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阿拉德全史全文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假设

第三十二章 假设


  《商朝先王本纪(一)》

  这次讲的主要是商朝先王的王位交替。

  商汤有三个儿子。

  太丁、外丙、仲壬三儿都是商汤的儿子。

  其中,太丁是商汤的嫡长子,也就是大儿子,他被立为太子。

  但商汤没有想到,太丁还没即位便比商汤先死了。

  商汤二十九年,汤王过逝。

  商汤死后,商汤的次子外丙、三子仲壬先后治理国家六年。

  六年后,嫡长孙太甲即位为王。

  当时的卜辞中,太丁刻作“大丁”。

  外丙刻作“卜丙”。

  而太甲刻作“大甲”。

  但是没有仲壬的痕迹。

  根据当时卜辞的周祭顺序,“大乙—大丁—大甲—卜丙—大庚”为次。

  即嫡长孙太甲即位于其叔父外丙之前。

  太丁生前就被立为太子,虽然从没即位但因其子太甲称王所以被纳入周祭直系。

  而外丙无子称王所以属于周祭旁系。

  当时,汤在位时间较长,长子太丁早逝。

  次子外丙、三子仲壬先后治理国家。

  但总共在位时间仅短短六年。

  伊尹辅佐太甲摄政,太甲即位之初,和商汤有很大的差距。

  于是伊尹放太甲出亳都并置其于汤所葬之地——桐宫。

  放逐太甲后,伊尹篡位称王。

  因为长子太丁逝时,汤尚健在,立次子外丙为太子。

  而汤死后,太甲夺权。

  在其叔父外丙以及仲壬之前即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这就是伊尹称太甲起初不贤的缘故,所以伊尹放太甲于桐。

  伊尹写了《伊训》、《肆命》、《徂后》让太甲反省悔过。

  期间伊尹复立汤次子外丙、三子仲壬相继为王,但二人年迈,总共在位六年便过世。

  太甲在桐宫修德,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伊尹见此便迎接太甲回都,还政于太甲。

  还政后,伊尹又作《太甲》三篇教育太甲。

  太甲看到后很高兴,高兴的杀了伊尹。

  “太甲修政,殷道中兴”,“诸侯咸归…百姓以宁”,创造了商朝的第一次中兴。

  太甲归亳后十二年后去世,逝后上庙号“太宗”,又叫“明王”。

  太甲有沃丁、太庚二子,先后即位为王。

  周祭中未见沃丁之名,但有“羌丁”,因为是单版祭祀,尚不明确其与前后帝王的关系。

  十九年后,沃丁去世,太庚继位。

  周祭中太庚作“大庚”。

  太庚有子即位为王,所以属于直系先王。

  太庚在位五年后去世,此后小甲、太戊、雍己三子相继为王,在王位继承制度上出现了兄终弟及的乱象。

  《商朝先王本纪(二)》

  沃丁也叫羌丁,姓子名绚。

  他是太甲的儿子,太丁的孙子。

  沃丁在父王太甲去世后继位。

  沃丁死后,弟太庚继位。

  大庚,又叫太庚,也叫作小庚。

  姓子名辩。

  大庚是太甲之子,沃丁之弟,在沃丁死后继位。

  大庚死后由其子小甲继位。

  小甲,姓子名高。

  他是太庚的儿子。

  小甲在位时,商朝以亳为都。

  他去世后,弟太戊继立。

  雍己,姓子名伷。

  前任君王小甲的弟弟。

  继小甲之后为国君。

  定都于亳。

  雍己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

  雍己死后,侄子中丁继任。

  贾文涛曰:“商朝的继位顺序,乱也。”

  《商朝先王本纪(三)》

  小甲是太庚的儿子,旁系先王。

  小甲在位的时期,开始了商王朝的第一次衰败。

  小甲在位十七年后去世。

  小甲死后,雍己继位为王。

  有的人说太戊比雍己继位还要早,过了这么多年,也就没人知道了。

  《假设》

  商朝早期王位非常混乱。

  有时候有可能需要假设。

  那就先这样假设吧。

  太戊在卜辞中作“大戊”,是位直系先王。

  太戊刚刚即位的时候,册命伊陟、臣扈、巫咸等老臣辅佐商王管理朝政。

  太戊继其兄小甲之位为王,有违嫡长子的王位传承制度。

  传说太戊时,发生了“祥桑谷共生于朝”的灾异现象。

  太戊恐惧中求问伊陟这件事。

  伊陟说:“这是殷道德衰的恶兆!”

  太戊听从后,修行修德,使得祥桑枯死。

  太戊对山川鬼神格外恭敬,命巫咸加倍祭祀活动。

  巫咸写了《咸艾》、《太戊》几篇文章来称赞太戊。

  太戊改革军队,命车正中衍作寅车。

  太戊在贤臣的辅佐下,扭转了小甲时期的衰败。

  当时五谷丰盛,诸侯归附。

  商王朝进入了第二次中兴时期。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后去世。

  庙号“中宗”又作“太宗”。

  雍己有可能继其兄太戊为王,也有可能继其兄小甲为王。

  雍己在位期间,商朝又衰弱了。

  诸侯叛离,商王朝二次衰败。

  雍己是旁系先王,在位仅十二年,事迹远不如太戊。

  而太戊时期的兴盛则为其子争夺王位创造了条件。

  雍己之后,太戊有中丁、外壬、河亶甲三个儿子相继为王。

  中丁是太戊的长子,是太戊之后的直系先王。

  他的王位很可能是从叔父雍己那里争来的。

  具体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知道。

  《商朝先王本纪(四)》

  中丁夺位遭到了王朝内部其他统治势力的反对。

  中丁元年,诸侯侵犯京畿,中丁被迫放弃经营了一百多年的都城——亳。

  他东迁首都于嚣,由此保住了王位。

  东方大陆边境的蓝夷部落趁机作乱,中丁伐之。

  中丁在位九年去世,他的弟弟外壬继位,首都也在嚣。

  他的王位是平稳传承还是争夺而来的?

  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但是外壬继位元年,邳人、侁人叛乱。

  这可能说明他的王位是争夺而来的。

  外壬在位五年去世,他的弟弟河亶甲夺位称王,迁都于相。

  夺权徒都导致商王朝政权内部分裂,国力剧减,诸侯侵犯,商王朝第三次衰落。

  河亶甲连年用兵讨伐叛离诸侯。

  征蓝夷,又征班方,侁人联盟班方,河亶甲联合彭伯、韦伯克邳、降班方,侁人臣服。

  河亶甲为旁系先王,在位九年后去世。

  中丁的儿子祖乙即位。

  即位的当初迁都于邢。

  他的王位是争夺而来的。

  祖乙作为太戊的嫡长孙,得到了王朝内部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他立旧臣巫咸的儿子巫贤为相,管理政事。

  如此,政权逐渐稳定,修筑新都。

  他命高圉为邠侯,巩固对西土边疆的统治。

  商王朝二次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