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巴菲特传奇: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全文阅读 > 第15章 长期持有好股票(3)

第15章 长期持有好股票(3)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在一天内损失了3.42亿美元。巴菲特的同事们都盯着股价的变化,他是那天唯一不关注股市行情的人。他仍然和平常一样在办公室阅读企业年报和相关的资料。他不断安慰同事说:“股价下跌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大家继续安心进行自己的工作。”他说的没错。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抛售之后,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中只剩了3只股票: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CEICO。而这三只股票是巴菲特打算一辈子持有的股票。所以,它们价格的涨跌和巴菲特没有任何关系。到1987年年底,市场指数恢复到大跌前水平时,巴菲特持股总值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从中有所收益。

  股价有时候变动是相当剧烈的,这会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影响。此时,如同巴菲特一样的集中投资者,必须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只关注短期股价的波动,要从长期来看,你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说:“只要你能顶住价格波动,拥有3只股票就足够了。我知道在心理上我完全能顶住价格的波动。我从小就是由善于顶住潮流的人抚养长大的,所以我是实施这套方法的最理想的人选。”

  忽略股价波动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绝大多数投资人难以做到这一点。很多投资者在手里的股票出现下跌,或者稍稍上涨时就匆忙将其抛掉,而待股价真正涨到一个令人惊喜的程度时,他们又为断自责和后悔。普遍投资者要避免这种状况,就要通过学习来获得面对市场的诡秘变幻时处变不惊的能力,不断改变自己思维方式。虽然不受行情波动的干扰的能力,在短期内是不能获得的,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能力就一定会获得提升。

  九、可长期持有的三类股票

  仔细分析研究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后,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即获利能力强的企业的股票、成长型股票、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不以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作为判断持有或卖出股票的标准,他的投资决策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绩效。他判断持有还是卖出的唯一标准是公司是否具有持续获利能力,而不是其价格上涨或者下跌。既然是否长期持有股票是由能否持续获利决定,那么衡量公司持续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呢·

  巴菲特认为最佳的衡量指标是透明赢利。透明赢利是报告营业利润加上公司的留存收益,再减去这些留存收益分配时应缴纳的税款。要计算透明赢利,投资人应该确定投资组合中每只股票相应的可分配收益,然后进行算出总和。每个投资人的目标,应该是要建立一个投资组合,计算他在10年左右将能带来最高的预计透明赢利。这样的方式将会迫使投资人思考企业长期远景而不是短期的股价表现,进行这种思考有助于改善自己投资绩效。就长期而言,投资决策还是取决于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如果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内发生暂时性变化,但并不影响其长期获利能力,投资者就应继续持有;但如果公司长期获利能力发生根本性变化,投资者就应毫不迟疑地卖出。

  巴菲特在进行长期投资时,除了买进获利能力强的股票外,他还喜欢购买成长型的股票。

  这是因为成长型的股票,因其公司的成长性良好,将来会获得较高的报酬率。成长型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态势通常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并且多送红股少分现金,这样既保证有充足资金投入运营,又使业绩的递增速度追上股本规模的高速扩张。而且在多次大面积送配股之后,其含金量和每股收益却不会因此稀释。所以长期投资这样的企业,必然会获得大量的盈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而且还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巴菲特在买入股票时要非常注重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优势是别人难以模仿的,如果该公司管理层在业务经营和资本配置方面都比较好的话,长期持有这样的股票是最好的投资。

  巴菲特投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时,就是看中了该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该公司是美国第七大汽车保险商,主要为政府雇员、军人等顾客提供汽车、住房、财产保险服务。他们的销售方式很特别,其他保险公司都是通过代理商卖保险,他们则主要采取直销方式,把保险单直接寄到客户家里,这样不但可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且节省了成本。

  1975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亏损高达1.26亿美元,公司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困难,濒临破产。巴菲特通过这家公司的了解,发现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虽然财务出现严重的问题,但是它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所以巴菲特相信,在这个时候进行投资,将来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1976年,巴菲特投资410万美元,买进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30万股股票。不久,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发行了7600万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巴菲特购买近200万股,相当于其发行总量的25%。到1980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所拥有的这些股票市值已经达1.05亿美元,股价翻了一番。而1980年一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年收入7.05亿美元,净利润6000万美元,伯克希尔公司从中分得的利润2000万美元。

  后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完全证明了巴菲特当时的想法。从1983年到1992年的10年时间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由于采取直销策略,公司费用与保险费收入的比例为15%,只有全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从而奠定了它的平均税前经营利润率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一直是最稳定的。随之而来的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市值从1980年的2.96亿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46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巴菲特在1980年投入1美元,在此时就获得了3.12美元的回报。

  十、长期持有并非永远持有

  巴菲特一生的经验就是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数年甚至数十年,这样收益率远远高于短线买卖数百只股票。巴菲特之所以决心长期持股不动,关键在于他对长期投资更成功有着巨大的信心,而且这种信心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上。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时的暴利并不代表他在长期的盈利,而经常的微利却可以转化成长期的巨大收益。但是,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绝对不是永远的持有。

  1984年的时候,巴菲特开始买入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后来又大量增持。他在这时还对外部公开声明,要永久持有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但是,他并没有按他所说的那样做,他持股10年之后,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被迪斯尼收购。巴菲特在一年之后,全部抛出了自己手中的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

  后来,巴菲特又看中了中石油。他说:“读了这家公司的年报之后就买进了,这是我持有的第一只中国股票,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新一只。这家公司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3%,这是很大的数量。中石油的市值相当于艾克森美孚的80%。去年中石油的盈利为120亿美元。去年在财富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上只有5个公司获得了这么多利润。当我们买这个公司的股票时,它的市值为350亿美元,所以我们是以相当于去年盈利的3倍的价钱买入的。中石油没有使用那些财务权杆。它派发盈利的45%作为股息。所以基于我们的购买成本,我们可获得了15%的现金股息收益率。”

  巴菲特根据中石油稳定的现金股息收益率就做出了价值判断,能够稳定地获得15%的投资收益率,于是他认为中石油中石油可以长期持有,于是他开始购买中石油的股票。2003年4月开始,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公司不断增持中石油的股票。至4月24日,巴菲特共持有中石油23.38亿股,占中石油全部发行的H股股本的13.35%,总投资4.88亿美元。到2007年,随着油价突破70美元一桶,巴菲特根据市场这一变化,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他售出了手上的中石油股票。

  所以说,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并非是说要永久的持有,因为在持有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观察公司不断了解公司的过程,有些暂时持有的股票很有可能会变成长期持有的股票,而原来长期持有的股票也可能会被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