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爱过,才不枉此生:陆小曼传全文阅读 > 第17章 掌纹·伤流年·褪色的故事(2)

第17章 掌纹·伤流年·褪色的故事(2)


  3.投身生活的洪流

  一池萍碎,离人默泪,独倚阑干,怀梦望断。

  九重远山,青丝缠雪,笑不成欢,归期何问。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这是你中有我的浪漫。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心照不宣的浪漫。纵然灭去书中字,难灭情人一片心。这是刻骨铭心的浪漫。能被写进诗句的往往是最炽烈的情感宣泄,所以那些被记录在诗中的烂漫往往是源于生活,却又真正难以贴近平常生活。

  浪漫之人常自诩是最懂生活之人,可他们懂的却只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生活。当他们真正直面现世的困与乏、饥与贫时,也便不会再将自己定义为浪漫之人。因为真正的生活常常拖累得人们无从浪漫,也早不知浪漫谓何。

  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和心上人相守,这是陆小曼追求的真意浪漫。可生活却给了她当头棒喝,告诉她能苦不能共甘,有幸相知、有幸相守却无幸相爱,这才叫生活。数度磨难,有情人终成佳眷,这是徐志摩毕生想要实现的追逐,可生活却一再让他失望,让他求而不得,又让他得不偿失,最后再让他在得失之间无从选择,并告诉他,这才叫生活。

  陆小曼与徐志摩都犯下了同样的致命错误,他们都活得太过自我,都把对方定义为自己想象中配偶的样子,却又都不许对方活得自由、自我。他们都将婚姻想象得太过完美,所以当真正的婚后生活乏善可陈、不及预期时,他们便会措手不及,甚至两相怪罪。

  徐志摩向往沉静山水,陆小曼享受瞩目华彩。所以当他们共赴杏林山水之时,徐志摩会惬意自得,而陆小曼总会有寡淡无味之感;而当二人共同走入十里洋场的酒绿灯红,徐志摩只会在杂扰喧嚣里坐立难安,而陆小曼便会肆意享受穷奢极欲的切身。

  隆冬时节,徐志摩想寻一偏僻教堂听几折圣诞歌的和悦安详。而陆小曼却偏叫他穿上臃肿的袍服走向舞台串演一场不自在的“腐”戏。时逢霜浓月淡夜色朦胧,徐志摩想独自写几行自心灵深处而来的诗句,可陆小曼却要他同她一起到涂蜡的舞厅跟随仕女们摇摆的舞步。

  陆小曼并未真正意识到徐志摩的北上是因为自己,在寄给丈夫的信中,她没有提及想念,没有柔情相诉。只是空凭着自己的猜想,认定徐志摩是矫揉造作,她冷言讥讽道:“北京人多朋友多好处多,当然爱住,上海房子小又乱地方又下流,人又不可取,还有何可留恋呢!来去请便吧,浊地本留不得雅士,夫复何言!”被妻子如此奚落挖苦,徐志摩又是一阵寒心、一阵有苦难言。

  然而造成陆徐二人如今这般境况,也并非都该归罪于陆小曼的挥霍成性。毕竟孤掌难鸣,徐志摩也曾犯下过大大小小不同的错误。在他们婚前,徐志摩曾直言责怪陆小曼不听从他的安排,不终日同他做伴,而是一旦有了应酬便会梳妆打扮“弃他而去”。徐志摩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怒意,也隐晦地暗示陆小曼以后不要随意出门应酬,而是该多听他的安排。

  向来我行我素的陆小曼在听到这些暗含警告的要求时,同样怒意骤生,虽未用语言作出反击,但她渐渐多起来的舞会应酬已是最直白的行为反抗了。徐志摩并不知道,从那时起,自己便成了激发陆小曼极度反弹的压力,他压得越紧,她反抗的力度便越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徐志摩并不善意的表达方式伤害了陆小曼脆弱的自尊,他没能做到充分体贴,所以她的回应便是用伤害自己来达到伤害他的目的。

