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他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是极其简单的。不用学习电脑方程式,也不用去看那些复杂的图表。用他的话讲,他所做的事不超出任何人的能力范围,简简单单就能掌握。他的投资哲学看起来简单,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才构成了他独特的投资艺术。
巴菲特式投资是什么呢,对他有所了解的人,大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把它和集中投资联系在一起了。确实,巴菲特式投资策略以一句话加以总结,那就是集中投资。集中投资是一种极为简单的策略,是一种有别于活跃派资产投资组合,虽然如此,它却可以击败指数基金,为巴菲特带来数百亿的财富。
一、把鸡蛋置于同一个篮子
很多投资者都意识到了股票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他们极力分散投资风险。他们认为应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才安全。而巴菲特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应该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护好。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装鸡蛋的篮子太多常常照顾不周,这样反而会增加风险。就股票而言,购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以分散风险的想法是不明智的,倒不如将全部资金集中在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股票上,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照管好自己的资金,正如他所讲的:“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几家杰出的公司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巴菲特的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从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上获得的,他反对分散投资,他认为:“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但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市场就像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 “但与上帝不同的是,市场不会宽恕那些不清楚自己在于什么的人。”
多样化投资的人们缺乏足够的才能来对几个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他们以此掩盖因自己的愚蠢所采取的行为。他们为了弥补自己的无知与愚蠢,就把资金分散在许多不同的投资项目上。
尽管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要求投资组合必须由百种以上的股票构成,尽管他曾经一度采纳了格雷厄姆的观点。但后他来发现,自己就像是拥有一座动物园,而不是股票的多样化组合。巴菲特因此转向了费舍尔和芒格的理论,并且认为,他必须比格雷厄姆更了解他所投资的这些企业。
费舍尔认为,投资者为了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把鸡蛋分在很多不同的篮子里,最后的结果是许多篮子里装的全是破碎的鸡蛋,而且投资者也不可能照顾所有这些篮子的全部鸡蛋。他认为,由于许多投资者太迷信多样化投资理论,结果他们对自己所投资的企业的性质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
后来,巴菲特信奉集中资产组合的理论,他只持有几个企业的股票,而这几个企业他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持有股票的时间也很长,这样就可以非常认真地来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某种投资。巴菲特相信,他正是利用这样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来考虑投资于什么和以什么价格投资这两个问题,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也就是说,这个投资策略使得他仅仅投资于一些价钱合适的优秀企业,这样可以减少遭受损失的危险。
实际上,巴菲特还深受已故的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影响。凯恩斯在投资领域有许多杰出的见解。他曾经说过,他的大部分资产都投在几种他可以算出投资价值的企业证券上。
巴菲特从经验中出发现,本质优良、经营得当的企业通常股价股票都较高。而一旦见到价格低廉的绩优股票,他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收购。而且他的收购行为完全不受经济景气及市场悲观气氛的影响。只要他相信这项投资是绝对具有吸引力的,他就会大胆购买。巴菲特的这种集中投资的策略,使他获益甚丰。
二、舍弃投资多元化的做法
巴菲特投资时奉行的是少而精的投资原则,主张只投资于自己真正熟悉的几家公司。他不主张投资组合的多元化。他认为投资多元化是投资者对所投对象不甚了解,不得已的一种应付性的保护措施。巴菲特的这样投资观念来源于费舍尔,他很早就已经阅读了费舍尔的著述。
费舍尔是著名的集中证券投资家,他说自己宁愿投资于几家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因为分散投资众多的公司,虽然分散了风险,但是同时也分摊了利益。费舍尔认为:如果购买了太多的股票,我们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充分地认识和研究这些股票投资人的风险在于,他们对比较熟悉的公司的投资显得太少,而对陌生的公司,投资的又太多了。依照费舍尔的理论,贸然买进一家未经透彻了解的公司,可能要比有限的投资组合承受更大的风险。
确实如费舍尔所说的那样,如果投资者手里握着几十只股票,他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都了解得透彻,而这是非常危险的。善于挖掘成长股的投资大师费舍尔说,自己宁愿投资几家自己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众多不了解的公司。在《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一书中,他曾经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不了解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40年后,费舍尔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仍不改初衷,还是强调:“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想购买最好的股票,不然我宁愿不买。”在一般情况下,费舍尔将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内,其中有75%的投资集中在3至4家公司。这句话其实告诉投资者在自己有限的知识与经验下,与其多而广地选股,不如选择少数几只你了解并对它们十分有信心的股票。
宏观经济思想家凯恩斯的理论对巴菲特可谓是影响深远,他也赞赏“少而精”的选股策略。凯恩斯1934年给朋友的信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的钱投入到一个他认为有所了解以及他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员的企业中。认为每个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在大量他一无所知或毫无信心的企业就可以限制风险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绝对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我很少能够同时在市场上发现超过3家可深具信心的企业。”
