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助手在与麦先生谈话的时候,王先生一直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再结合他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已经在脑海中想好了对策。就在麦先生准备起身送客的时候,王先生开口了:“麦先生,我能不能跟你谈一下。”或许,见过太多的老板,麦先生几乎不把王先生放在眼里,显得很不耐烦,王先生说:“我只耽误你几分钟,如果几分钟内你对我的话不敢兴趣,那我们自己走人。”麦先生愣了一下,王先生趁热打铁:“我听说麦先生在专业上很有造诣,我只想跟你交流一下,你不会拒绝我吧?”麦先生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好吧,好吧!”
王先生继续说:“麦先生,据我所知,本市的乳制品虽然品种很多,但在包装、质量、口感上能上档次的产品没有几种,你同意吗?”麦先生点点头:“是这种情况!”王先生说道:“我想,贵超市也希望在这一类产品中能有一个好产品,一方面,可以吸引顾客,另一方面,也是你的业绩嘛!”就这样,两人攀谈了起来,后来,在王先生的建议下,麦先生亲自品尝了部分酸奶。届时,谈判已经取得了大部分胜利。
对此,王先生这样总结此次的谈判:“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谈判中,再出奇招制胜。”事实上就是如此,如果你事前不做好准备工作,与对方沟通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吃亏,任凭你费尽口舌,对基于实战,累积的实战经验是制胜的法宝方就是不同意,你之前的努力就化为乌有了。
其实,每次做事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正如曾国藩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明确自己的目的,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因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把一切因素尽量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对于打仗来说,曾国藩是十分反对速战速决的。他说:“兵,犹如火,易于见过,难于见功。”一向做事谨慎的曾国藩极力反对浪战,极力反对不知敌我、不知深浅的轻浮举措。对于打仗,他有自己的一番心得:“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罅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这里所说的“不可言战”,意思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弟弟曾国荃在吉安前线时,曾国藩多次叮嘱:“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敌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诚请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后来,曾国荃在金陵前线的时候,曾国藩又嘱咐,他在信中说:“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对于不打无准备之仗,曾国藩则时常赞赏李续宾:“用兵得一‘暇’字诀,不特平日从容整理,即使临阵,也回翔审慎,定静安虑。迪安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
纵然,股市比不上战场上硝烟弥漫,但是,巴菲特所崇尚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适用于职场。它启示我们:凡事需要谋划,有准备才能有胜利的把握。无论是向上司进谏,还是与客户谈判,都需要我们做一定的准备,否则,无一不会失败。哪怕请求上司加薪这样的小事情,也不能冒冒失失就提出,在提出请求之前,需要我们考虑措辞、语气、语言表达等方面,否则,有可能因一句话说的不合适,上司就拒绝了你的加薪请求。
巴菲特的忠告
在生活中,许多事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商业谈判,每一次谈判同样需要周密部署,精心准备,这样,有了详细的筹划,一出招就有可能制胜对方。当然,要打有准备的仗,就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什么都没有准备,就贸然拜访客户,那么,这一场“仗”绝对会输。
1.准备充分,才能一招制胜
巴菲特谋略的精髓就是“战前做好准备工作,战中出手要快”,出手就能制胜才是关键。对于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不得不学的谋略之术,要记住,与每一位客户的谈判都是一场战役,如果你想赢得这场战役,就必须做好准备,诸如了解对方的详细资料、背景、产品等,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多一点耐心,多一分胜算
在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为什么总是盈利,很少出现投资风险呢?主要在于巴菲特在投资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企业的详细情况,包括资产、顾客、管理阶层等。我们应该明白,多一点耐心,就会多一分胜算。
不想过去,只看将来
巴菲特常说这样一句话:“不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思虑太多,无疑是自找烦恼,只需要做好当下之事就好了。巴菲特是一个注重当下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他不管昨天,也不看明天,他只着眼于做好眼前的那件事。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不为失利而苦,不为得意而兴,一步一步,做好每一基于实战,累积的实战经验是制胜的法宝件事情,就这样,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哲人说:“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以自己的能力,把眼前的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好,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可以做大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胡思乱想,抱怨不断,但是,你能不能告诉自己“不要思虑太多,做好当下的事情”。
威廉·奥斯勒年轻的时候,曾经是蒙特瑞综合医院的一名医科学生。在学医期间,他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忧虑,不知道怎样才能通过眼下的期末考试,也不知道将来会在什么地方,创立什么样的事业,更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去生活。他整天为这些事情担忧着,无心顾及自己的学业。
一次,他无意中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对我们大家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回忆过去、遥望将来,而是动手理清自己手边实实在在的事。”正是从书上看到的这句话,改变了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使他后来成了最有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并成了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那可是学医的英国人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后来,威廉·奥斯勒爵士给耶鲁大学的学生作了一次演讲,他说:“像我这样一个曾在四所大学当过教授,撰写过畅销书的人,大家以为我会有‘特殊的头脑’。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脑袋太普通不过了。”
有人问他:“那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威廉·奥斯勒爵士认为:“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放下心中的思虑,尽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奥斯勒爵士的话并不是让我们不要为明天做准备,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到完美无缺,这才是应付未来唯一可靠的方法。奥斯勒把每一天都当作完全独立,他不会沉溺在过去,也不会为未来忧虑,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忧虑,所以,他能够信心满满地应对当下的事情。
思考,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思虑太多就会变成坏事。本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胡思乱想之后,却变成了一种精神负担。有时候,思虑就如同一个放大镜,那些忧虑、担心均被放大了,会渐渐地占据你的心灵,最后,你已经没办法安心做事了。对此,巴菲特告诉我们:不要思虑太多,做好当下之事即可。
巴菲特的忠告
在现实生活中,若一个人总是纠葛在过去与未来,不注重当下所做的事情,那么,他难以成大事。因为思虑过多,一方面,破坏了平和的心境;另一方面,当下的事情也未必能做好。对于我们来说,将一时的得失完全抛到脑后,这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比起当下该做的事情,哪个更重要呢?只能舍弃眼前的得失,着眼于当下的事情。毕竟,只有做好当下的事情,我们才能往前走。
1.活在当下
如果你希望自己一天能过得十分快乐,那么就要学会活在当下,那样才会活得自在。你要分清楚过去和现在。你的过去只会对现在产生影响,如果你摆脱不了过去的阴影,你就不可能快乐地生活在今天。也许,对过去和未来的某些思考虽然是有益的,但是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反省过去,计划未来,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只有在此时此地,才能充分享受生活。我们不是否认过去,但也不能沉溺过去,只有关注现在,我们才能活出自己,才能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生活才能更加真实和精彩。
2.做好当下的事情
巴菲特认为,过去和未来与当下是紧密联系的,他经常告诫孩子们,首先要做好当下之事,否则,当下会成为糟糕的过去,未来也将变得不美好。在生活中,我们对于过去和未来不要忧虑太多,我们只需要做好当下的事情就行了,这足以让我们从当下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