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巴菲特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巴菲特说:“如果你能在周围人里头做得最好,那你就是天才,这与智商无关,与你看待时间以及他人的态度有关。”巴菲特的儿子彼得组建了一支自己的乐队,然而,大凡从事艺术的人性情都是特别明显的,因此他们在合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有一次,彼得因为一件小事跟同事生气,最后被巴菲特知道了。对此,作为父亲的巴菲特告诫儿子:“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巴菲特看来,彼得不应该将自己的情绪强加给他人,同事就是朋友,那应该是一起吃苦、一起创造未来的人。对这样的人,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对他们乱发脾气。对此,巴菲特给儿子留下了这样的忠告: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比2008年的31万人整整多出了4万人,连主席台的背面都坐满了人。而且,微软董事局主席比尔·盖茨也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的股东大会。与此同时,巴菲特开放了视频室为没有位置的股东提供方便。这次大会从早上的8:30开始,9:30就进入了会议的主题历练品行,做令人钦佩并尊重的人部分,直到下午3点,除去午餐时间,整个会议都是在股东与公司管理层的问答中进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当时巴菲特享有盛誉,但是对股东还是很尊重的,而且以这种“尊重”来争取股东对自己的支持与信任。
巴菲特一直奉行的原则就是: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尊重上帝。巴菲特告诉儿子: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们是上帝安排在你身边的天使,不要因为自己是乐队的组建者,就目中无人居高临下,就把身边的人当成是自己的员工,强迫他们听从于自己。当然,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心中有尊重的理念,我们就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有一位商人在路上看见一个穿着邋遢的铅笔推销员,于是,他产生了怜悯之情,毫不犹豫地将10元钱塞到推销员手中,立马扭头就走,可是当他没有走几步,突然觉得这样做很不妥当,于是他连忙返回并歉意地说自己忙着赶路忘了拿铅笔,希望对方不要在意,并且他很认真地对推销员说:“您和我一样,都是一名商人。”一年后,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一位穿着西装,风度翩翩的推销员走向这位商人,十分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已经记不起我了,而且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可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让我重新拾起自尊和自信。直到遇见您,您亲切地对我说我和您一样是商人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推销铅笔的乞丐。”
商人一句尊重的话,竟然促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让一个处境窘迫的人找回了自信,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假如当初没有那一句充满尊重的鼓励话语,即便给他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自然不会出现甘愿是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大转变。或许,这就是尊重的力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与他人相处,对此,我们希望被人尊重和欢迎,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这样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他人。
巴菲特的忠告
对于儿子彼得所做出的行为,巴菲特意识到,儿子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爱心的人。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彼得根本不缺爱,他对周围的亲人一直这样和善。这样的人爱心不比任何人少,所以,他对乐队成员发脾气不过是一时冲动。即便这样,彼得的行为还是不妥当的。对此,巴菲特在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就让儿子彼得跟同事道歉,并为自己的鲁莽做出解释。那个被彼得训斥过的同事依然成了彼得的朋友。巴菲特认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向对方真诚地道歉,这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
1.你的尊重将换来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就是对他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这可以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当然,所谓的尊重与虚伪的吹捧和无原则的假意奉承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和独立;而后者则是丧失人格尊严、对他人有所企图的行为。假如你的尊重只是对他人低三下四、靠贩卖价廉的恭维以博取好感,那你就是轻视自己的人格,这样的你想换来别人的尊重恐怕就困难了。
2.尊重他人是一种高贵的品格
尊重,就好像一缕春风,给人温暖,可以催人奋进,成为密切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当我们给成功者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他人的敬佩、赞美和追求;如果给失败者以尊重,则表明了自己的同情、安慰和鼓励。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资格去轻视他们、嘲笑他人。
做人要像将军一样有主见
巴菲特经常这样告诫孩子:“做人要像将军一样有主见。”在巴菲特看来,决策者如果想做好生意,那么就应该尊重其他人的意见。而一个好的公司历练品行,做令人钦佩并尊重的人。总会为我们的好建议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在平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这样积极的态度,而且要常常告诉自己:“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保持积极的热情,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该只说‘不’,而应该努力地去寻找可行的办法。”巴菲特是一位非常坚持已见的人,他很擅长说“不”。虽然自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但他还是喜欢与有主见的人一起共事,芒格比巴菲特更擅长说“不”,对此,巴菲特给芒格取了一个“令人讨厌的不先生”的绰号。
艾尔弗雷德常常这样教育女儿:“玛格丽特,要打定主意做你自己的事情,并且想办法说服别人遵循你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去做那些人们早已经做过的平常的事情。”正是因为父亲的教育,玛格丽特从小就敢于坚持自己,并慢慢成长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在玛格丽特在凯蒂文中学时,就表露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当时,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力,当你背叛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在欺骗自己,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坚持自己,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权利,不能随波逐流的。
