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爱过,才不枉此生:陆小曼传全文阅读 > 第25章 倩影·芳华事·一抹玫瑰红(2)

第25章 倩影·芳华事·一抹玫瑰红(2)


  人生最为惬意之事,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喝上一壶老酒。

  醉于情,晕于酒,此中滋味难得美妙。被错过的最好年岁,能在把酒言欢中一夜梦回,被拥走的故人也会在畅言共欢中执手重现。陆小曼本以为只需寻一个如银月色,让自己慢慢放空、枯竭,自此放下红尘的是非因果,也便了却了此生的亏负与空负。

  却未料时光仁慈,投之亡地却又托人将她救起,让她往后的时光可以只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曾有虚苦劳神,终得乐尽天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陆小曼的一生,便是此一句的浓缩,虽是交加悲喜,才算此生不惘。

  3.岁月逐水,红颜易老

  妖娆红妆托给前尘过往,休道前事,不言欢期,梨花一落月又西。

  逐水流光无情将故人抛,樱桃殷红,暗绿芭蕉,旧笔重提又一宵。

  流光残忍,割损了太多、离散了太多,蹉跎了太多又苍老了太多;可流光却又慈悲,原谅了太多、驱散了太多,释怀了太多又成全了太多。或许真的人生如戏,陆小曼是那伶人,演着自己的悲喜,再独看潮落潮起。情债曾有几本,相思也曾成疾,爱意本写在戏里,却误落在了心底,而后,便是永生的措手不及……

  一曲作罢,她终于可以卸下艳彩粉黛,可卸不下的却是与生俱来的光辉斑斓。赢不过韶光的陆小曼还是老了,可她的传奇却始终在继续。

  1956年,陆小曼的画作在上海美协举办的一次画展中参与展出。恰好,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同夫人张茜一起来观展。

  陈毅素爱书画,也颇有几分研究,在看到陆小曼的画作时,他不禁被其中独特的意蕴与精湛的画技所吸引,驻足良久,继而赞叹连连。

  在看向落款处“陆小曼”三字时,陈毅忙问身边的陪同:

  “此人可是徐志摩的妻子?”答者言是,陈毅闻后颇有感慨:

  “这陆小曼当年可是有着‘南唐北陆’之称,过去我在中法大学读书时,曾听过徐志摩老师的课,论资排辈,这陆小曼还是我的师母呢!”在得知此时的陆小曼生活无着时,陈毅便同随行人员说起:“徐志摩是着名的诗人,陆小曼也是才女,这样的文化老人应该予以照顾。”

  自那不久后,陆小曼便被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并加入了上海美术协会。虽然仅是个虚职,但每个月固定的收入,也让陆小曼的生活得到了最低的保障。感恩之余,陆小曼便更勤于习画、作画。长此以往,上海的画坛也便有了她的一席之地。

  1956年,在上海画院成立时,陆小曼还被聘为画师,并于同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享受干部工资、知识分子待遇。在毛主席视察上海时,也专门向人问起过陆小曼的近况,在得知其体弱多病、生活拮据时,立即嘱托要将这位文化界的元老妥善安置。

  陈毅对陆小曼的境况也始终牵挂关心,在多次重要场合他都不忘问起陆小曼的现状。陈毅对她的画作也很是喜欢,还曾亲自请人向陆小曼讨一副扇面,并告知仅题上他的字“仲弘”即可,不必过度修饰。陆小曼得此重视自然备受鼓舞,作起画来也便格外认真。

  一展灵秀山水跃然纸上,“山敛云舒水自流,板桥斜搁岸东头。茅堂幽僻人嚣远,一片闲情对野鸥。”陆小曼的画高致清雅、臻于化境。陈毅收到后十分满意,爱不释手。在上海市委举办的十周年宴会上,他还亲自向陆小曼敬酒,一声“师母”让陆小曼倍感荣光。

