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爱过,才不枉此生:陆小曼传全文阅读 > 第3章 上海·老传奇·苞蕾上花枝(2)

第3章 上海·老传奇·苞蕾上花枝(2)


  繁华的盛年里,她带着芬芳开了花。睥睨双眸的冷冽、嘴角上扬的弧度,都是她的狡黠与高傲。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貌,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玉容,都是她的绝世面容。衣香鬓影正贪欢的陆小曼已是“天然妙目、正大仙容”。

  3.浓墨惹了芬芳

  一幅泼墨山水,一卷写意春秋,一支素笔邂逅一场更深雾重。

  画下白云石径,篆写蝇头小楷,皓腕回转停留记下美艳惊心。

  跃然纸上的写意山水,浓、淡、破、泼、渍的墨分五色。

  诗、书、画浑然一体,便是“苏堤春晓”、“南屏晚钟”的气韵。再执一抹色彩,挫、拍、揉、点、扫,柔和抑或遒劲,巴洛克风格、学院主义,油画的风采便是颜色的碰撞、线条的曲张。

  陆小曼能将这一切把握得游刃有余,所以她的笔下有风骨、也有风景;有风格、亦有风韵。与生俱来的禀赋,加之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使得陆小曼的绘画功底与日深厚。

  初学油画时,她便潜心思索,尝试着将自己已然掌握的国画原理融会贯通于油画之中,用硬朗及柔和交织的笔锋来勾勒画面的层次,如此为之,不单使浓烈的色彩不再刻意突兀,更让油画多了几分空间交错的意蕴。

  每每沉醉于画中的世界,陆小曼便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吃饭、不歇息。若是她想要作画,便从不允许任何人打扰,在她看来本该一气呵成的作品如若被中断,也便没了完满和意境。她在欣赏别人的画作时,也是凝神静气,仿似被那画中的石径、寒山、白云、人家所吸引,又或是为那画作背后的故事成了痴。

  时值少岁的陆小曼也并非刻刻都能做到如作画赏画时那般的淡然老成、气定神闲。在从事外交工作时,难免会遇到难合她意的事情,这时的陆小曼便会恰到好处、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率性、恣意的一面。

  在一场有数位外宾与社会名流出席的大型节日宴会上,大人们观赏节目,孩童们则兴致勃勃地把玩着人手一只的气球,气氛融洽而和乐。后来,混杂其中的几个洋痞看厌了台上的节目,便想着寻一些其他由头取乐。于是,他们便用自己手中的烟头刻意将中国孩子们的气球点爆,那些毫无防备的孩童被气球爆破的声音惊得一个趔趄,继而号啕大哭,而那恶劣的始作俑者们则得意得抚掌捧腹。

  被惊哭了的孩子们的父母既顾虑自己名流的身份,又碍于场合及所谓的情面,都选择了隐忍不发,没人愿意出面去和那几个嚣张的外国人理论,便只是耐着性子安抚着自己被惊吓的孩子。此时,同样出席宴会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陆小曼早已是愤懑难平。

  在她看来,如此的隐忍与纵容无异,只会让放肆的人更加肆意,也让他们更加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于是,陆小曼面无表情地点燃了一支香烟,效仿着那几个洋人的做法,将在场外国孩子们的气球一个接一个地点爆。

  同样受到惊吓的孩子们的反应如出一辙,外国小孩也开始放声大哭。那几个洋人都用略带愠怒的目光看向了陆小曼,而她则坦然自若地用一句“外国孩子也不见得多大胆嘛!”让所有想要斥责她的人哑口无言。

  陆小曼表情戏谑,神态傲然,居高临下的气场让人敢怒而不敢言。以往外交场合的陆小曼都是以圆滑、柔和的姿态示人,但这一次她却也因率性、果敢赢得了更多的赞许。一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那些倨傲的外国人自知理亏,不再妄为。她“刚柔兼济,柔中带刚”的做法,也成了绝佳的外交冲突解决案例。

  无论是吴侬软语的她,还是骄矜自傲的她;无论是伶俐活泼的她,还是秀丽端庄的她;无论是被前呼后拥称为“皇后”的她,或是在外国人口中被称为“东方美人”的她都因她那周身散发的魅力、与生俱来的才情和艳如桃李的容颜,配上了“名姝”的头衔。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对外交场合了如指掌、行事处世雷厉风行、游刃有余于繁杂、因时制宜于当世的女子,其最本真的性格却是“喜静”。仔细想想,一切却也不无矛盾。陆小曼是爱画之人,自然也的确该是沉静之人。

