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巴菲特传奇: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全文阅读 > 第9章 巴菲特式集中投资(2)

第9章 巴菲特式集中投资(2)


  现实中很多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都采取购买多种股票的做法,以为这样才“保险”。在巴菲特看来: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他以为他的成功经验告诫我们不要试图分散风险。

  五、集中投资几家优秀的公司

  巴菲特对投资人提出了这样的忠告:“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去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就对你就毫无意义了。”巴菲特与其他投资者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从成千上万只公司中找到几个优秀的,获得高于一般企业水平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领域充满了变化莫测与刺激、挑战。如何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与信息中找到真正能给你带来收获的股票,是所有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虽然巴菲特一再声称自己的投资毫无秘密可言,但人们只会将他的说法当成是自谦之辞。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的确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巴菲特认为,每只股票的背后,都有其所代表的企业、管理者、产品与市场,所以投资者决不能在毫不了解股票所代表的企业的情况下就匆忙做出决定。这样做的结果极其危险。“在对某个股票做出评估前,一定得首先了解这家企业。”

  在购买任何股票前,投资者都应当对它所代表的企业进行相当的了解。这家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否简单易懂·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是否拥有良好的长期前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当认真考虑的对象。这是因为上市的企业多如牛毛,但真正出色的企业绝对只是少数。

  巴菲特说:“投资者应该对企业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具有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犯错误的可能。如果你准备买人IBM的股票,你至少也应该知道这家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它们刚开始是生产计算机打孔卡片,然后是磁带,接下来进入了计算机领域。虽然它们在大型计算机方面一直处在先进的地位,可在个人计算机方面也一度被对手超过……唯有了解企业的历史,才有助于你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对于专业财务人员做出的报告,普通投资者往往心存畏惧,面对各种庞杂的信息,他们不知该从何下手。不管这些报告写得多么复杂,你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利润必须是现金利润,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

  另外,巴菲特认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是精明的团队,唯其如此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而且,企业需要通过制度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运转。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由天才来经营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应该、而且必须想到自己下台几年后企业的发展,而那些仅凭意气行事的天才不太可能会这样做。巴菲特还是很风趣地建议: “你应当投资一家甚至连傻子都可以经营的企业,因为有朝一日,可能会有傻子这么做的。”

  与此类似的是,企业所有者的意图是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活动来贯彻的。如果企业经营者违背了股东的意愿,人们很快就会觉察出来。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它。巴菲特惯常的做法是,作为一个经营者,应当把股东看作是合作者,而不是对手。

  巴菲特不喜欢那些看上去只赚不赔的大企业或是似乎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大企业具有巨大的收益增长能力。但在巴菲特看来:“只有在对企业的赢利能力非常确知的情况下,我才会行动。不要像得克萨斯器械公司或是宝丽来公司,它们的收益能力仅仅是一种假设而已。”

  巴菲特很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企业只要存货少,资产周转率就高。企业必须拥有少量的强制性的资本投资,虽然有不少高成长的企业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但是这对广大的股东来说并非好事,因为高回报是由资产的高速周转而得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巴菲特看来,公司的主要资产和资源如何运用,是所有股东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如果股东们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至少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出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喜好,而由经营者来对这个问题做出决定显然是不可信的。

  巴菲特眼中最好的企业,其成长性一定是鹤立鸡群的,而且只需少量的资本投入。这种企业往往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此看来,巴菲特衡量优秀企业的标准是非常简单的。投资者如果找到了这样的企业,将会使那些看起来很容易让人焦头烂额的投资变得美好起来。

  对投资者来说,你所寻找的不光是一只能让你赚钱的股票,同时也是一家真正能让你放心、具有潜质的企业。只要抓住了这些基本要件,你就可以像巴菲特那样“将手插在口袋里,过着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

  六、抓到好牌下大赌注

  由于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很少,所以,在应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概率估计及集中投资比例决策。一旦判断失误则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亏损。巴菲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坚持投资成功的前提是寻找到了概率估计的确定性。

  “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只要找到确定性,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所有考虑对我就无关大局了。你之所以会冒重大风险,是因为你没有考虑好确定性。但以其价值的一部分的价格来买入证券并非冒风险。”

  “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在大家普遍看好时,你只能花高价从市场买入股票。所以,不确定性实际上反而是长期价值者的朋友。”

  “巨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优秀的公司被不寻常的环境所困,这时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

  简单地说,你具有很高的赢的概率,而且别人不敢和你在相同的方向下注,这时你下大赌注才可以赢大钱。查理·芒格形象地把集中投资比喻为“当成功概率最高时下大赌注”。他说:“人类并没有被赋予随时随地感知一切、了解一切的天赋。但是人类如果努力去了解,努力去感知,通过筛选众多的机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不错的机遇。而且聪明的人会在世界提供给他这一机遇时下大赌注。当成功概率很高时,他们会下大赌注,而其余的时间他们则按兵不动,事情就这么简单。”关于集中投资时的概率计算,巴菲特采用的方法是:“用亏损的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数量,再用盈利概率乘以可以盈利的数量,最后用后者减去前者。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方法。这种算法并不完美,但事情就这么简单。”

  巴菲特说:“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他所说的理想投资组合应不超过10个股,因为每个个股的投资都在10%,但是集中投资并不是把自己的资本平摊在10家好股上面这么简单。尽管在集中投资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总有些股不可避免地高于其他股,这就需要“当牌局形势对我们绝对有利时,下大赌注”。芒格解释这句话为:“从玩扑克牌中你就知道,当握有一手对你非常有利的牌时,你必须下大赌注。”

