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巴菲特传奇: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全文阅读 > 第22章 投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4)

第22章 投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4)


  1990年,美国广播公司的盈利没能实现增长,当年净利和1989年的一样,当年经济形势的不景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一情况仍然离人们普遍预期相差很远,当时市场上的看法是,美国广播公司的每股盈余应该增长27%左右。当美国广播公司宣布没有实现利润增长时,公司的股价从每股63.30美元跌落到每股38美元,跌幅约为40%。

  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决定和迪士尼公司合并,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应,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价从1990年的每股38美元上涨至每股125美元,每股价格增长87美元,换算成税前的年复利报酬,约为26%。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威尔斯·法哥银行是一家财力雄厚、营运良好但非常保守的银行,在全美国排行第七。从1990年到1991年,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威尔斯银行在不动产放款业务上出现13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相当于每股净值53美元中的25美元。也就是说,万一这些损失已确定发生,就必须从每股净值中取出25美元来支应,所以该银行的净增值会从每股53美元减少为每股28美元。账面损失并不一定代表这些损失已经实现或者将来会发生,而是表示银行必须从净值里提存这笔金额,作为应付将来损失发生时的准备金。为了提存这些损失准备,威尔斯·法哥银行几乎把公司在1991年的盈余全数耗尽,导致这一年公司的净利只有2100万美元,约为每股盈余0.04美元。

  由于威尔斯·法哥在1991年可以说没赚钱,市场上立即对该银行的股价作出反应,每股从86美元跌到41.3美元,跌幅为52%左右。这时,巴菲特却买进该公司约500万股股票,占公司10%的股份,平均价格每股57.8美元。

  巴菲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看到,威尔斯·法哥银行是全国经营最良好、获利最佳的银行之一,而且该银行在未上市时的股价却远低于同级的银行。在加州,威尔斯·法哥银行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和其他的大型银行竞争,提供给当地的居民、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例如存款、汽车贷款、房屋贷款等,或是对其他中小型银行做资金融通来获取收入。而且,最重要的是,威尔斯·法哥银行所展现的损失并不如预期的严重。经过7年后,也就是在1997年,它的股价已经上涨到每股270美元。巴菲特的这项投资,为他赚进了约24.6%的税前复利报酬率。

  巴菲特多次从危机的企业中获利,所以他总结自己的经验为:当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遇到一次巨大但可以化解的危机时,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就悄然来临。

  十二、加强判断力减少亏损

  成功的投资者,十分留意怎样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在炒股中。有的人很有学问,知识的范围很广,你问他的问题,他都能回答,但是有学问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很多有学问的人缺少对事物的综合判判能力,在如万花筒似的股票市场中,他的学问就无从发挥了。世界上大多数学有专长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虽然拥有足够关于股市的知识,但十有八九都不能在股市中赚到钱。其原因多数是对股市知识的综合判断力的缺乏。巴菲特的成功就得益于他对股市有很强的综合判断力,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亏损他的以下经验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综合判断力,阻止本金亏损。

  1.损依仗顺势

  当股市走势良好时,宜做多头交易,较差时则做空头交易。但顺势投资必须注意一点:时刻关注股价上升或下降是否已达顶峰或低谷,如果确信真的已达此点,那么做法就应与“顺势”的做法相反,这样投资者便可以出其不意而获先见之“利”。投资者在采用顺势投资法时应注意两点:①是否真涨或真跌;②是否已到转折点。

  2.多头降低成本 保存实力

  多头降低成本、保存实力就是投资者在股价上涨时先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等价位有所下降后再补回来的一种投机技巧。 这种操作方法被称为“拔档子”,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挣得差价,使投资者的资金实现一个小小的积累。

  如此操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行情看涨卖出、回落后补进;二是行情看跌卖出、再跌后买进。前者是多头推进股价上升时转为空头,希望股价下降再做多头;后者是被套的多头或败阵的多头趁股价尚未太低抛出,待再降后买回。

