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要频频换手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投资者会频频换手。这是因为投资者对市场寄予了过多的关注,出现对市场反应过度的现象,结果是一有风吹草动,便迫不及待地行动——不是急着买进,就是急着卖出。事实上,人们对股市的跌涨并非没有思想准备,问题在于:到底有多少人能做到眼看着自己资金在一天天缩水而保持镇定自若·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就是从资金到心理上,都能为市场的波动做好准备。不仅要从理智上接受市场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同时保持理性与独立的判断,这样就不会无所适从。事实上,如果投资者坚持自己当初的投资是正确的,就不必理会市场的任何变化,并保持应有的从容态度。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的:“一个真正的投资家极少被迫出售其股票,而且他们拥有在任何时候都能对当时的市场情况置之不理的心态。”
一个理智投资者应该对市场的任何变化都能做到处变不惊。如果投资者面对市场波动,总是感到惊慌失措甚至弃股而逃。这种脆弱的心理会让你时刻关注别人的行动与看法,总是担心错过什么,这种是投资者的致命弱点。投资者不仅不能从投资中获得巨大的利润,甚至连本金也可能因不良心态而损失惨重。
股市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大多数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方法都是愚蠢的。他们常常从一大堆数据中,找出那些自认为似乎不错的股票,或者根据所谓的“经济大环境”来选择购买的时机。事实上,就连那些专业的经纪人都是用这样的方法来选股的。
在一些经纪人的投资报告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话: “经济形势良好,因此应该购买股票。”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可事实上却行不通。经济形势的变化难以预料,各种不确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进行干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而你希望的收益也将一次次化为泡影。这可能就是所有投资者最容易违犯、也最难以改正的一个缺点。所以,将自己的输赢寄托在分析师身上,而没有了自己的判断,是非常不可取的。
与那些对市场信息过度敏感的人有所不同的是,有些投资者一旦选择了股票,便放心地长期持有,他们并不过度关注股价每天的变化,从而也就免于遭受由于别人的判断失误所带来的痛苦。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大的收益并不是在频频换手中得来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股票的买进卖出的时机。对此,费舍尔认为,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在某个前景看好、具有投资价值的新企业刚开始启动时购买。一般来说,企业的新产品刚刚开始上市时,需要有一个打开销路的困难时期。此时,大多数投资者对其信心不足,这家企业还不被人看好,就可以大胆下手。
另外,投资者在市场出现波动时便迫不及待地卖出股票,等到股价跌至更低的时候再重新买人。这种方式似乎很合理,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错过股票反弹的最好时机,再加上投资者必须支付更多的所得税费,以至于整个的交易成本都会大增。对此,费舍尔认为,如果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从一开始就对企业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有合理的展望,便大可不必为了获得那一点点的波动差价而费心了。
七、长期持有要有耐心
在所有活跃的炒股战略中,只有集中投资最有机会在长期时间里获得超出一般指数的业绩。但它需要投资者耐心持股,哪怕其他战略似乎已经超前也要如此。从短期角度我们认识到,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对公司收益的预期都会影响股价。但随着时间延长,持股企业的经济效益趋势才是最终控制股价的因素。多长时间为理想持股期呢?这个并无定律,将资金周转率定在1 0% 2 0%之间。1 0%的周转率意味着你将持股1 0年;2 0%的周转率意味着你将持股5年。
沃伦·巴菲特的成功使他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他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的耐心。从他1956年合伙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以来,美国的股市长期来说就是一个牛市,许多人没耐心,买股票,可是巴菲特却持有股票后十几年不动。他的方法简单至极,他的成功无人能及。在股票低于实际价值时买入,坚决持有至价值被发现,如超过其内在价值时,他就会抛出。1969年美国股市太热,巴菲特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于是卖掉了累积了13年的股票。
至1973年股市低落时,巴菲特又重新买入1060万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到1989年己值48600万美元;以1060万美元买入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至1989年已值14亿美元。巴菲特二十几年来的平均收益率也就29%,是这样高的收益率也成就了他成为一代股神。
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耐心。在他看来,耐心是作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讲究高周运转,投资组合中的多只股票每天都发生变化,因此投资者会频繁地进行操作。巴菲特反对这种作法,因为他进行集中投资,这样只有耐心持股,才有机会在等待中获得获得超出一般指数的成绩。
巴菲特经常说,只要他对某只股票满意,他就去买下并长期持有,即使交易所关门10年也无所谓。持股10年,大多数投资者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利率、经济景气指数及公司的管理层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促使股价剧烈波动。股价的波动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将会严重地刺激他们的神经,使他们的信心和耐心受到挑战。不少人为了止损就会卖出股票。
对于一些集中投资者来说,股价波动将可能对他们主生巨大的影响。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不同个股的波动将最终产生某种平均化的效果,收益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也就是集中投资与多元化投资的一大区别。所以,对集中投资者来说,耐心是必备的素质,要想得到超出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就更需要加倍的耐心与智慧来应对由股价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只要投资者有像巴菲特一样的耐心,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的。因为股市中,成功总是青睐有耐心的人。
八、对波动视而不见
价格波动是集中投资的必然副产品。大量事实和案例表明,集中投资的追求是成功的。从长期的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对巴菲特来说,股价的波动丝毫影响不到他对持有股票的判断。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投资者,明白要想追求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就必须做到忽视股价波动。巴菲特认为,那些对市场过于敏感的投资者是不明智的,每每看到股价下跌,他们便如临大敌地想卖出他们的股票。他说:“这就好比你花了10万美元买下了一幢房子,而后你又告诉经纪人开价8万美元把它卖掉了,这真是愚蠢至极。”
曾经有一个朋友到过巴菲特的办公室,他问巴菲特:“你的办公室里怎么没有电脑,难道你不看行情吗?”巴菲特说:“我根本不关注股价行情的走势。相反股价行情走势还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你总是要买卖股票的嘛,你不知道股价行情你怎么买卖股票呢?巴菲特那我当然看了,我只不过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顺便看一下上面的股价、收盘价。”
1987年美国发生股灾,这是巴菲特经历的第二轮大熊市。10月19日是星期一,道·琼斯从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2246.74点跌至1738.74点,指数狂跌508点,日跌幅达2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