不论是凯恩斯还是费舍尔,他们都主张舍弃投资多元化的做法。而巴菲特从他们两个人身上汲取营养并灵活运用,从进入投资界开始,他便一直坚持“少而精”的选股思想。巴菲特曾多次强调:“多元化投资就像诺亚方舟一般,每种动物带2只上船,结果最后变成了一个动物园。这样投资的风险虽然降低了,但收益率也同时降低了,不是最佳的投资策略。我一直奉行少而精的原则,我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的了解不透彻,自然不敢只投一家企业而要进行多元投资。但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相对减少,充其量只能监测所投企业的业绩。”
三、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把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而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有股票分析师就对此这样评价:“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对象上呢·”
巴菲特对每一个投资者提出过这样的忠告:投资人切记一定要好好地把握好自己手中的股票,应该坚持长期持有的原则而不应朝三暮四地今天看好这支股票,明天又看上了另一股票,接着就是不停地买进和卖出,这种做法是很不理智的。他认为,只要投资者确信找到了自己最了解、风险最小、最优秀的公司,尽可以做大胆的决策:“如果你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5到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且股票价格合理的公司。传统的分散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那样做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
而增加投资成果缩小投资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优化投资组合。为了优化投资组合,伯克希尔第一个大量收购的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1973年,巴菲特在该公司投资了1000万美元;到1977年,增加到3000万美元。巴菲特认为广告、新闻、出版事业有利可图,所以于1986年又大规模地投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
巴菲特是从投资保险业发家的。1978年,他以2380万美元收购SAFECO公司。根据巴菲特的分析,它是当时全美国最好的保险公司,所以才毫不犹豫地投资。
1987年,伯克希尔的持股总值超过20亿美元。可令人惊奇的是这2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股票仅出自于三家公司的投资,即价值10亿美元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7.5亿美元的CEICO股票、3.23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等三家的股票。这实在是天下奇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像他这样,把20亿美元的投资全部集中在三种股票上。
1988年,巴菲特又打了一个漂亮仗。他先是出色地收购了1400万美元股价的可口可乐股票。年底,他在可口可乐的投资高达5.92亿美元。次年,又增加了九百多万股折股权,使得伯克希尔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这个果敢的行动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利润。到1989年底,伯克希尔在可口可乐的未实现收益高达7.8亿美元。在伯克希尔的普通股投资组合中,其中日常消费品占到了一半还多。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管理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主要是他能以不变应万变。当大多数投资人都难抵诱惑,并不断在股市中抢进抢出时,巴菲特却很理智地静观,以静制动。当他在纽约工作的时候,总是有人跑来跟他讨论股市的行情,买哪家公司股票赚钱等等。每当这时,巴菲特都能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并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他认为,投资人总是想买进太多的股票,即不愿耐心等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而每天抢进抢出绝不是聪明的方法。
巴菲特常讲,买进一家顶尖企业的股票然后持有,要比一天到晚在那些不怎么样的股票里忙得晕头转向,绝对是容易得多。巴菲特只对那些优良的股票感兴趣,而对那些业绩不佳,只依靠股市的涨跌来运作的公司是嗤之以鼻的。有许多投资人一天不买卖就浑身难受,而巴菲特却可以一年都不去动手中的股票。他说:“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动,正是我们一贯的投资风格。”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几次成功的大宗投资上。因此他告诫人们,为了避免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优化投资组合是必须的。
四、不要试图去分散风险
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投资者都沉迷于一个名为“投资组合保险”的投资策略。这个投资策略是将投资组合的项目,永远在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它的收益不会低于某一个预定的最低标准。当投资者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减少的时候,就是因为把资金从高风险的资产(股票)转移到低风险的资产(债券或现金)。相反的,在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价值上涨的时候,则是因为将资金从风险较少的资产转移到较具风险的资产上面。因为要在个别有价证券间转移数以百万计的大量资金并不容易,所以投资者转而以股票指数期货作为保障他们投资有价证券的方法。
巴菲特对这种“分散” 风险的做法非常反感。他认为,当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时,那才是风险。
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人而言,选择那些优良的公司,舍弃那些不良的公司几乎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巴菲特担心,无知的投资人会在购买期货时,存有大捞一笔的想法。他表示,由于购买期货所需的保证金不高,常会引来一些如同赌徒一般的投资者,希望能在短期内获取暴利。这种抢短线的心理,正是低价股票、赌场财博以及彩券促销者一直能够生存的原因。巴菲特表示,要想有一个健全的投资市场,我们需要的是寻求长期获利,并以此为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人。为了避免大家被“投资组合保险”的谬误误导,巴菲特要求投资者试着去了解这样一个思考模式:一个农场主在买进农地之后,因为发现附近农田的价格下跌,于是又卖掉土地。这就如同一个投资者仅仅因为最近的一个成交下跌而出售它的股票,或因上一个成交价上扬而买进股票。试想,即使购下了整个股市里的所有公司股票,也不能够逃出“股灾”的冲击,难道买下百多、几百种股票,就能做得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