  3.保本投资

  保本投资主要用于经济下滑、通货膨胀、行情不明时。保本即投资者不想亏掉最后可获得的利益。这个“本”比投资者的预期报酬要低得多,但最重要的不会伤到最根本的资金。

  4.摊平投资与上档加码

  摊平投资就是投资者买进某只股票后发现该股票在持续下跌,那么,在降到一定程度后再买进一批,这样总平均买价就比第一次购买时的买价低。上档加码指在买进股票后,股价上升了,可再加码买进一些,以使股数增加,从而增加利润。

  上档加码与摊平投资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不把资金一次投入,而是将资金分批投入,稳扎稳打。

  5.“反气势”投资

  在股市中,首先应确认大势环境无特别事件影响时,可采用“反气势”的操作法,即当人气正旺、舆论一致看好时果断出售;反之果断买进,且越涨越卖,越跌越买。

  “反气势”方法在运用时必须结合基本条件。例如,当股市长期低迷、刚开始放量高涨时,你只能追涨;而长期高涨,则开始放量下跌时,你只能杀跌。否则,运用“反气势”不仅不盈利,反而会增加亏损。

  发现有损失,让损失停下来,这在股市中是不容易办到的。炒股是用钱赚钱的行业。一旦你的本金亏光,就标志你一败涂地。无论明天你见到多么好的投资机会,手头没有本金,你只能看着,没法行动。巴菲特提出的首要建议就是尽量保住你的本金。而做到保本的办法就是快速止损和别一次注太多。

  由于股票的运动没有定规,你不入场就不能赚钱,而入场就有可能赔钱,亏钱割肉设止损是很难的事,有句俗语:不会割肉的股民,就不是成熟的股民。一般的情况下,亏损10%~15%就要止损出局,寻找其他机会。

  使股民大亏本金的通常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及时止损

  投资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不是头脑聪明、思维敏锐,而是要有止损的勇气。很多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就是不忍心下手。但是,在股市中绝对要有停损点,因为你绝不可能知道这只股票会跌多深。

  2.总想追求利润最大化

  很多人都认识到高抛低吸、滚动操作可获比较大的利润,也决心这么做。可是长时间却没滚动起来,原因就是抛出后没有耐心静等其回落,便经不住诱惑又想先去抓热点,结果适得其反。不少人一年到头总是满仓,在股市呈现明显的波动周期,总抱者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也可以逆势走强,天天保持满仓。本想提高资金利用率,可往往一买就套——不止损——深度套牢。究其原因就是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结果是损失惨重。

  3.轻信别人

  很多投资者通过学习,也掌握了很多分析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可当自己精心研究了一只股票,只要听旁边的股民说这只股票不好,就立即放弃买入。有的人还看别人买什么,自己也就跟着买。这样大多情况下只能亏本。

  股民只要汲取了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并且很好地避免引起本金亏损的问题,在股市中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就会得到提高。

  十三、少犯错少失败

  巴菲特说:“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过错。”纵观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没有出现过很大的亏损,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投资就没有失败过得成功。巴菲特之所以能在投资界取得好成绩,只是因为他成功的投资比不成功的投资要多一些,他犯的错误比别人少一些。

  在关注一个巴菲特成功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他曾经经历过的失败。那些失败的经历不光对他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投资者也有借鉴作用。巴菲特曾经承认自己做下六项失败的投资:1965年他投资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公司,后来因为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庞大,纺织工厂在20年后关闭,所以他建议人们不要投资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

  1989年巴菲特以3.58亿美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可是,后来随着航空业的不景气,股价一路下滑,他的投资也受到损失,他,并且为此一投资懊恼不已。有一次,有人问他如何看对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在这件事中,他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要投资不景气的产业。

  1993年巴菲特以4.2亿美元买下Dexter制鞋公司,不过他是以伯克希尔海瑟威公司的股票来代替现金。而随着该公司股价上涨,如今他购买这家制鞋公司的股票价值20亿美元。在这件事中,他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不要以股票代替现金进行投资。

