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阿拉德全史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十二章 那都是一个人

第1卷 第二十二章 那都是一个人


  《商部落》

  有一个很古老的部落,叫商部落。

  这个部落很早就有了。

  那么先说一下这个部落的起源吧。

  商部落的最早的始祖契生活于尧舜禹时代,曾在舜帝下任职司徒。

  他辅佐大禹治水立下功绩,被封于商,赐姓子氏,其后裔便从地名自称。

  契逝后,他的儿子子昭明继位,居住在砥石。

  昭明死后,他的儿子相土立继位。

  相土是继契后较为著名的商族首领。

  他训练马匹,使用马驾车充当运输工具相土的活动区域相当广泛,声誉传播海外。

  这时期商族的航海技术已经可以通往近岸的海岛。

  此时商族活动于古黄河流域,在东方海滨也有相当的势力。

  传说相土有东都,但是没有人知道在哪里,毕竟过去好多年了。

  相土去世后,他的儿子子昌若继位。

  昌若逝世,他的儿子曹圉继位。

  曹圉死后,他的儿子冥继位。

  冥担任过夏朝的水官,夏王杼在位时冥因治水之事而殉职。

  商人将冥与喾、契、汤四位先祖先公齐列祀典。

  王亥、王恒两人是冥的两个儿子。

  冥死后后相继为王。

  商人对王亥格外尊敬,他是首位被称作“王”的君主。

  之前只是被称作部落首领。

  商人总以“王亥”、“高祖亥”、“高祖王亥”尊称他,从不单称其为“亥”。

  有的人还在其名号的上角刻画代表早期商族的玄鸟图腾,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王亥在商人的心目中似乎拥有很大的神威。

  商人时常向他祈年祈雨关于王亥的卜辞有一百三十多条。

  数量之多居诸先公之首。

  王亥在位时,商族经济达到新的高峰。

  王亥一次祭祀可用牲多达五十头牛。

  为解决牲口过剩、不易畜养的问题,王亥将部分牛羊托寄于邻近的河伯氏和有易氏。

  之后王亥与有易氏首领绵臣发生争执。

  绵臣强迫王亥交出所有牲口,王亥拒绝。

  绵臣便将其杀害,夺走牛羊。

  后来王亥的弟弟王恒继位,从绵臣手中夺回了牛羊。

  关于王恒的卜文只有十余条,与王亥同样尊称为“王”。

  但王恒却不见于传世文献的商王世系中,具体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毕竟年代很久远了。

  王恒死后,他的儿子上甲微又联合河伯氏讨伐有易氏,杀死绵臣。

  商族在有易氏没落的同时强盛了起来。

  战胜有易后,上甲的诸弟各怀私心,纷争起事,蓄意谋害上甲。

  上甲随机应变,平息了叛乱,保证了商族后嗣的延续。

  上甲在商人的周祭顺序中排列首位,祈雨卜文均以“自上甲……”开始。

  卜辞对上甲以后的商王有了明确的世系排列。

  或许是因为商族在上甲时期才开始有文字记载,而之前的世系源于传说。

  那种文字和之前仓颉所创造的文字不同。

  由于后来大多刻在金属铜器上,被称作金文。

  今所见关于上甲的卜辞多达一千一百余条,位居诸商王之首,可见商人对上甲的崇敬。

  上甲之后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五公先后称王。

  主在那个时候又被称作示,所以主壬、主癸又被称作示壬、示癸。

  二示时期,商族势力不断扩大。

  他们拉拢各氏族部落,一步步逼近夏王朝腹地伊洛地区。

  《那都是一个人》

  汤是示癸的儿子,子姓,名履。

  又称商汤,又称武汤,又称天乙,又称成汤,又称成唐,又称大乙,又称成,又称太乙,又称高祖乙。

  不管他有多少名字,那都是一个人。

  《鸣条之战(上)》

  夏朝的末代君主履癸又名桀,他是位昏庸好色的君王。

  他暴虐民众,大兴土木修建倾宫、瑶台,使得诸侯叛离。

  桀便派军四处讨伐不服的属国。

  此时的商汤是专为夏王室征伐的夏方伯。

  他修德爱民、宽厚仁慈,与夏桀形成鲜明的对比。

  夏桀捕鸟,网张四面,如此鸟禽全入网中,一个也不落。

  而商汤网开三面仅留一面捕禽,其余三面放之,显示商汤的仁慈大度。

  诸侯见势便纷纷弃桀归汤。

  汤籍此机会网罗人才、拉拢诸侯。

  有莘氏居于夏朝腹地伊洛平原,不满桀的统治,与商汤联姻结盟。

  伊尹随有莘氏女进入商汤王室,始任庖正,而后得到了汤的重视,立为小臣。

  汤以伊尹为士朝贡夏廷,潜入观察夏地的动静。

  除伊尹外,仲虺、咎单、女鸠、女房、义伯、仲伯等官贤也先后归汤。

  伊尹去夏朝见桀,说是朝贡,但觉得如果说自己是商部落派来的,一定会被桀杀掉。

  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少,于是买通了一个夏朝的小官,让那个小官带他引见桀。

  伊尹当时很害怕,怕自己会死在那里。

  他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

  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临走前,桀又自豪地告诉伊尹:“人民跟我的关系,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

  伊尹离去后,去了商部落,将这句话告诉给了商部落的首领汤。

  汤也将这句话告诉给夏民,以试探夏民对桀的态度。

  没想到夏民竟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桀:“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

  汤高兴了,伊尹也很庆幸自己没死。

  汤将都邑迁回先王之地——亳。

  亳与葛国为邻,葛是灭夏的必经之地。

  汤听说葛伯不祭祀神祖,便叫人前去查问究竟。

  葛伯答复没有可供牺牲的牛羊,汤赶紧送去牛羊。

  葛伯却宰了牛羊供自己食用,回复说葛国缺粮。

  汤再派去亳邑民众协助耕种,并派童子到田间送饭。

  葛伯却夺了饭杀了送饭的童子。

  于是汤烦了,从亳邑出发征伐葛伯。

  汤战胜葛后见夏桀并未谴责,于是又相继征伐洛、荆、苏、董、温等国。

  自称征伐是吊民伐罪,为民除祸。

  汤东征西怨、南征北怨,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灭温后战争发生转折,商亳遭到温的同姓邻国昆吾的反击,此后商汤转而讨伐亲夏的属国。

  此时商汤感觉羽翼丰满,在景亳汇集诸侯盟国,宣告与夏作战,被称作“景亳之命”。

  先后消灭韦、顾、昆吾等亲夏政权,翦除夏后属国。

  削弱夏朝的势力,经过十一次战役,汤名扬天下。

  汤趁夏地发生旱灾,自陑起兵西进,攻打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