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巴菲特已拥有雄厚的资金,只要他认为价格公道,资金已不再是问题。巴菲特直截了当地问布朗金太太:卖内布达拉斯加的家具商场需要多少钱。布朗金太太说需要6000万,巴菲特没有思索就开了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完成了这项交易。
巴菲特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场后,仍将它交给布朗金太太管理。在一年多之后,这家商场就为他赚取了大笔的利润。10年后,它的营业收入由1亿美元上升到2.09亿美元,纯利润将近8000万美元。
1985年,巴菲特决定多收购几家老牌家族企业,同时也决定关闭伯克希尔纺织公司。一年之后,他以4600万美元买下了费奇海默兄弟公司84%的股权。由于该家族希望继续经营企业,所以巴菲特让他们保留了一部分股权。作为大股东,巴菲特对费奇海默兄弟公司十分信任,将公司的经营权全部委托给他们。巴菲特从未去过这家公司总部,也未去看过任何一家厂房。他相信这兄弟两人不会让自己失望。他们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只过了6年时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从当初的7500万美元增长到1.22亿美元,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49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除了收购上述三家公司外,巴菲特还收购了布朗制鞋等许多公司。
五、投资明星股
早在20世纪60年代,巴菲特就开始关注美国广播公司(ABC)。该公司是一家媒体通讯公司,它拥有并经营无线电视和广播网,同时也为有线电视公司制作录像带。此外,公司还发行报纸、购物指南和各种与企业相关的杂志、定期刊物和书籍。巴菲特认为,这是一家很有赢利前景并值得投资的公司,他虽然很欣赏它的业绩,但是却因为资金问题,无法获得这家公司。
后来,巴菲特的资金比较宽裕了,他就开始陆续购买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到1984年时,他已经拥有美国广播公司2.5%的股权。1985年1月,美国广播公司与首都公司合并,管理新公司成为当时的首要问题。后来,有人建议让巴菲特来接管。这个时候巴菲特羽翼渐丰,接管公司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人选。经过,私下的交涉,巴菲特以每股172.5美元的市场价格买下了300万股首都——美国公司的股票,占有该公司18%的股权,这笔交易的总投资达到5亿多美元。随后,巴菲特加入该公司的董事会。
巴菲特在操作这笔大买卖之前,对首都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做了详细调查,这两家公司都有获利30多年的经营史。此前10年,美国广播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是17%,首都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是19%。因为较高的回报率,以及公司拥有优秀的经营者,所以他决心投下巨资。
后来,他还持续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进行投资,至1991年,其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5亿美元。在他投资的这段时间,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市场价值从29亿美元增长到83亿美元。同一时期,公司从盈余中保留了27亿美元。而这也就意味着,巴菲特的投资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增长了两倍。
继购买美国广播公司之后,巴菲特把目光投向了可口可乐公司。巴菲特在童年时就销售过可口可乐。在往后的几十年里,巴菲特一直关注着可口可乐的成长。1986年,巴菲特宣布可口可乐为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的指定饮料时,好多人认为这预示着他准备买可口可乐的股票了。但是,当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太高,他一直没有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价下跌了25%。巴菲特马上出手,拿出了10.23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公司7%的股票。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消息公开后,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因此一路狂升,每股涨至4800美元,六个月之后,伯克希尔股票又上涨了66%,一股买到了8000美元。到1992年,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总投资增长到37.5亿美元。
巴菲特对著名的品牌有浓厚的兴趣。而吉列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一样,是世界著名的品牌。吉列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剃须刀销售商,其经营范围包括制造、销售刀片和剃刀、卫生用品和化妆品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列公司把廉价的刀片卖给盟军士兵,不但赢得了声誉,而且还获得了很多忠诚的客户。此后,它逐渐成为了剃须刀片市场上的老大。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威尔金森公司研制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不锈钢剃须刀片。很快,这一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卖出了几百万把。其他刀片制造商看到了不锈钢刀片的市场前景,纷纷开发不锈钢刀片,吉列公司认为自己的市场地位无人能动摇,对这些市场新秀不予重视。
