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巴菲特的人生和财富忠告全文阅读 > 第15章 不骄不躁,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2)

第15章 不骄不躁,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2)


  于连出生在小城维立叶尔郊区的一个锯木厂家庭,从小身体瘦弱,在家中被看作“不会挣钱”的无用之人,经常遭到父兄的打骂和奚落。卑贱的出身使他常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因此,从小就聪明好学的他,在拿破仑时代一位老军医的影响下,崇拜拿破仑,幻想通过“入军界、穿军装、走一条红”的道路来建功立业、飞黄腾达。

  14岁时,于连想借助革命建功立业的幻想破灭了。他不得不选择“黑”的道路,幻想进入修道院,穿起教士黑袍,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年俸十万法郎的大主教”。18岁时,于连到了市长家中担任家庭教师,而市长只将他看作拿工钱的奴仆。在名利的诱惑下,他开始接触市长夫人,并成了市长夫人的情人。

  于连与市长夫人的关系暴露之后,他托关系进入了贝尚松神学院,投靠了院长,当上了神学院的讲师。不过,没多久,因教会内部的派系斗争,于连所仰仗的院长也被驱逐出去了,他只好跟随院长来到了巴黎,成了极端保皇党领袖木尔侯爵的私人秘书。于连本人是沉静的、聪明的,而且他善于拍马屁,很快就赢得了木尔侯爵的喜欢,同时,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赢得了侯爵女儿马蒂尔小姐的爱慕。虽然于连本人并不爱马蒂尔小姐,但他为了跻身上流社会,竟然使用诡计占有了马蒂尔小姐。侯爵得知女儿怀孕了,不得不同意这门婚事。婚后,于连获得一个骑士称号,一份田产和一个骠骑兵中尉的军衔。于连通过虚伪的手段获得了暂时的成功。尽管他为了跻身上层社会用尽心机,不择手段,然而最终功亏一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有人说,于连身上有着两面性的性格特征。于连最后在狱中也承认自己身上实际有两个我:一个我是“追逐耀眼的东西”,另一个我则表现出“质朴的品质”。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真实的于连与虚伪的于连互相争斗,当然,他本人内心也是异常痛苦的。最终,因不断地追求名利,让自己心力交瘁。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可以说名利双收,但他本人却不被名利所累,这又是巴菲特的过人之处。其实,人生的道路本来很宽阔,如果我们把眼光尽放在名利上面,那只会使我们的道路越走越狭窄。我们只有抛下名利,才能活得真实自在。

  1.淡泊名利

  一个人假如具备抛弃名利的人生态度,那面对生活,他就会比常人更容易找到乐观的一面。他所看到的就是生活的美好,他不再对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感兴趣。在纷繁的世界中,不计较真名利的争夺,在自己的内心,构筑一片宁静的田园,你自然会体验到简单的快乐。

  2.简单的快乐源自名利之外

  陶渊明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陶渊明选择忘记,遗忘那些官场中的丑恶与仕途的不顺,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为自己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超脱于名利之外,活得一身轻松。

  不骄不躁,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

  名誉的光环只是一时的光景

  巴菲特的成功,意味着他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名誉。虽然,巴菲特曾说名誉对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但他更强调,名誉的光环只是一时的光景。其实,名誉与身份、地位是相关联的,它只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隐语。不过,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人们对名誉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对经济与金钱的重视程度。对某些达官显贵而言,名誉问题至关权位,这是必须尽力维护的东西。在古代,人们看待名誉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诸如古代的君臣,要穿什么衣服上朝,要在什么地点下跪,要以什么样的规矩书写奏折等,这些都是一种名誉的象征。对名誉问题呼声最高的莫过于“士可杀不可辱”,必要时可以用死亡捍卫名誉。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名誉并不如古代那般重要,但追逐名誉的人还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殊不知,有时候,名誉的光环只会笼罩一时,如果你一辈子活在荣誉的光环之中,那无疑停滞不前,同时也束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维尔伯·和奥维尔·莱特被称为莱特兄弟,他们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兄弟俩便出名了。尽管他们成了世界知名的人物,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把自己得到的名誉放在心上,他们只是默默地工作,从来不写自传,也不参加那些毫无意义的聚会,更不接待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记者请哥哥维尔伯说几句话,维尔伯这样回答:“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不过它却怎么样也飞不高。”还有一次,弟弟奥维尔与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的时候,奥维尔顺手从兜里掏出一条红丝带擦嘴,姐姐见了问道:“哪里来的手帕,这样漂亮?”奥维尔很简单地回答:“哦,这是法国政府发给我的荣誉奖章,刚刚嘴巴沾油没手帕用,我就拿来擦嘴了。”

  不可否认,名誉是对一个人成功的奖赏,对其本人而言,应该值得回味。但与此同时,名誉也是一个休止符,如果你满足于目前所获得的名誉,不再奋斗,甚至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保持自己的名誉上,这样只会停滞不前。

  居里夫人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生前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金,107次获得名誉头衔。不过,居里夫人本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就好像爱因斯坦对她的评价一样:“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名誉所腐蚀的人。”

  有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个朋友来她家做客,竟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拿着英国皇家学会刚颁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玩耍,朋友惊讶极了,说道:“居里夫人,你怎么可以将如此高的荣誉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道:“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名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910年,法国政府为了表示对居里夫人的尊崇,决定授予她骑士十字勋章,不过,居里夫人拒绝了。几个月后,居里夫人与著名的物理学家、天主教徒布朗利一起竞选科学院院士。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居里夫人能够当选,但却因一票之差落败了。当这个消息传来时,居里夫人的助手们心里很难受,他们想,居里夫人能接受这个结果吗?于是,许多人开始思考一些安慰的话,希望可以给落选的居里夫人一些安慰。

