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巴菲特的人生和财富忠告全文阅读 > 第24章 积极行动,抓住机遇果断行事(2)

第24章 积极行动,抓住机遇果断行事(2)


  有人说:“成功的经验不是经验,只有失败的经验才是经验。”确实,那些成功者大多历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经历了失败,体验了人情、物事,从而升华了自己的悟性。巴菲特给自己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们发出的“致股东的信”中,承认了自己去年投资时“曾经做过一些愚蠢的事情,至少犯了一个重大的投资错误,还有几个小一些的,但也造成了伤害”。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股市的情况下,他的投资也出现了失败。不过,相比常人,巴菲特总能够从那些失败的经历中寻找到一些收获,你可以说2008年是巴菲特投资最失败的一年,但不得不承认这一年又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难得的一次体验。

  和田一夫21岁的时候,位于静冈县热海家自己经营的蔬菜水果店因为一场大火让他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他满怀希望,他将那块被烧毁的土地作为抵押,借了300平的土地重新盖了一个超级市场,并且成立了日本八百伴。在和田一夫的经营下,超级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和田一夫计划引领自己的超市进军亚洲,而新加坡则是他进军亚洲的第一个起点。

  1972年,和田一夫和日本野村证劵公司在新加坡考察的时候,遇到了两个难题:新加坡的租金很贵,大大超出了自己当初的预算,更重要的是当地的人总是仇视日本当年杀害新加坡的国仇家史。而且和田一夫也明白,若想在亚洲发展,那么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事情就是一个不可逃避的现实。回国后,和田一夫立即召集懂事们商讨这次事件,结果不出所料,每个董事都反对在新积极行动,抓住机遇果断行事加坡投资,但是和田一夫明白,零售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消费者口袋里的钞票,于是,新加坡成了他进军亚洲的第一站。1976年,因为石油危机,当时在巴西的八百伴被迫关闭也让和田一夫明白,不能将资金投放在同一个地方,于是,他开始向整个亚洲进军,在亚洲各个地方不留死角地发展。据当时统计,全盛时期,和田一夫的八百伴集团在16个国家拥有了400多家百货公司,八百伴集团坐上了世界零售业第一把交椅。

  1997年,和田一夫的弟弟因被指控欺骗日本财政部而被法庭判定有罪,法庭也判定和田一夫结束所有海外企业,回日本受审。当时,日本媒体称和田一夫将资金调动到中国,拖累了日本八百伴。一夜之间,和田一夫变成了一个连累八百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这时,和田一夫做出了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房子里。

  如今,和田一夫成立了“和田一夫企业咨询公司”,用电脑给许多企业家回答问题,为企业团体作演讲成了他主要的工作。同时,他以探讨自己的失败撰写了《从零开始的经营学》,这本书成了日本经典著作之一。对此,和田一夫这样说:“失败是我的财富,我想将这个企业咨询网络像当年八百伴一样伸展到亚洲,甚至全世界。”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不断地从失败中积累经验,那么那些失败就会成为你人生的一笔财富,而最重要的是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只要我们能随时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每一次失败都是考验自己的机会,如果我们把它当成生活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就不会沉迷在失败的痛苦中,甚至还能从中看到事情的真相,让自己变得更成熟,这将是自己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这样解释所谓的“失败”,在失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宝贵的经验与信念,事实上,失败是一笔不可缺少的财富。虽然,我们在遭遇挫折,面临失败的时候,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自己长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失败就会成为你的代名词。

  1.失败面前,不能自暴自弃

  当一个人失败的时候,如果他的失败感很大,他的成就感很低,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去热情,而且这种感觉如果经常出现,他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但是,当我们失败时,不是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而要不断地积累失败的经验,让这段失败的经历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2.从失败中崛起

  失败,让人痛心后更催人奋进,在失败时我们要鼓起勇气,重拾自尊。我们要知道,失败只是我们成功的前奏,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应该不断地反省自己,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把失败变成一笔财富,并在低谷中抓住机遇,不断地冒险与尝试,相信成功离我们就会不远了。

  锁定目标,坚持到底

  巴菲特说:“投资股票很简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一家大企业的股票,同时确信这家企业拥有最正直和最能干的管理层,然后,你永远持有这些股票就可以了。”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股票时要坚持好中选优,要么按兵不动,一旦看准机会就大胆出击,咬定青山不放松。其实,就好像巴菲特投资股票一样,对待人生目标也应该锁定目标,坚持到底。目标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能够不断地召唤着我们前进。无论自己定下什么目标,都要听从心中目标的召唤,紧紧跟随着它,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那么就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一位穷苦的牧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每天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帮助别人积极行动,抓住机遇果断行事放羊。一天,父亲带着儿子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小山坡,他们看见一群大雁鸣叫着从自己的头顶上飞过。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这是要飞到哪里去?”父亲回答:“这边冬天来临了,为了度过冬天,他们要飞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家。”大儿子眨了眨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飞起来就好了,那我要飞得更高,我就可以去看妈妈了。”小儿子也说:“如果我是一只大雁该多好呀,我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样,我就不用再放羊了。”父亲沉默了,然后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想飞,你们也会飞起来。”两个儿子都试了试,尽管他们很用力,可还是没有飞起来。他们看着父亲,父亲也试了一下,可是也没有飞起来,于是他说道:“爸爸已经老了,飞不起来了,可是你们还小,等你们长大了就能飞起来了,到时候你们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兄弟二人就怀着这个梦想一天天地长大了,后来,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飞翔在天空中,他们就是莱特兄弟。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人类最大的本能就是对未来充满梦想,那样我们才能在长大中,一点点地为自己的这个梦想努力,所以,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梦想,要用心地灌溉,一定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

