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是巴菲特成功投资的一大秘诀。单纯从某个角度来看,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业绩并不特别高,可是从相当长的时间来看,他几十年的平均收益率都超过了20%,这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巴菲特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就曾明确指出:如果你不愿意一家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
一、放长线钓大鱼
巴菲特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生不必做许多投资决定,只要做几次对的就行了。”巴菲特常常嘲笑自己是个“又懒、又笨”的人,这么多年来,他选股和买股的动作不多,卖股的动作更少,多年的投资生涯,他只做过12个正确的投资决策,但这已足够让他成为最伟大的投资者了。
巴菲持在11岁时他便开始投资,用积存下来的零用钱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不久股价升了,他急忙抛出,赚了5美元。但该股后来不断上涨,使巴菲特后悔不已。这次深刻的教训让巴菲特明白,投资者如果对某只股票有信心,不管买后是涨还是跌,都要坚持到底, 选择长线投资。这个信条成为日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之一。从此巴菲特只要买进股票,就严格依照这个投资信条进行操作。
1965年,巴菲特买下伯克希尔公司,开始大规模投资股票,但他买来买去却都是吉列、美国运通这些股票。他选定投资目标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研究这家公司,一旦选定即长期持有。
巴菲特深信,即使是小钱,只要看准好公司,长期投资也能发大财。他说:“我偏爱的持股期限是永远。”这就是为什么他敢说1毛钱也能成为l亿美元的开始的缘故。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短线而言,股票市场是投票机,人气旺的股票走高;但是长线来看,股票市场是体重计,本质好的股票不会寂寞。”他将华盛顿邮报、吉列、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列为永久持股,宣称:“不管市场如何高估它们的价值,我都不会卖出。”
事实证明,巴菲特永续持有绩优股的获利相当丰厚。根据伯克希尔公司2001年的财务报表来看,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28年,赚了82倍;投资美国运通赚了3.68倍;投资吉列公司赚了4.43倍。纵观巴菲特所执管的伯克希尔投资项目中,可口可乐和吉列公司一直是他们长线持有的投资项目。用巴菲特的话说:“我们很少关心几年内这些公司的股票成交量。 我们在意的是公司的长远进步,而并非依据短期股票的增值来衡量业绩。如果我们对此抱有坚定的长线投资信念,短期价格对我们便失去了意义,除非它们提供增加公司所有权的机会。”
巴菲特确定长线投资的股票,所获得的收益率都远远超出同一时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的增长率。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经验提示我们,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要想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就必须坚持长期持有的原则,短期行为是不明智的。
确实,投资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行为,因为短期的交易意味着你离失败不远。这是因为短期交易的费用如果合计起来,包括税收和佣金,会使投资业绩大打折扣。如果交易很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支付的佣金和其他费用是复合增长的。因此,巴菲特认为频繁交易对投资者没有多大好处,只是证券商多得利而已。对于长期持有来说,交易的次数少,能使交易佣金等交易成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少。
二、用永久婚姻的态度来持股
巴菲特一贯坚持长期持股的投资策略,他认为经营股票时就要如同经营婚姻的态度来持股的。对此,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认为把这种频繁交易的机构称为投资者,就如同把经常体验一夜情的人称为浪漫主义者一样荒谬。”
“投资的一切在于,在适当的时机挑选好的股票之后,只要它们的情况良好就一直持有。”
“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期限是:永远。”
“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
“投资股票很简单家。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要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一企业的股票,同时确信这家企业拥有最正直和最能干的管理层。然后,你永远持有这些股票就可以了。”
“投资的一切秘诀在于,在适当的时机挑选好的股票之后,只要它们的情况良好就一直持有。”
许多人认为长期投资非常困难,还是让巴菲特告诉他们如何做吧。巴菲特2001年7月21日在西雅图俱乐部的演讲中说:“我从不认为长期投资非常困难……你持有一只股票,而且从不卖出,这就是长期投资。”
“我和查理都希望长期持有我们的股票。事实上,我们希望与我们持有的股票白头偕老。”