  收到如此之多的关怀与鼓励,陆小曼更是将全部的精力与热情都投入绘画事业。用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来形容晚年的陆小曼亦是毫不为过。本就天赋异禀加之钻研勤练,陆小曼在绘画方面取得了诸多优秀成绩,作品也不断受到美术界的重视。1959年,她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晚年的陆小曼虽是顽疾缠身,却也因习画静心精神有了寄托,同时得到领导的关照爱护,她宛若开始了新的生命。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周身充满干劲,渐渐长胖的身体已不似从前那般病态恹恹。虽身着麻衣粗布,却是风韵犹存。

  1957年,韩湘眉自美来华探亲,受朋友所托一同看望陆小曼。两人才一见面,韩湘眉便是一惊:“你快胖得我认不出了,你的精神这么好,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韩湘眉本以为生活无着的陆小曼处境会很难堪,想着给她一些帮助聊表寸心。未料陆小曼不但谢绝了她的资助,还告诉她此时的自己过得很好,有工作、有收入,新的生活方式给了她新的生命。

  在修建杜甫草堂纪念馆时,修建方曾多次向陆小曼索要佳作。纵使那时的陆小曼因被疾病困扰已经余力甚微,却依旧有求必应,研习而后作。最终她的四张山水条幅都作了“杜甫生平展览”之用,领受着外宾、国人的赏鉴。

  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激,晚年的陆小曼还用正楷手抄毛主席的《矛盾论》,想以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献礼,但最终她已握笔无力,《矛盾论》也便永远翻置在了她誊写的那一篇。

  “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恶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如今我已经戒掉了,不过母亲谢世了,翁瑞午另有新欢了,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如果志摩能活到现在,该多好啊!”这是晚年的陆小曼在同好友王映霞散步时所言,也是她对自己此生最精简的概括。守寡、抗病、戒鸦片、编书、提笔、绘丹青。陆小曼的幡然醒悟不算太晚,最终她还是收获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缠身的是非终究只付前人说,慈悲的岁月还是给了陆小曼最大的理解与宽容。百炼钢终成绕指柔,霞裙月帔也终会褪去霓虹。陆小曼虽老矣,却也重有了另一番风韵。唯那一成不变的则是曾有的情深一往。夜间忽梦少年事,恐梦闲人不梦君。

  红颜易老,是为多情,岁月逐水,剥落了伤心过往。心底的暗伤在点点滴滴抚平,只是在某个旧梦午夜还会被作痛惊醒。

  放下了包袱,重背起另一只行囊,去一探山涧鸟鸣,去寻一剪仙人背影。活着本就是一场修行,缘分因果自有时光来定,当你桑田沧海亦能为家,当你海枯石烂阅尽烟霞,当你归隐停留不问真假,当你淡薄若水寄情天涯,当你取次花丛懒回顾,你也便半得圆满伴得君。

  独自闲行独自吟,遍结兰襟,却也不负春心。

  4.永远的传奇

  生有怨,死无缘,同穴窅冥何所望,十年生死两茫茫。

  爱亦难,恨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千里孤坟松冈拦。

  嫩脸羞蛾,一夜风霜,返却巫阳。丹青不老,人事常衰,终有漫结愁肠。羁旅同残阳,何意问归鸿,月上屏帷,时近魂销,飘飘衣袂掬一枕相思粉泪,了结似幻前尘。且将此恨,遥寄迢迢,且将此生,付之遥遥。一阵清明雨,涤一场红尘赴会。

  1964年10月,陆小曼因肺气肿及哮喘住进了医院。顽疾纠缠常令她夜不能寐,于是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她都只是睁着双眼,看着茫茫黑暗,任万千心事肆意袭来。

  那时,想得最多的便是一生挚爱,回忆总会将她带到与诗人初遇的那个地方。桃花染指、春风十里,画意诗情浇灌着蜜意柔语,不算是盛世风景,却是震动了她整个生命的相逢。燃灯书红笺,箜篌和弦筝,纤云弄巧,明月多情。不知何时,恍恍然,却是恶角吹风,煞落萧疏,对酌求不得,相思放不下。