  1964年巴菲特以1300万美元买下当时陷入丑闻的美国运通5%股权,后来获得一些利润后就卖出了,如果他坚持持有二十多年,他当时买进的美国运通股票价值将超过20亿美元。所以,他建议人们不要太快卖出自己的股票。

  他曾经收购过一家百货商店,最后证明这是一项失败的投资。因为在现实中许多经营了很多年、业绩良好的零售企业会在一夜之间关门,就连巴菲特对此感到难以理解。巴菲特在零售业上的不成功的投资,使他从未在这个领域赚到过钱,他建议别人不要投资零售业。

  还有一次错误的投资是,巴菲特投资世界百科全书。后来,世界百科全书公司,因为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利润直线下滑。后来,巴菲特尽管想方设法,仍然没有明显成效。由于互联网和电子光盘出版的兴起,对纸制的世界百科全书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巴菲特没有对产业内的公司长期竞争力作出基本的判断,所以他的这次投资遭受到挫折。这次失败中,他总结的经验教训是:投资者不要投资产业结构稳定性不要的企业,要进行投资也必须充分考虑技术的影响,否则就会遭到失败。

  巴菲特凭借自己的经验还告诉人们,投资一下两类企业也可能导致不成功:一类企业是过分依赖研究的企业。许多高技术企业以研发出新产品来维持竞争优势,如果它们没有新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华尔街的投资者普遍看好如IBM、微软这样研发新产品,每年花在研发上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巴菲特非常理解研发工作在这些企业中的地位,认为这的确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巴菲特可能也正因为它们过于以来研发,所以对这类企业不是很感兴趣。

  另一类企业是管理层不诚实的企业。对于那些有意隐瞒企业的真实情况的管理层,巴菲特是决不会和他们做生意的。因为他们总是隐瞒不好的消息,但是这些消息会迟早被披露出来的,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股票发生很大的震荡,导致投资风险增大。在巴菲特看来,管理层的不诚实是可耻的,即使企业存在重大隐患,管理层犯了重大的失误,也应当诚实地将其披露出来。可是,我们在大多数报表中看到的似乎都是乐观的好消息,这样会导致投资者的行为受到误导,投资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巴菲特说:“对于我的每一个错误,我总是要求自己能做出解释。”人们在投资领域的行为,常常比起在其他领域来更容易犯错。不过,在面对错误时,需要做的是能真正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重新进行投资,这样才能避免再犯错,投资安全性也会提高。

  十四、以合理价格选购企业

  巴菲特之所以投资成功首要的一点就是:他必须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同时公司必须符合他对企业的期望。巴菲特认为,选购企业时不但要辨认出可以赚得高于平均收益的公司,还应该在价格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购买这些企业。巴菲特教导投资者,只有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高过安全边际的时候才购进企业或股票。

  安全边际的原则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使投资者避免受到价格上的风险。如果巴菲特所计算的企业价值,只是略微地高于它的每股价格,则他不会购买该股票;他的推论是,如果公司的实质价值因为他错估未来的现金流量而下降,股票价格终究也会下跌,甚至低于他所购买的价钱。但是,如果存在于购买价格与公司实质价值之间的差价足够大,则实质价值下跌的风险也就比较低。巴菲特如果以实质价值的7.5折购买一家公司,但随后该公司的价值下跌了10%,他最初的购买价格仍然会为他带来适当的报酬率。

  其次,安全边际原则也提供了一些机会,使投资者可能获得极佳的股票报酬率。如果能够正确地辨别出一个拥有高报酬率的公司,长期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将会稳定的攀升,反映出它的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持续维持在15%的公司,它股价的上涨程度将会超过股东权益报酬率10%的公司。如果巴菲特能够以低于实质价值的价格下收购一家优秀的企业,伯克希尔将会在市场价格进行修正的时候,额外的大赚一笔。巴菲特说:“交易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助者。但是和上帝不同的是,交易市场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巴菲特在他几十年的投资活动中,始终注重考察企业的实质价值,他选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选择那些其市场价格低于实质价值的企业,同时非常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他的每一次投资都是胸有成竹的,因为他的理性,成熟与睿智才最终成就了他成为一代投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