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富》杂志在1988年出版的投资人手册,在全美五百大制造企业与五百大服务企业中,只有6家公司过去10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30%,最高的一家也不过只有40.2%。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企业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业绩优异的双重标准。些它们出售的产品大多和十年前基本上完全相同,但是其良好的经营记录证实:“相当强大的经济特许权,或者专注于一个遥遥领先的核心业务,往往是形成非常出众的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要了解企业还需要去衡量企业的管理,这要比衡量企业的财务业绩难度更大。巴菲特在投资时,都要花时间对管理进行评估,这是因为它会对今后的金融业绩给出早期的警告信号。如果你对管理层的所言所为进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衡量他们工作价值的线索。这种对管理工作的衡量比出现在今后公司财务报告中或报纸金融版中对公司管理的衡量要早得多。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是最应该做管理衡量工作的人。跟踪追寻过去几年的年度报告,你会逐渐对公司的管理历史有所感知。你还可以通过媒体了解所持股的公司。留意管理人员所说的话以及其他人对管理人员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注意到公司总裁最近发表了演讲或做了报告,你应从投资关系部门拿到演讲稿并仔细阅读。上网搜寻公司的网站并获取最新的消息。总之,一切办法了解管理层。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忘记评估管理。信息掌握得越多,获取的线索越多,你就越能准确而容易地评估管理。你了解的信息都最终都会影响到你的股价,所以你必须提前了解这些信息。
巴菲特认为在进行投资时,就要精确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那么,投资者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巴菲特所说的?通常情况下,巴菲特把一家公司的价值分为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就是在股票市场上每一股股票的价格;账面价值是指企业财务报表所呈现的净值;内在价值则是投资人花再多力气也要判定出来的公司的真正价值,因为它可能比市场价值要高,也可能比账面价值还低,但是巴菲特认为,只有判定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投资人才能决定该不该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
问题是:怎么比较精确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呢·巴菲特认为先决条件是要“远离市场的干扰”,所以他年轻时就离开了工作两年的金融重镇华尔街,回到他的家乡俄克拉何马州成立他的投资公司。然后是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巴菲特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盈利能力分析;二是成长性分析;三是净资产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衡量内在价值的首要标准。它是从公司的损益表出发,认为内在价值就是现有收益经过适当调整后得到的价值,它等于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这种盈利能力价值也就是公司资产加上公司特许经营权带来的竞争优势。特许经营权包括先进的管理或政府的特别许可等等,也许它不如纯粹的竞争优势持久,因而对这一条价值的估计不如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可靠。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现有收益如何调整,主要应当包括纠正对会计概念的错误理解,解决折旧、摊销与恢复年初资产水平再投资的差异,经济周期及其他暂时因素等等。通常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价值远远低于资产的重置价值;二是两者基本相等;三是计算正确的盈利能力价值明显高于资产的重置成本。显然,应选择第三种,但是公司的竞争优势究竟有多大、能够维持多久是需要判断的关键。
成长性分析是最有必要,但是最难估计的一种方法,特别是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率就更难。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公司销售率和利润率的增长并不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因为成长性更多地体现在应收账款、存货和设施设备的增加上面,这些将会增加负债或者减少留存收益,减少可用于分配的现金数量,从而降低公司价值。
净资产分析是其中最为直观和简单的方法。假设企业在自由进出、没有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资产价值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因而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着手,分析企业的资产状况,而后挖掘出公司的内在价值。净资产法有时又被称为清算法,是指变卖企业所有资产后,扣掉负债之后的净值。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假设企业不再存活,不考虑企业未来的盈利状况,而且通常将流动资产的净值作为清算价值的粗略估计。如果这个方法,投资人能做买到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的总和多1/3的公司,肯定会大赚一笔的。
四、购并潜力企业
费舍尔认为,某些具有独特财务状况的公司拥有某种潜力价值,即使某公司持续以低于它实质的价值来出售股票,如果该公司的获利得到不断改善,股票价格自然能上升。巴菲特对这个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杰出有潜力的企业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于那些一般企业的,如果能买到某家杰出企业,相对于一流企业的静态价值,杰出企业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使股市带动股票价格。
在巴菲特的财富经历中,他的伯克希尔公司购并了不少有潜力的企业。巴菲特收购企业的标准多少年来始终不变。巴菲特从1982年起在伯克希尔年报中多次公开声明他想要购并企业的六条基本标准:公司规模较大,至少有5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可以显示出有持续稳定的赢利能力;公司少量举债或不举债情况下有良好的权益收益率水平;良好的管理;简单易懂的业务;清楚的出售价格。当有符合这六条标准的目标企业时,巴菲特称自己“就像一个充满爱情憧憬的小女生,会在电话旁等候梦中男孩的电话。”