  但是,令大家意外的是,居里夫人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她微笑着从实验室走出来,显得很平静,看不出丝毫的遗憾。于是,那些助手更加佩服这位将名誉看得淡如水的女科学家。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何等殊荣?但对居里夫人而言,却是:“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名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名誉只是暂时的,它所闪耀的光环也是一时的,如果你依靠名誉过日子,最后,可能连最初那点光环也会渐渐地褪去。

  不骄不躁,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的孩子们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坦言,自己从来不知道与世界第二富豪生活在一起,因为父亲从来不说这些。在孩子们面前,巴菲特只是一名普通的证劵投资家,他身上所笼罩的名誉并没有影响到家里人。巴菲特经常对孩子说,看淡名誉,那不过是一个光环,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1.看淡名誉

  因为放不下名誉,一些人一味地追求虚名与浮利,紧张忙碌,疲于奔命,最后在周围的喧嚣中迷失自己。因为放不下名誉,他们害怕受打击,墨守成规,小心翼翼,满足于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因为放不下名誉,他们东奔西跑,请客送礼,只为保住自己的名誉,但最终与他们所得的名誉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2.正确看待名誉

  其实,名誉本身无所谓好坏,最关键的在于你如何看待。人们往往容易忘却过去的失意愁苦,却不肯放弃那些名誉产生的耀眼光环。殊不知,只有告别过去,我们才能重新下创造生活。学会看淡名誉,轻松前行,我们将会走得更远。

  第8课自信为人,不惧失败义无反顾

  假如你缺乏自信,心虚与恐惧会导致你投资惨败。缺乏自信的投资人容易紧张,而且经常会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然而这种行为简直形同疯狂,就如你刚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一栋房子,然后立即告诉经纪人,只要有人出价8万美元就卖了。

  ——巴菲特

  永远不要小瞧自己

  在巴菲特尚未成功的时候,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子,然而,他却从来不小瞧自己,他总是坚信:“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怀疑。”生活在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容易被忽视的。他们常常这样想:我不过就是一个小人物,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敢相信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与学识。其实,谁不是渺小的呢?但是,我们更应该记住,即使再渺小的人和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哪怕路边一丛不起眼的小草,它们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动人的绿意。或许,它们在你眼里是极其渺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它们对于这个世界,依然有点缀的作用。更何况我们是人类,拥有生命,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信为人,不惧失败义无反顾

  有一天,著名的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接待了一个走投无路的人。那人一进门就对安东尼说:“我来这里就是想见见写这本书的人。”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本《自信心》,那本书是安东尼多年以前写的。那人十分激动地说:“是上天将这本书放入了我的口袋里,因为我已经决定去自杀了,我对这个世界很绝望,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不过,当我无意中发现口袋里的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了,我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下决定一定要见见这本书的作者,我希望你可以帮助我找回以前的自己。”听完流浪者的话,安东尼笑了,又是一个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

  安东尼对流浪者说:“尽管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不过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重新赢回来属于你的一切。”听了安东尼的话,流浪者十分紧张,他一把抓住安东尼的手,说:“那就请你带我去见那个人吧。”于是,安东尼将流浪者带到一间心理实验室,面对着一块看起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安东尼将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流浪者看到了自己,安东尼指着镜子说:“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能够让你东山再起,你愿意坐下来好好认识他吗?假如你不愿意,那你去自杀算了,但只要你有勇气有耐心坐下来好好认识这个人,你就会成为你想做的那个人。”

  听了安东尼的话,流浪者开始仔细打量自己,低下头,哭泣起来。几天后,安东尼在街上碰到了那个人,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了,而是成了一名绅士,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了芝加哥的富翁。

  如果你对自己感到失望,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希望,那么,能够挽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不要幻想上帝会来救赎你,也不要总认为自己被所有人抛弃了。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抛弃你,除非你抛弃了自己。当生活遭遇了不幸,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不要小瞧自己,从而一步步向自己的梦想迈进。你,正如你所思。

  他祖宗三代单传,爷爷和父亲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发誓自己一定要有出息。可是,成绩还不错的他在高考那年落榜了,失望的他偶然听到“自古军营多俊才”,他想:说不定自己到部队还能干出点名堂、混出个模样来。他怀揣着梦想来到了部队,做了一名普通的通信兵。刚开始的时候,他很高兴、自豪,可是,日子久了,整天不是爬杆架线就是打线结,要不就是背着线跑来跑去,他有些犹豫了,当个小卒有啥用?他开始食不甘味,什么也不想干了。

  有一次,他与战友下象棋,一开局,他就发起了猛攻,“炮当头”、“把马跳”、“出车”、“走相”,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却没想到,战友将不起眼的小卒用得很好,小卒过河之后,竟撵着他的“车、马”躲躲闪闪,最终他输在了对方的小卒上。“怎么样,小卒子挺厉害吧”,战友面带微笑地望着他。他虽然嘴上说厉害,但心里还是不服,于是他又请对方再来一局,结果他还是输在了小卒上,这下他心服口服了。

  原来,那不起眼的小卒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

  “小卒过河赛大车”,小卒,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发挥出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或许,我们只是平凡岗位上的一名普通职员,不过,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无论多么不起眼的工作,你都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利益,那就是你不可替代的作用。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常跟孩子们说:永远不要小看自己,当你们看着我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这就是名人的长相呢?一个人想要做什么事情,以及能做什么事情,应该取决于内心的自信,而不是外在。当你看轻自己时,其实也丢掉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