1943年,以候补身份通过牛津大学入学考试的玛格丽特被牛津大学索寞维尔学院录取。牛津大学因具有孕育政治家的独特传统,而成就了很多的英国政治家。玛格丽特进入牛津大学则是她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她大学毕业取得了化学学士学位,在父亲的影响下,她没有回到家乡工作,而是以政治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她先进入一家塑料公司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尽管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后来,她很快加入了当地的保守党协会。
1950年,24岁的玛格丽特因参加达德福特区的竞选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候选人。在竞选失败后,她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并且跳槽到了一家冰淇淋公司,第二年继续竞选议员,即使再一次失败了,她还是以政治家为自己的的终生职业。
为了完成自己的最终职业,成为一个政治家,她学习了法律,并且在1953年通过了考试,成了一名律师,而且在多家事务所里工作。通过法律的工作经历,让玛格丽特的社交、政治职业和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她在这段时间里,成了撒切尔夫人。
即使结婚了,成为职业政治家的理想还是没有改变,玛格丽特始终认为要想走向国家的政治中心,唯有成为议员才有机会,在她生完孩子的第二年,她又参加了竞选。经过后来的屡败屡战,终于在1959年,年仅32岁的撒切尔夫人成了芬奇莱区议员,这意味着她已经是一名职业政治家了。
因为始终坚持自己,撒切尔夫人最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在这个漫长的追寻过程中,或许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她完全可以听从别人的意见,或者改变自己的理想,但是,她没有,她始终坚持自己,在人生方向上,她始终持有自己的想法。最终,因为坚定的信念,她实现了自己毕生的梦想。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巴菲特的任何决定,父亲都采取支持态度。这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巴菲特独立的人格,他总是很有主见,不会轻易改变。这样独立的性格运用于自己的投资,使得巴菲特获益匪浅,尤其是面对股市里的激流,他每次的果断决定,避免了大崩溃带来的巨大损失。
1.增长自己的见识
我们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我们所说的话才有分量,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有时候,坚持自己、有主见其实就是有知识、有见地,如果你没什么知识,是不是觉得心里很没底,遇事也不敢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没主见。
2.相信自己
大凡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其心理都是很成熟的。成熟是经验的积累,并不是年龄的递增。当一个人有了相对程度的经验积累,那么,在待人处事时就会从多方面看问题,这样自然就会体现出更大的成熟。积累经验不是说一个人随历练品行,做令人钦佩并尊重的人。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也随之增长,而是需要在社会长期地和不同的人接触,这样才能令我们变得成熟,更加坚定自己。
苦难是一所高等学府
巴菲特这样告诫孩子:“苦难即是财富。”经得起生活磨难的历练,经得起失败,才能成大事。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总是把挫折看成是自己成功路上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历练、失败在成功者的眼中就是通往成功的跳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对于失败,它就是使之坚强的臂力器。磨难是一所大学,能让我们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曾有人说:成功的人生是痛苦与失败的交织,是磨难与顺利的交替。卓越的人生从卓越的目标开始,卓越目标的背后必然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路。经受了荆棘的刺痛和坎坷的摔打,追求成功的意志才会坚强起来,历练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拥有了这笔财富,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曲折能把人击倒。
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个名字,他能成为德国总理与他幼年时的远大理想是分不开的。
1944年4月7日,施罗德出生在北威州德特摩尔市莫森贝格镇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早逝,兄妹五人则是在母亲改嫁后靠社会救济长大的,童年的心酸、生活的艰辛让施罗德从小就养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
当时正值“二战”后的饥荒,他们一家人居住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收容所里,即使母亲每天工作14个小时也不能满足生活的必要开支,常常揭不开锅。当母亲与几个孩子抱头痛哭的时候,仅仅六岁的施罗德在母亲边上,安慰着:“别着急,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开着奔驰车来接你!”正是这句话注定了他要坐上德国总理的宝座。
在成长的日子里,施罗德经历了很多挫折,然而他却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1958年,他进入瓷器店当学徒。1961年在零售店当学徒。1963年加入社会民主党。1966—1976年,他用10年时间读完夜校和中学,之后到格丁根上夜大学,攻读法律,并先后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家考试,获得律师资格,成为一名律师。1969年他当选为社民党格廷根地区青年社会主义者联合会主席。1978年又当选为青年社会民主党主席。36岁时开始任联邦议院议员。1984年起任社民党下萨克森州主席。1986—1990年任下萨克森州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46岁那年,施罗德再次竞选成功,当选为下萨克森州州长。就在这一年,施罗德终于实现了他幼年时候的愿望——他开着银灰色的奔驰轿车,从帕德博因一套三居室公寓里把母亲接走,来到当地十分体面的鹿跳饭店,为这位老妇人庆祝80岁生日。这就是施罗德献给自己母亲的最好生日礼物!
正是自己幼年时的寒酸经历,使施罗德在人生路上不敢懈怠,一晃8年过去了,他再接再厉,在德国第14届联邦议院选举中,一举击败了连续执政16年之久的科尔,当选为德国新总理。次年,他把自己的理想推向了更加完美的极致,正式当选为社民党战后第八位党主席。
虽然施罗德是一位成功者,一位社会名人,但是他也有不少缺陷,甚至有时候产生矛盾:他对任何都有很十足的信心但又有很强的同情心,虽然多愁善感但是意志坚强,虽然他性格和孤僻,但却并不影响他的交际,而且施罗德也清楚地知道,并且毫不犹豫地指出自己的缺点:“我总是喜欢打断别人的说话,总是想压倒别人,对人毫不留情,这是我最让人感到讨厌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所应有的独特魅力——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追求的过程中,要压倒别人,抹杀别人取得胜利的渴望。
历练品行,做令人钦佩并尊重的人
巴菲特的忠告
巴菲特认为:人在面对压力时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我们不必因惧怕逆境和挫折而当温室里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可以安全舒适地生活,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逆境来临,首先被摧毁的就是意志力,经常接受磨练的人却能创造出崭新的天地,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