1972年,巴菲特购买了一家名叫See’s Candy的糖果公司。Candy每年以每磅1.95美元的价格,卖出 1600万磅的糖果,产生400万的税前利润。巴菲特买它花了2500万,是因为他觉得这家公司有一种未被开发出来的定价魔力,每磅1.95美元的糖果可以很容易地以2.25的价钱卖出去。每磅30美分的涨价,1600万磅就可以额外收入480万元,所以2500万的购买价还是划算的。
巴菲特在这件事上从未雇过咨询师,因为他知道每个加州人心中对See’sCandy都有一些特殊的印象,他们认同这个牌子的糖。在情人节,给女孩子送See’sCandy的糖,她们会很高兴。
巴菲特说:“我们在1972年买的See’sCandy,从那之后,我们每年都在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就开始涨价。圣诞节期间我们卖了很多糖。第一年,我们卖了3000万磅糖,一磅赚2个美元,总共赚了6000万。十年后,我们会赚得更多。在那6000万收入中,5500万是在圣诞节前3周赚的。这确实是一桩好生意。”
在说明伯克希尔的事业时,巴菲特表示,伯克希尔一直能够成功地“孕育出一种风气,让那些热爱自己公司的人,在将公司出售给我们之后,仍继续管理这些企业”。 在20世纪60年代,吉列收购了20多家公司。石油公司后来也采取相同的做法。当这些企业跨出自己的产业,试图经营自己所收购的公司时,他们的想法并不太理想。伯克希尔不同于这些企业,它“完全不会有任何错觉,我们不会以为自己的经营绩效会比他们出色”。伯克希尔公司没有设置人力资源或是公共关系部门,来告诉这些人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而是让这些人自己经营企业。
巴菲特购买企业与购买股票的标准是一致,即遵循成长型价值投资。也许有人会问,小投资者中的资金有限,接受的信息量有限,甚至能够投入的时间也有限怎么可能像巴菲特那样购买并拥有企业呢?巴菲特还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当我还在经营自己的合伙人企业时,我曾经对自己做过的所有的大宗交易与小宗交易做过一次回顾性的研究。我发现在大宗交易上的成绩要远远好于在小宗交易上的成绩。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在进行每一项大宗投资之前,都会去考察很多东西,对企业的了解也因此更为透彻,而在进行小的投资决策前,我们的表现则显得粗心大意。”
投资者可能投资金额并不多,也不好效仿巴菲特购买企业的方法,但是可以从中这种方法中获得可以借鉴的东西:重视企业潜在的价值。其实,小投资者拥有巴菲特没有的自由与优势,拥有更广泛的选择股票的自由,此外,在购买股票时的操作也简单得多,只不需要同别人谈判,市场先生每天都会给你一个报价,你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与价格。
五、像经营企业一样投资
究竟该如何去投资,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只是机械地买卖手中的股票而很少对持有股票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而投资大师巴菲特却不这样,他认为把投资当成经营企业是最佳的投资方式!因为一张普通股票代表着拥有该企业部分的经营权。所以,在选择投资哪一个企业和了解该企业值多少钱应将这些放入企业前景的标准中考察。
他建议投资者要停止思考股市本身的问题,而应多思考当自己拥有这些上市公司时所需面临的经济问题。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执著于企业远景的选股智慧,并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获利。换句话说,其他人无知的恐惧与贪婪,正是你利用他们犯错的机会获利的好时机。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人利用内幕信息、恐吓威胁等手段从事投机活动,最终触犯了证券法。而这个时候,巴菲特正在运作管理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喜诗糖果公司和《布法罗新闻报》报社等企业,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直到今天,他仍投资于这些企业。巴菲特总的投资理念并不只是“购买并持有”而是“购买并捂到底”。
同时,巴菲特忠告投资者并非只要全部信守规律就可以获利,而必须参考选择债券时所运用的“反向艺术”,去了解哪些该买与哪些不该买。他关于企业前景投资的事情,都与华尔街的说法差别很大:采取聪明的企业经营想法投资股票,将发现最蠢的事就是拥有一支股票后,期待它下周股价会上扬;等待市场走低而不是走高,才能让你能买到想要的上市公司股票;超级市场购物中可以对你的投资理念有很大的启示;你会改变看法,从原先认定买了股票后就期待未来6个月会有25%获利的看法,改变成参与企业部分投资的心理,期待未来5到10年,每年维持15%或更好的复利报酬率;开始把股票当作债券,思考不同的利率状况;你将了解分散投资是某些人用来保护他们选错标的投资方式,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投资有所领悟;你会发现很多投资者都非常乐观,但是没有一个在财务投资上获利丰硕。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透过商业意义,以比较低的价位购买优秀的企业的股票。在巴菲特看来,所谓合乎商业意义即是,投资时担负最低的风险获得最高的年复利报酬率。巴菲特比华尔街其他经理人成功的几率高很多的原因,就是巴菲特像企业家一样,而不是像华尔街的投资专家偏重短期获利。
伯克希尔公司的一个股东就曾经这样评价巴菲特:“对于他来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从价钱只有一美元的购买中获取两美元的收益。巴菲特教导我们‘在价值的计算过程中,增长一直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它构成了一个变量,这个变量的重要性是很微妙的,它介于微不足道到不容忽视之间。’看一看可口可乐公司全球性的发展就知道了。伯克希尔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就买下了可乐公司,当时可乐公司的高盈率收入所得仅仅是现在的一个零头。”
巴菲特不仅依照企业的内资价值来投资,而且他还强调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感兴趣,同时还对一些基本原理和一个公司的增长前景、考虑公司的竞争能力感兴趣。如果你要投资某个企业,就要看该企业的账目及获利状况,如果企业获利不错,然后再衡量该店的获利是否持续稳定,或是大起大落。如果该店获利持续稳定,就去估计它的预期报酬率,然后再货比三家,以确认它是否是相对好的投资。一旦发觉是好的投资就该马上行动。
如果巴菲特决定全部或部分入主企业投资时,他还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个企业预计能赚多少钱,而卖价又是多少·并且将这个答案作为他比较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