  当沃伦·巴菲特在1963年购买美国运通股时,他已经运用了这一法则。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巴菲特作为合伙人服务于一家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的有限投资合伙公司。这个合伙企业使他可以在获利机会上升时,将股资的大部分投入进去。到1963年这个机会来了。由于提诺·德·安吉利牌色拉油丑闻,美国运通的股价从65美元直落到35美元。当时人们认为运通公司对成百万的伪造仓储发票负有责任。巴菲特将公司资产的40%共计1 300万美元投在了这个优秀股票上,占当时运通股的5%。在其后的2年里,运通股票翻了三番,巴菲特所在的合伙公司赚取了2 000万美元的利润。

  所谓艺高人胆大,巴菲特敢于下大赌注,绝对不是头脑昏昏莽撞行事。巴菲特曾经说:“慎重总是有好处的,因为没有谁能一下子就看清楚股市的真正走向。5分钟前还大幅上扬的股票,5分钟后也有可能会立即狂跌,所以你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所以,在进行任何大规模投资之前,必须先试探一下,心里有底后再逐渐加大投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以理性著称的投资家。他是对行情走势“心中有数”后,才下大赌注的。

  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动作,巴菲特都是心中有数。但是,许多统投资者往往不了解股票的情况下,听信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认为可以大赚一笔的机会到了,于是把资本当做赌注押到股票上,这种盲目的冒险往往带来不良的后果——钱没赚到本儿却折了。所以,在学习巴菲特“下大赌注”的投资策略时,我们再听听巴菲特的看法:“每一个投资者都应当具备如何经营企业的知识,同时也要懂得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另外, 还需要某种对投资这个游戏的痴迷以及适当的品格特征。这些东西比起智商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会增进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你能清醒地面对在投资市场上常见的那种会传染的歇斯底里。”

  七、控制股票持有数

  巴菲特一直将自己的投资方略归纳为集中投资,实行“少而精”的投资策略。那么他在实践中是怎样运用他的这一策略的呢·那就是:选择少数几种能够在长期的市场波动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手里的大部分资本投向它们,一旦选定,则不论股市的短期价格如何波动,都坚持持股,稳中取胜。到底买多少种股票才算是集中持股呢·通过对巴菲特的研究,其答案是买5~10只,甚至更少的股票,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们上面。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的数量绝不要超过15只,这是一个上限,超过这个数,就不能算是集中投资了。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只股票意义更大,资金少的投资者,最好不要搞分散投资。否则,会因投资分散,收益被亏损明显消耗。更主要的是,股票数量过多,投资者无法精心照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研究3家公司和研究20家公司,其深度和获得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投资者持有太多的股票,势必对上市公司一知半解,而且会把统计成本、设计组合搞得很复杂。一般的投资者购买3~4只股票就完全可以了。在投资时,通过对公司的分析,确实认为股票在具有投资价值并能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就可以把资金投向这支或几支股票。

  多持不同的股票的投资理念只会增加投资风险,减少收益率。投资者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投资于少数几家你最了解,而且价格很合理、利润潜力很大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不管投资环境如何变化,从市场上挖掘到5~10家具备长期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集中投资,是投资者最佳的投资选择。

  八、规避不易投资的企业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一句话加以总结,那就是集中投资战略。他认为自己的投资方略没有什么并神秘的地方,但是要真正的做到一个成功的集中投资者,就需下一番工夫来好好学习。

  大多数投资者喜欢探听各种小道消息和内幕,但却没有耐心去读一下那些通过正规渠道发布的企业的年度报告。巴菲特的经验告诉人们,不要花大把的时间与别人谈论市场走势,而要多花点时间阅读一下你拥有的公司发布的最新资料。巴菲特忠告那些对集中投资有兴趣的投资者:认真细致地研究所拥有股票的企业,因为拥有一家企业的股票,就意味着你要比较精通这家企业和它所在的行业;将股票看成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而且要一直坚持这一观点,否则你千万不要进入股市;切记永远不要举债来进行集中投资,债务所带来的压力会使你缺乏经受市场考验和被动的承受力,一旦银行突然要求提前还款,将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不要试图在短期操作中运用集中投资,你至少愿意在某只股票上花5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在实行集中投资战略时,要注重投资的安全性,所以在投资时必须注意规避一些不易投资的企业。

  通过对巴菲特投资经历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他进行集中投资时,避免投资的几类企业:

  (1)无稳定现金分配的公司。稳定的现金分配说明公司能稳定经营和业绩的真实性。造假的公司只能造出账面利润而不能造出现金,所以他们只能送转股分配而不能通过现金分配。

  (2)不诚信的公司,其中包括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隐瞒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幕交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等。

  (3)5年内业绩有大幅波动的公司。公司业绩大幅波动说明公司经营不稳定,风险较高。要考察公司的稳定性,5年时间是必须的。

  (4)整体行业不景气的公司。整个行业不景气,上市公司的经营和业绩就会受到影响。

  (5)母公司经营不善的集团公司。如果集团公司经营不善,那么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掏空上市公司的危险性也会上升。

  (6)没有主要业务,或者主业不突出,搞多元化经营的公司。

  (7)业绩平平或比较差的,不断被公众和媒体质疑的,并且庄股、累计涨幅巨大的公司。

  (8)企业规模过小的上市公司。小规模的上市公司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