  在美国,一次作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题目:我的梦想。一个小朋友很快写出了自己的梦想,他希望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庄园,里面有木屋,有烤肉的地方,还有旅馆。当他把这份作业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直接给他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并要求他重写,小朋友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写错了,老师说:“我让你们写的是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这些不符合实际的梦想,我要的是能实现的,而不是这些空想的。”小朋友继续说道:“可是这就是我的梦想呀!”老师听后很生气,说道:“你这些梦想都是不能实现的,是空话,我要求你重写。”小朋友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我清楚地知道这就是我的梦想,而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会改变它的。”老师摇了摇头,说,“你要想清楚了,如果你不愿意改的话,我只有判你不及格了。”小朋友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最终老师只给了他一个“E”。

  30年后,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一座庄园吃烧烤,当他看见庄园主人时,才认出了他就是当年那位学生,而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拥有了一座庄园,而且有烧烤区,有旅馆。于是,老师很惭愧地说道:“这么多年,我不知道用成绩改变了多少人的理想,你是唯一我没有改变的,而且你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心中的目标,但是,只要坚定目标,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即使遭遇了困难与挫折,也不要沮丧,不要放弃,我们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目标,一旦机遇来临,我们就能实现它。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更清楚,大凡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当然,他们绝不像太平洋中没有指南针的船只随风漂荡。成就梦想,定下目标是第一步,然后思考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

  1.坚持目标

  人生就如沙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要努力坚持,因为目标带来的信心可以战胜一切恐惧。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具有危机意识,更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步前进,最后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2.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在人生的道路上,目标不会离我们而去,除非我们自己放弃了。或许,目标的确立是不容易的,或许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艰难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12课感恩于世,用爱与善意与人相处

  如果把那些曾经信任过我的人推开,我不会自我感觉良好。——巴菲特爱情就是同甘苦共患难巴菲特经常说这样一句话:“选股就像选妻子一样。”市场的涨跌,就好像潮起潮落,最重要的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人生在世,可以找到相濡以沫的另一半,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生活总是免不了磕磕碰碰,这时夫妻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关怀,这样才能维系好一段长久的感情。对巴菲特而言,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与前妻离婚,那是因为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妻子,竟然向自己提出了离婚。即便巴菲特前一段感情已经结束了,但巴菲特对爱情的观念是不会变的,他始终坚持如一。

  苏珊年轻的时候有着明媚的笑容、圆圆的下巴和黑黑的头发,当时巴菲特第一眼看见她,就爱上了她。他们也很有缘分,苏珊的父亲是奥马哈市著名的部长和心理学教授,而且早已认识了巴菲特的父亲,更巧合的是,巴菲特的姐姐当时和苏珊在大学里居住在同一个寝室。

  因为苏珊从小就患病,多次耳膜穿孔,还长期忍受风湿病的折磨,所以她的父母给了她更多的关爱,这让年幼的苏珊从小就觉得关怀他人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当苏珊和巴菲特在一起后,她这种关怀他人的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巴菲特。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终于走到了一起,那个时候巴菲特的家庭条件虽然不错,但是,一结婚,巴菲特就和苏珊住进了一间破旧的公寓,直到1954年,他们才搬到了纽约的双层公寓里,而且那时三居室的公寓月租为65美元,还很破旧,并且经常有老鼠出没,这种生活环境与巴菲特向苏珊承诺的“富有”生活相差悬殊。就连他们的女儿出世后,也没有自己的婴儿床,而是住在一个铺上褥子的抽屉里面,后来经济有了好转,巴菲特也没有为他的女儿买一张婴儿床,虽然当时生活很艰苦,可是这对夫妻相濡以沫。对此,苏珊的好朋友常常说:“苏珊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她就像是一台彩色电视,得知其他人就像是黑白电视机。”

  1956年,巴菲特与妻子搬回奥马哈,在恩德伍大街租了房子。从巴菲特早期给部分合伙企业的信件中得知:1958年他们以35000美元买下了新房子搬家,而后定居至今,再也没有搬离过。1998年伯克夏年会上,巴菲特说道:“刚结婚时,手上有一万美元和两个选择,我告诉妻子:第一是我们现在可以买一栋房子;第二是让我用这笔钱试试运气,希望能借此生财,所以我们在四年后,我用净值的十分之一买下了这栋房子。”

  虽然,这样一对深爱的夫妻因为各种原因最终离婚了,但他们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却是永远不变的。虽然巴菲特和妻子分居多年,可他还是一直记得苏珊,对于苏珊,总是有很深的感情。直到2004年7月29日,72岁的苏珊因病去世,巴菲特才开始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投入,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喜来登酒店,他向全世界宣布将自己所拥有的85%股票捐献给5家基金会,而比尔·盖茨夫妇共同经营的基金会得到了370亿美元的捐款。

  感恩于世,用爱与善意与人相处

  巴菲特的忠告

  在巴菲特看来,我们应该和爱人一起散步、带着孩子去游乐园、和年迈的父母耐心地聊天,在忙碌之余和亲人们一起分享快乐,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仔细体会生活,学会感恩。只有那些心怀感恩的人,才能视万物皆为恩赐,也只有当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恩之情的时候,世界才会变得美好无比,苦难才会变得甘之如饴。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能将感恩的情绪融入家庭中,那么,家庭生活的质量就会得到改变,自己的疲劳感也会相对地大幅减少。

  1.将关怀融入细节中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忽视每一个细节,当然,主要针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可能只是一个细微的举动,却传递给对方一个坏信息,破坏对方的情绪,导致两个人出现矛盾与冲突,最终,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