  追根溯源,似乎早早一切便自有定数,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就是个嗜画成痴的人,尤其是她的工笔画,可谓练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写意牡丹图、工笔花鸟画,还是簪花仕女图、彩墨山水画,这些吴曼华通通无需构想,提笔便能成画。日日耳濡目染的陆小曼自然也会学着母亲的样子画上几笔,愈画便愈喜欢,也愈渐有了母亲的式态。所以,连她的名字“小曼”也是取自于母亲的名字“吴曼华”中的“曼”字。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中提及“蝇头小楷”一词,释义像苍蝇头一般、极小的楷体汉字。因其要求对笔锋把握精准、字字笔画平直、排练整齐一律,故而极少有人能写得雅观。偏偏陆小曼对一切需要付诸心力、精雕细琢的艺术情有独钟,看遍了颜、柳、欧、赵的以书名天下,她也埋头练起了自己的蝇头小楷,直至写得一手“挥翰成风”。

  陆小曼还擅用墨色,她总能细致把握淡墨与浓墨间的尺度,若淡总是轻得不着痕迹,用它临摹一幅柔软,一出烂漫,似是不经意的沾染,却让宣纸惹了冷艳。若浓便会浓得炽烈,用它绘远山的厚重,磐石的坚硬,绘出一幅壮怀激烈,抑或是满腔风流。

  于是她的画笔便刻下了她的风气,墨色轻淌的痕迹也载录了她的点滴。见画如人,便知她的心路曾是芳香遍布,也有铿锵满路。所以,她常张扬得备受瞩目;所以,她也爱那藕花深处的独自寂寞。

  平庸抑或安稳从来不是她的追逐,辛劳地行色匆匆亦不是她的选择。高不可攀地惊为天人不是她的本意,恬淡里的端然才是她本性的魅力。天赋异禀、瑰丽娉婷,陆小曼是水墨画的优雅,也是油彩画的明艳。

  如梦江南里的柔情女子,被时光携远,阔别烟雨落花,融入姹紫嫣红,她不做那一现昙花,也不做那易冷烟花,而是用岁月沉心静气,用绘画的心绪绘出自己的人生,画出不朽于世的毕生传奇。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陆小曼便颇有几丝这样的意味。

  美好得变幻诡谲,没人知道她究竟有几番面孔、几许殊同的姿态。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而这道风景之所以不可不看,便是因为看了几度便会有几度惊艳。其实在更多人心中,陆小曼更是一道看不透的风景,所以吸引着无数人想要参透她的美艳。

  门环招惹了铜绿,浓墨点惹了芬芳,陆小曼则沾惹了年华的浪漫。

  4.让岁月奏出赞歌

  锦瑟扬琴,伴着佳人妙音,在恋恋旧时光里肆意流淌。

  百转流年,穿越悠远喧嚣,有袅袅琴音仍让舞步轻扬。

  霞衣席上转,花岫雪前朝。斯人一支妙舞,便是风花雪月的美好。仪凤谐清曲,回鸾应雅声。再配上一曲柔歌,即是风姿绰绰、雅韵翩翩。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镂花葱茏。便是那“世人有眼应未见”、“试舞一曲天下无”的风流。

  自古英雄皆醉红颜,陆小曼便绝对称得上“红颜”。但这“红颜”二字却并非谁都能当,一句“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直白地道出了那所谓“红颜”定是要有月貌花容之姿色,出众得会轻易将人蛊惑。

  西汉李延年因作出一支《佳人曲》而为世人所熟知,其中“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名句更是被千古流传。李延年这支《佳人曲》中所描绘的倾国倾城的女子正是其妹妹,也因为这支曲子,李延年的妹妹被汉武帝相中,入宫成了最得宠的嫔妃,人称为李夫人。

  这位李夫人果真有绝世之姿,又通音善舞。不单如此,她还聪明仁慧,武帝极为贪恋她的容貌,便总是对其宠爱有加。可好景不长,李夫人只入宫短短几年,便生了重病,容颜凋残。从那之后,自知容貌已毁的李夫人,任凭武帝怎样劝说都不愿与其相见,使得武帝一怒之下败兴而走。

  武帝离开后,同来宫里问病的李夫人的妹妹对其心生责难:

  “你想托付兄弟,见一见陛下是很轻易的事,何苦违忤至于如此?”李夫人则回答:“我不见帝,正是为深托兄弟,他之所以眷恋我,只因我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今我容颜更改,他见后定唯恐弃之不及,怎会顾我兄弟。”

  最终,果不出李夫人所料,武帝因日日思念着记忆中她的容颜,便下令将李夫人厚葬,她的兄弟也被封官晋爵。虽说红颜薄命,但她的聪慧却厚及了整个家族。李夫人是聪明的,她早知“以色事人”总会爱绝恩断。所以,她用兰心蕙质将那“琉璃簪”变为“玉搔头”的切身,将那“红叶草”附上“怀梦草”的奇异。

  陆小曼便同李夫人一样,有数一数二的容貌,有颖悟绝人的智慧,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她们同样精通的才艺。

  想那武帝最爱就应是李夫人的舞姿,轻盈唯美、身着齐放百花的绚丽、袅袅楚宫腰不堪盈盈握,那翩然风采宛若一个旋转就穿越了千年。同样的一身华丽,同样的宛转蛾眉,同样的披金带翠,同样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更是同样的北方佳人,绝世而立。