“我们喜欢购买企业。我们不喜欢出售,我们希望与企业终生相伴。”
他说:“1988年,我们大笔买进联邦家庭贷款抵押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我们准备长期持有。事实上,当我们持有这些优秀企业的股票时,我们最喜欢的持有期限是永远。许多投资人在公司表现良好时急着想要卖出股票以兑现盈利,却紧紧抱着那些业绩令人失望的公司股票不放手,我们的做法与他们恰恰相反。彼得·林奇曾恰如其分地形容这种行为是‘铲除鲜花却浇灌野草’。”许多人投资股市,对股票并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他们往往本末倒置,抱着一种急于让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钱,在他们看来,这样才是真正赚到了钱,岂不知他们的做法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决不随随便便投资
股市上的风险很大,稍不谨慎,就有可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这就要求每一个投资人,入市之前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股市里有一条不言自明的规则:每个投资人必须自己承担投资的风险。这是全世界投资册子里都写明的,只是没有引起一些投资人的重视而已。巴菲特认为,自己当自己的基金经理,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秀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投资者拿钱出来投资是想要致富,而不是想去在股市中寻找刺激。
巴菲特提供了一个不管经济好坏都会为你赚钱的投资之道。他的秘诀很简单:买入不管经济好坏都能赚大钱的企业。既然企业赚钱,投资者当然也就跟着赚钱了。多年来的伯克希尔投资成就,摆在我们眼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很大部分投资者借由分散风险的做法来自我保障,免得因为欠缺足够的智慧和专长,把巨额资金投注在少数的事业上而受到伤害。所以他们把资本分配在不同种类的投资上,借此达成避险的目的。巴菲特虽然认为分散投资风险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投资的主旨就是不正确的。投资时只执著于分散风险,以至于握有一堆不同种类持股,却对所投资的企业少有了解,这实在是很盲目。
巴菲特受到近代一位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影响,他也采取集中投资的策略,这种精简措施就是只投资在少数他非常了解的企业的股票上,而且长期持有。巴菲特降低风险的策略就是小心谨慎地把资金分配在想要投资的股票上。巴菲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投资哪些股票的以及以何种价位买进以降低风险。也就是说,以合理的价位买进那些经营卓著的公司的股票,减少发生损失的几率。巴菲特常说,如果有一个人在一生中,被限定只能作出10种投资的决策,那么出错的次数一定比较少,因为此时更会审慎地考虑各项投资,方才作出决策。
这样决策所选定的股票,经过长期持有,会有很好的收益。所以,巴菲特告诫那些想长期投资人,决不要随随便便投资,投资和持有时要审慎。
四、不以投机的心态去炒股
沃伦·巴菲特之所以能在证券投资方面取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成就,这与他稳健而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分不开的。巴菲特投资股票时,能够做到立足长远,放眼未来,这就绝非一般的投资者所能比。许多人投资股票为什么赚不到钱呢?因为这些人抱着投机心态,以所谓的“企业走向”作为选股的依据,整天抢进抢出,基本上没有深入了解自己持股的企业,只是跟着感觉走。他们理所当然赚不了大钱。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巴菲特一直拥有加油站、农场开垦公司、纺织厂、大型连锁零售商、银行、保险公司、报社、石油,以及传媒企业。巴菲特或者拥有企业决策权,或者只有公司的部分股票。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明确地掌握这些企业的运作情况。他了解所有伯克希尔持股公司的年收入、开销、现金流量、劳资关系、定价弹性和资本分配等情形。
由于巴菲特只在他了解的范围内选择企业,因此,他对伯克希尔所投资的企业有透彻的了解。透彻的了解保证了他决策的正确性。巴菲特多次建议投资者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选股。许多人因此指责他像顽固而保守,也有人惋惜他没有机会接触科技工业等具有极高投资潜力的产业。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成功首先是在于能否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接下来就是勤勤恳恳的学习,使自己不再无知。
巴菲特指出,稳定的经营史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只有企业发展前景看好,今天的投资,才能稳赚到钱。巴菲特对那些复杂的企业敬而远之,他解释说:“报酬率高的公司,通常是那些长期以来都持续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彻底改变公司的本质,往往会增加犯下重大错误的可能”。
巴菲特一般不会相信,发生重大变革的公司还能获得较高的报酬。大多数的投资者往往相信这一点他们拼命地抢购那些正在进行组织变革的公司时,巴菲特却稳坐钓鱼台。
巴菲特认为:大多数商品型企业是不值得把投资的,而他只钟情于投资那些拥有特许权的少部分企业,那么,如何区分两类企业呢?
