次,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马云的互联网梦想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再次决定:回杭州创办自己的公司,一切从零开始。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上线,很快在商业圈里声名鹊起,马云开始在世界各地讲述互联网的梦想,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nvestAB的亚洲代表台湾蔡崇信加盟其中,随后华尔街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元,一时之间,阿里巴巴声名大振,马云的互联网梦想实现了。
马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关键的是他的思想,马云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做坚定信念,怀揣着互联网的梦想,最后,他将思想变成了现实,所以,他获得了成功。曾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萨谬尔森曾说:“人们应该首先认定自己有能力实现梦想,其次才是用双手去建造这座理想大厦。”当然,马云所代表的阿里巴巴难道仅仅只有马云一个人吗?当然不是,它代表着一个团队,一个热衷于互联网的团队,因为梦想走到了一起的人最终成就了梦想。
团队能量,众人协助创财富
巴菲特的忠告
一个团队的组建首先源于同一个梦想,因为梦想有了,团队发展的方向就有了。就好像巴菲特所拥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共同梦想是成为全世界最牛的投资公司一样。当然,有了梦想,我们还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前进。
也许,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有的梦想破灭了,有的梦想实现了,有的梦想还在实现的过程中。然而,我们需要永远记住一个原则:只要坚定自己的梦想,梦想就不再遥不可及,梦想一样可以变成现实。或许,我们不相信美梦成真,但实际上,这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且真的是一句真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或许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信美梦成真,那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梦想。要知道,可以创造梦想的是我们,可以毁灭梦想的也只能是我们,而不是其他人。
组建自己的团队
在投资界,巴菲特若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不过,对于投资而言,这仅仅是巴菲特的一个方面,远不是他的全部。巴菲特不仅擅长于投资股票,更是一个优秀团队的领导者。可以说,他是一个成功、卓越的实业型企业家。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吸金3000多亿美元,拥有400多家明星企业,经营业务几乎覆盖了鞋业、家居、建材、能源、报业等。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这些只是传统的业务,但在巴菲特所领导的团队的经营下,竟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这证明巴菲特不仅仅是成功的股票投资者,而且是一个擅长组建团队的优秀领导者。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也就是巴菲特旗下有9位高管,在每个高管身上,都深深地烙上了美国商业精神乃至美国精神的印记,比如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品牌精神等。在巴菲特的团队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东西。
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以及发展可以看到,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理论与企业投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受巴菲特股票投资的影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长时间注重“传统企业”投资,并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实也归功于巴菲特的价值理论。在价值理论的核心,巴菲特一直相信商品、商业的市场价值来自其内在的价值而非其他。正因为这样,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上采取了相似的选择股票的方法,同样赢得了成功。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传统产业,假如可以赢得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同样商机无限。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显著展现了团队的力量。我们可以看见,并不是巴菲特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巴菲特成功且经久不衰、越斗越强的坚实基础。可以说,这个优秀的团队经营管理优秀的企业,提供“价值”的坐标系和参照系,为巴菲特的企业帝国和股票王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因为喜欢投资,巴菲特成了最成功的投资家;因为喜欢投资,他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我们都坚信这样一个道理,资本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巴菲特在华尔街这样一个充满“阴谋”、“欺诈”的肮脏世界里保持着良好的声誉,这源于其价值理论,但更源于他以及团队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理念。而巴菲特旗下的公司力量以及团队的力量,也被巴菲特发挥到了极致,从而缔造了其伟大的企业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对于一个单独的个体而言,是极需要团队的力量的,因为有了团队,才可以凝聚最强大的力量。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桩。”仅仅凭借着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有所作为的,因为一个人总是顾及一方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他身上往往只有部分优点,而缺点也有一些,这样一来,当他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会显得力不从心。而当无数个个体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细微的力量就凝团队能量,众人协助创财富聚了起来,也就是说,团队的力量是惊人的。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所谓成功者,难道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吗?当然不是,在他的背后,永远有一个团队,一个智囊团在支持他,于是,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巴菲特的忠告
即便巴菲特被誉为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但他仅仅是以自己为荣吗?当然不是,他更以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荣,因为优秀的团队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像巴菲特这样有着异常天赋的投资家也需要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更何况生活中的我们呢?在生活中,当我们觉得一个人无法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凝聚团队的力量,从而走得更远。
1.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
团队就是一个核心,是一个综合体,它凝聚了所有成员的力量,可以说很好地达到了互补的效果。比如说,在团队中,有的人擅长这方面,而在其他方面却比较弱;而有的人恰好相反,这样一来,两个人组合在一起,那就是绝对完美的组合。
2.有团队的观念
当然,我们在组建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团队的概念,也就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意见。巴菲特虽然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但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可以脱离团队而独立存在,在他看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他为荣,但他更以这个投资公司为荣。在他做决策的时候,在他思考的时候,他需要这个团队的力量,他从来不单枪匹马地做决定,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团队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决策造成不好的影响。
知人善任避免风险
有人曾问巴菲特:“如何才能在投资中控制自己的风险?”巴菲特回答说:“一个是守规矩,另外一个是选人,最重要的是选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巴菲特很重视挑选自己的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要求十分严格,要选最好的,选完之后给他们最大的权力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假如这些职业经理人达到了他的要求就会得到许多的回报;相反,达不到他的要求,巴菲特就会很有礼貌地叫他们“走路”,这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巴菲特认为,知人用人要有胆量,而胆量往往来自于对人了解多少,了解得越多,判断就越准,用起来才会更大胆。
学诚法师十分慈悲,颇具观察力,他对下面的每个弟子的特点都有详细的了解,比如,怎么学修、怎么承担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弟子学习,法师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广华寺的时候,遇到哪里缺人了,法师就会说:“某某可能适合做这个。”在很多时候,大家听到法师推荐的这个人可能是出乎意料的,甚至是大家认为最不合适的,不过,当这个人真的去做了那件事之后,大家却发现他做得非常好。下面的弟子们会经常思考,尽管同行之间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不过,每个人对于身边的人,却不一定十分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意愿,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而学诚法师虽然接触弟子的时间不多,却更加了解每个人的长处、心愿、能力,知道把具有何种特长的弟子安排到哪里,结果总是表明法师的安排是正确的,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知人善任。
巴菲特认为,要想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必须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别人,也就是对人的考察、识别、选择;善认,也就是对人要使用得当。所谓的知人善任,就是要认真地考察别人、确切地了解别人,把每个人都团队能量,众人协助创财富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充分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干,这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好比一台机器,有了先进的设计、合理的结构和科学易行的操作规程,还必须有优秀的操作人员。通常情况下,路线确定之后,人就成了决定因素,就是这个道理。
在知人善用方面,曹操深谙其中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