  后来,开始票戏生涯的陆小曼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名门之后的翁瑞午、江小鹣等人,他们同陆小曼一样爱好戏曲,偶尔几人共同票戏,常有着谈不尽的话题。陆小曼也曾试着将徐志摩拉进自己的圈子,可徐志摩始终兴趣不大,与他们也只保持淡淡之交,徐志摩并不热切的反应让陆小曼不禁自觉无趣。

  之后的日子里,她也再未强求徐志摩融入自己的交际圈子。

  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就这样越来越远,远到当他端然为她写下情书时,她却扮着角与旁人调着笑。远到入夜他已梦回康桥之时,她才扑上淡妆去赴一场交际舞会。远到他不看赤字账目便不会忆起她的存在,远到她无需再读他的诗文便能安然成眠。在陆小曼的心里,徐志摩又模糊了一层,她胡乱想着他不愿融进自己的世界,是否因为她的世界里有太多瑕疵,是他诗人见不惯的东西。

  徐志摩没能小心翼翼呵护陆小曼的敏感细腻,没能在她怀疑自己之时,为她敞开心扉,排疑解忧。总能参透各样风景的他,却仍是识不破一颗颤抖女儿心。

  离开张幼仪,爱上林徽因,娶到陆小曼。细看徐志摩的情感轨迹,尤为引人深思。他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孩子身体正虚时,便向这个贤淑稳重、擅理家室的妻子提出离婚,理由则是要追求自由的恋爱、理想的人生。对林徽因,他则是苦苦追求,并在其不辞而别后仍为她写下诗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任谁听后都甚是动容。而对陆小曼,他爱她,却也只是爱过她,他们的爱情仿似只在一瞬之间,在所有人都以为是该最为炫目的时候戛然熄灭。

  徐志摩太过自我,他追求的只是爱情,而他所有看似无关爱情的努力也只是为了挽回爱情,或是纪念爱情。他更像是个异世中人,诗歌是他的生命,灵感是他的能量,他需要在无尽的轰轰烈烈的击撞中汲取营养,将他的诗歌写得余味无穷,以慰奔忙。

  所以一旦他所崇尚的爱求而不得,或是流于平淡,那么他便会将他的爱也尽数收走,不作犹豫。

  对陆小曼,他做不到从一而终地体贴关照。在她违逆自己时,他不再好言相劝;在她需要关心时,他不再及时陪伴;在她任性撒娇时,他不再宠溺回应;在她心事暗藏时,他不再指引开解……所以,陆小曼的寂寞也因他而来;陆小曼的挥霍,也因为少了一份安全感的包裹;陆小曼的一错再错,也因为他没能及时阻止,教她悬崖勒马,而是在她内心最为焦灼、多疑的时刻,径自躲了出去。

  徐志摩只是看到了陆小曼的恣意挥霍,他以为将她成全便是给她最大的关照。可他并未意识到陆小曼若只为满足对鲜衣美食的追求,跟在王庚身边才应是她最正确的选择。其实在陆小曼心中,她所需要的仅是徐志摩的陪伴、爱护、体贴和真正的爱情。或是被日子蹉跎久了,他变了,所以她也只得跟着变了。

  当爱情投入生活的洪流,谁能解开谁的言不由衷,四散于零落的是爱未尽的香气,直面扑来的却是雄黄尘土的死寂。

  浪漫隐去,繁华声入遁,唯有浩渺余音歌颂着爱情长流,山之上却难觅旧地温情。月圆也寂寞,月缺也落寞,花开也伤心,花落也伤感,烟霞曾走过,烟雾缭绕过。重从此地过,春归人何处。

  花楼西畔灯火明,寒山北上诗意浓。祈求生活的洪流,莫要冲淡爱情。祈求爱过的两岸,莫失莫忘,莫要独立成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