巴菲特将拥有特许权的团体定义为提供如下商品和服务的企业:(1)有消费需求的;(2)无近似替代性产品的;(3)不受法律规范的。
由于具有这些特点,能使有特许权的经营者可以持续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使得他们能获得较高的资本投资报酬率。此外,有特许权的经营者拥有极高的经济信誉,这使得他们有较强的耐力去承受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
通常而言,商品企业的报酬率都不高,获利不易。既然各个商品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它们就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拼命地压低产品的价格,只赚取很少的利润,巴菲特对这类企业毫无兴趣,而那些拥有特许权的经营者,也都占有经济上的优势,最主要的优势是,它们拥有随时抬高价格,以及在投资资本上赚取高额利润的能力;其次是他们能够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存。
巴菲特也发现了特许权经营者的一些弱势。他说:“他们的价值不会永久不变。他们的成功难免会引其他人进入市场,竞争会随之发生。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良好的经营能力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大大提升。”因此,巴菲特主张,在选择特许权经营企业时,还应注意选择经营能力良好的。巴菲特作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家,在选择投资对象时绝对是慎重而理智的,巴菲特在选择股票时从来不以投机的心态来进行,而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择。
五、迟缓应对市场
巴菲特认为企业能够产生出高于平均水准的经济效益,并且管理层是诚实和可靠的,就可以选择买进这家企业的股票。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不怎么对市场的敏感度与热点有兴趣,并且使自己的节奏与整个华尔街相反。华尔街很多人持股时间很短,他则认为自己拥有股票的最佳期限是“永远”。
有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太过保守,巴菲特却说:“按兵不动其实是最好的策略,我们不会因为其他券商或者联邦储蓄贴现利率的小小改变,或者是哪位在华尔街颇有威望的人士的看法而改变我们既定的操作思路,去购入我们不看好的企业或是抛出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企业。我们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的最优秀企业的股票,因此我们是不会要改变战术的。”
其实在进行投资时,巴菲特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永远不卖掉自己拥有的出色的企业,毫不犹豫地将一般的企业抛售,不管是买进还是卖出都不要频繁交易。投资者不要羡慕那些频繁交易者,虽然他们买进卖出的,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但是,要是做一个设想后,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如果两个人同时花相同的钱购买了同一只股票,而且这是一只成长型企业的股票,有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在他们持股的一段时间后,股价上涨了5%。其中一个人非常相信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他认为即使目前股价上涨缓慢,甚至可能还会下跌,但只要企业没有发生变化,它的股票就值得长期拥有。抱着这种心态,他的投资管理会很轻松,他不会每天关注收盘价,也不在意交易量,只需每季度看看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
另一个人则不这样做,当股价上涨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将它们变现,因为相较于其他疯涨的股票,这只股票的上涨比较缓慢。在变现之后,他又去追逐那些能获得来更多收益的股票。经过多次的买空卖空,他在这只股票上赚的钱,可能又在那只股票上亏损了。而且这种投资策略会使他失去良好的心态,就会变得急功近利,失去理性的判断力。
频繁交易是不少投资者在股市中的失败的原因。在股市里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的驱使,频繁交易是广泛存在的,很多投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快速赚钱,在短时间内加快了交易的速度,但最后的结果是股票越来越多,但账户里的资金越来越少。之所以频繁交易可以导致失败,是因为,股票的短期走势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在操作和判断上存在很大的失误率;频繁的交易对人心态的负面影响很大,容易引起判断和操作的失误;频繁的交易增加交易成本;频繁交易很容易使股票的数量增多,从而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有人说过,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的行动就像无尾熊一样迟缓。实际上,这正是投资者长线投资的鲜明特点之一。由于投资经常在价格上落后于股市,其衡量股票买入时机的最关键因素乃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市场形形色色的其他信息不同,它的变化是缓慢的。而投资者所做出的每一步行动,也都建立在长期的战略眼光之上,而非立足于短期行情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