正是吉列公司的轻视,所以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在不锈钢刀片冲击下,吉列公司的市场份额从原来的70%下降到55%。后来,吉列为了抢回失去的市场,也开发出不锈钢刀片,但是这时候已经落后于其他公司。所以,到1965年,它的市场份额又进一步下降到45%。此后,吉列公司吸取了教训,开始注重新产品的开发。1972年,它研制出双锋刀片,几年之后,又开发出旋转刀头式的阿特拉剃刀。
在此期间,吉列公司的对手BIC公司将价格极便宜的可弃式剃刀推向市场。起初,吉列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这种产品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市场。但是,他们的预料出了严重的错误,这种刀片很快席卷了一半市场。吉列公司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快速研制可弃式刀片,以低价促销与BIC竞争。虽然吉列夺回了市场,但是毛利率却迅速减少。
由于竞争对手比较多,他们一起对吉列进行顽强的阻击,吉列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不稳定的状态。从1981年到1985年的4年时间里,它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低于1%,税前毛利率徘徊在10%左右。在吉列公司不景气的时期,很多财团想并购吉列公司。1988年,吉列公司为取得了绝对控制权,买回1900万股的股份,才使公司流动在外的55%股份降到了36%。但是,他们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公司进一步陷入了困境。
这时候,巴菲特注意到了吉列公司的困境,他觉得投资吉列公司的时机成熟了。巴菲特以6亿美元买下9900万股吉列股票,并且协助吉列公司抵挡住了投机高的恶意收购。在随后的16年中,巴菲特紧握吉列公司的股票。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吉列股价大跌、引发众多大股东抛售股票时,巴菲特也未抛出股票。巴菲特长期持有吉列股票,获得了巨大收益:吉列公司被宝洁公司购并后,股价猛涨,曾创下一天涨5.75美元的纪录。这时,伯克希尔的吉列持股总市值高达51亿美元,这笔投资在16年中增值了45亿美元,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14%。
六、商业帝国扩张
进入20世纪90年代,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商业帝国,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力量。这个时候,巴菲特对投资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浓了。在这一时期,他投资了国运通公司和匹兹堡银行,其中最大的一笔就是花费23亿美金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通公司的董事长罗宾逊因为投资失误,导致美国运通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无奈之下,他请求巴菲特向运通公司投资。巴菲特当即同意,投资3亿美元购买美国运通公司的特别股。1992年,由哈维·戈勒出任运通公司总经理,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终使公司摆脱了危机,开始稳步成长。于是,巴菲特继续增加投资,到1995年,他掌管的伯克希尔公司持有了美国运通几乎10%的股权。后来,运通的持续发展,巴菲特从中不断地获利。
随后,巴菲特又投资了匹兹堡国民银行。匹兹堡国民银行企业是全美12大银行控股公司,它拥有众多的有价证券投资组合,其资产为640亿美元。1994年,债券市场遭遇了危机,经济大萧条促使美国联邦储备局一年内7次上调利率。匹兹堡国民银行因此陷入困境,损失高达1.36亿美元。
银行的高层决定吸引投资家投资,最终他们选定了巴菲特。巴菲特通过调查,了解到匹兹堡国民银行公司的市场价值大约61亿美元。一年前,公司就赚了6.1亿美元,业绩还是很好的。匹兹堡国民银行的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一直很出色,他们采取切实的措施,不断改善目前遇到的困境。所以,他觉得利率上扬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这家银行的业务和经营者都值得信赖,匹兹堡银行很快能走出困境,自己的投资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1994年底,他以平均每股25.85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635万股匹兹堡国民银行的股份,总投资近7亿美元,取得了匹兹堡国民银行8.3%的股权。巴菲特向匹兹堡国民银行投资的信息传出后,很多人开始疯抢这家银行的股票,股价快速的上扬。
巴菲特认为保险公司不仅能从业务中获利,吸纳资金的能力也非常强,获得了资金后,就可以用来做其他方面的投资。于是,他从1976年起,陆续投资了4570万美元购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到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已拥有这家保险公司48%的股份。同年,他出席了政府雇员公司的年会。与会的所有人都知道,伯克希尔公司控制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也知道巴菲特想鲸吞这家公司的野心。主持会议的斯尼德还满怀希望地说,巴菲特并无控制公司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