  但凡能撩人心绪的美好,都会有那么几分相似。所以无论是相去千年的李夫人,抑或是衣鬓飘香正青春的陆小曼,她们都因冠绝一时的美艳、技压群芳的舞姿触动了无数人心中的柔软,也震动了那个时代的经纬方圆。

  在陆小曼的外交生涯中,虽常因处世机敏圆滑为众人所称道,但真正让她大放异彩、名噪一时的则是她绝伦的舞姿。伴随着闪烁霓虹、绕梁乐音,先是熟络地与各方来宾推杯换盏,继而应着对方的邀请款款步入舞池。陆小曼的舞步轻缓,舞姿畅快,神情端庄而热忱。

  一身明艳华服的她肆意穿梭于舞池之间,就像一只花花世界里的花花蝴蝶。更有文章这样记载:“北京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陆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欢。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好像看了陆小曼也目眩神迷,欲与一言以为快。而陆小曼的举措得体,发言又温柔,仪态万方,无与伦比。”

  于是,男人们为了一睹陆小曼的风姿而参加舞会,陆小曼也从不会让慕名而来的他们失望。最终,一传十、十传百,偌大的北京城里再没有人不知陆小曼的芳名。而女人们则是竞相模仿她,学着她舒展的舞步,学着她嫣然的巧笑,可不知为何就是学不来她的味道,便也只得在钦羡中作罢。

  提笔作画,画水墨工笔、花鸟虫鱼;一手好字,写蝇头小楷、自如草书;飞扬轻舞,会古典独舞、快步探戈。如此的多才多艺仍旧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陆小曼,优雅的她自然还应配上一件优雅的乐器。

  无需看向黑白琴键,乐谱也早已铭记在心。那支《夜曲》仿似也隐藏了她的心事,关于纪念或是祭奠,指尖里流淌出了淡然与冷艳。弹肖邦时,陆小曼静气凝神,徜徉于只属于她自己的精神世界。

  不似钢琴诗人肖邦那般,总是将诗意的细腻写进乐章,舒曼注重烂漫和激烈,他会将感情的流露、当下的情怀抑或是对生命的感慨谱进乐曲。弹舒曼时,陆小曼便会出神,游走于百年以前那个德国音乐家的独自“狂欢”。

  对艺术总是感知敏锐的陆小曼,总能体会不同曲子里的不同意蕴。所以无论肖邦或是舒曼,她都喜欢。极高的音乐天赋加之日日苦练,陆小曼在才接触钢琴不久,便能弹得一手好琴,并多次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学校举办的各大盛会中为来访的贵宾们演奏。

  舞台上,她指尖灵活、神色从容,用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开启一段段美丽的故事,这是陆小曼手下奏鸣曲的欢快。一个微弱的抬手,一点轻盈的触碰,原本流畅的曲调忽而不再激昂,她轻轻闭上双眼,此时的乐音是抒情曲的浪漫。

  后来,陆小曼还演奏了由《阿勒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基格舞曲》组成的《法国组曲》。并在组曲的间隙中,通过自己勾画的意境,临场发挥,大胆加入了《小步舞曲》《福特舞曲》《布莱舞曲》《波洛涅兹舞曲》等间奏,使得《法国组曲》在乐章的过渡间显得更加流畅而自然。

  弹至组曲的最末章,陆小曼巧妙地运用了赋格手法,在热烈而欢愉的氛围中将演奏结束得干脆利落,将整场晚会推向了白热,台下如雷的掌声经久不衰,这一刻仍是专属于陆小曼的绚丽时刻。

  或是奏出缕缕飞扬的乐音,或是伴着飞扬的乐音起舞,陆小曼让时光都唱起了赞歌,回报着她带给这个岁月的美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的伊人却又宛在水中央。多少人为她逆流而上,不惧道阻且长,多少人为她顺流而下,却生生错过了她的面庞。而她却只是端然着不惊不喜,只在最耀眼的地方唱着只给自己听的歌谣,高傲而美好。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陆小曼便是这样,她能在幽静处尽显宁静,用黑白琴键编织出《梦中的婚礼》或是《天堂与地狱》。她也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无人盖得过她的风采与炽烈。

  李延年的《佳人曲》或许并非专属一人,亦如有多少匆匆过客,便会有多少人世浮沉;有几曲凌波轻舞,便会有几种如斯美艳;有几阙传诵佳人的诗篇,便会有多少倾国倾城的容颜。

  古老城墙因斑驳树影而显得沧桑厚重,满地泥土因落花的驻足而活色生香,静丽才女因遁入时光的棋局邂逅了一场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虽然会有人质疑她的生活,但没人可以否定她是那个年代里最耀眼的存在。

  此刻,仍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至于真正属于她的未来,也正姗姗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