  作为好友,赵家璧常来医院探望陆小曼,而陆小曼对他说的最多的却是请他帮忙尽早出版《志摩全集》。每每听此赵家璧都会耐心宽慰,告诉她志摩的书一定会出,而且会越出越多。得到肯定答案的陆小曼便会倍感心安,笑容挂在脸上,却让见者无不心疼。

  次年暮春,陆小曼的病情已十分严重,常常起坐无力、咳至昏厥。一次赵清阁等人前来探病时,她勉强扯出一丝微笑,断断续续地说着:“我不会好了……最近常常梦见志摩……我们快重逢了。”赵清阁闻后不禁哽咽,她柔声询问:“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替你做吗?”“我希望在死后能和志摩合葬,你……能不能办到?”赵清阁不忍拒绝,只是不停地点头,算是应承了下来,陆小曼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感谢,赵清阁又是泪眼潸然。

  徐志摩曾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那时,这些话总是会在陆小曼的耳边回响。那是徐志摩的深情、坚定、热切与真意,在陆小曼看来也成了徐志摩对自己的召唤。唤她的灵魂穿越茫茫人海、走过陌上红尘,赴一场彼此的前世之约。于是不愿再次辜负的她决定就此随梦中人而去。她亦愿冒世之不韪、甘风吹雨淋、忍极伤至痛,只为穿越尘寰,同他心手相连。

  心中思着挚爱,死时便也安然。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63岁。她素衣裹身、眉眼舒展,似是去向了极乐他方,此一生终不再起伏难安。因正值文革前期,文人无不敏感自危。所以在陆小曼的灵堂上只有一副挽联,由王亦令撰,乐亶写: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

  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至于她的遗愿却成了她永远的遗憾,在赵清阁的《陆小曼幽怨难眠》中有这样的记载:“陆小曼默默地带着幽怨长眠了。她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她最后一个心愿就希望与志摩合葬,而这一心愿我也未能办到。我和她生前的老友张奚若、刘海粟商量,张奚若还向志摩的故乡浙江硖石文化局提出申请,据说徐志摩的家属——他与前妻张幼仪生的儿子徐积锴不同意。”

  因文革,陆小曼的骨灰一直未能得到安葬,直到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出资,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为其建造了纪念碑,上书“先姑陆小曼纪念墓”。一张年轻时的照片也被置在其上,陆小曼笑得灿烂而温暖。陆定与吴曼华的墓碑被一同建在旁侧,似一场轮回般,她又回到遥远最初。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陆小曼的魅力让无数人曾为之赞叹、倾倒,也因如此,她成了时光里不朽的传奇。她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没有单一的词语可以形容得尽她真实的样子。

  她是空谷幽兰,她曾华茂春松,她翩若惊鸿,她艳逸瑰姿。

  凡阅其淑美者,无不震荡而心仪,她羌习礼而明诗,和颜而自持,凡赏其眉目者,无不欲许之以琼琚。她是当之无愧的旷世佳人,是不可不看的美艳风景。她是陆小曼,是烟雨民国最诗意的美丽。

  又是一年花谢花飞,香断红消。青灯照壁,苍凉了人间灯火。她风姿万种地来,又步履匆匆地走,撷取一缕玫红,捡尽遗落寒枝,爱到力竭声嘶,痛到歇斯底里。走过姹紫嫣红地,看过光辉斑斓天。高傲是她的风骨,淡然是她的标格。也曾欺哄,也曾辜负,却也因缺憾而分外美艳。也曾贫病,也曾羸弱,却也因娇柔而万种风情。也曾失去,也曾委屈,却也因遗落学会了珍惜。也曾憔悴,也曾孤虚,却也因老去得到了时光的姑息。她的离去不会杳无痕迹,一代传奇哪怕死亡也会留下摄魄的芳菲。

  常立于硖石,常歌在忘川。她眺望着等待,载着期许离开。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爱上陆小曼的倾城过往,爱上洒落于荒野里的无涯时光。有些人会永远盛放,只因她的美丽连流光都不忍埋藏。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如若可以,请将她留在最美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