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爱的固守与变迁全文阅读 > 爱的固守与变迁

爱的固守与变迁


  夜

  静得让人不能思量

  回望

  错过才有地久天长

  床前的月光

  你为何那么皎洁

  那么亮

  寂静的夜里

  是谁的思念不停歇

  最长到天亮

  抬头望

  孤星伴夜长

  眼里泛的泪

  是你永远没有的想像

  明月夜

  无处话衷肠

  啊......

  月光

  请把那思念带上天堂

  让它在空中飘荡

  随处流浪

  我有一座城

  是铁栏不谢

  四季芳香

  夜的月

  宁静又安详

  铁男是武陵山区一名普通的土家族女性,但她坚强、刚毅。铁男出生前,家人一直期待是一个男孩。为了安慰家人内心的失落,同时也表达对男孩的期待,父母为她取名铁男。铁男成年后,家人一直期待可以找到满意的乘龙快婿。而她与吴痕结合在一起也完全是传统包办婚姻的结果。

  农历十月十六,万象金秋。这一天,是铁男出嫁的大喜日子。为了这一天,家人已经筹备了许久。几天前,铁男母亲教会了铁男一些出嫁的礼俗,最重要的就是“哭嫁”,因为“哭嫁”是土家族女孩出嫁时最基本的习俗。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哭得真实,出嫁时会哭的女孩,都懂得礼貌、懂得感恩,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媳妇。

  十五日下午,亲朋好友和街坊邻里都到了铁男家。厨房里的厨子们都已经忙碌了一整天,可是没有人感觉累,都卯足了劲,大家都相互鼓励加快进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看迎亲队伍过礼(男方到女方家展示迎亲礼物)的场景。

  “啪啪啪啪啪......”伴随鞭炮声响起,唢呐声也一同响起。顷刻间,鞭炮声、唢呐声、操办婚礼人员的吆喝声、宾客闲聊声都混杂在一起。随着各种声响,一片喜悦,迎亲队伍开始进入铁男家的堂屋(供奉有“天地君亲师”位的中间大屋)堂屋两边整齐地摆放着家人置给铁男地嫁妆,包括衣柜、火盆、八仙桌、柜子、书案、脸盆架、碗柜、还有一些木凳子。铁男的闺房中则摆满了床上用品和结婚用的瓜果糖仁等。首先进屋的是媒人(男方与女方的介绍人),其次是男方的带宾先生(迎亲队伍带队者),再次是唢呐匠人,最后是押礼先生(负责保管男方迎亲礼物者)和其他迎亲成员,男方用毡包包好的小件迎亲礼物和大件礼物由其他迎亲人员负责并一同进屋。为了欢迎男方迎亲队伍,女方也出动了亲戚长辈负责接待,一时间有人负责倒茶、有人负责看座、有人负责摆放供迎亲人员吃的花生、瓜子、喜糖、桂圆、香烟等。

  迎亲队伍进屋后,鞭炮声和唢呐声再次响起。铁男家的堂屋中间早已准备好的礼案桌上铺上了一张大红布,靠墙壁的一方最中间点起了三柱红香。男方押礼先生从毡包中取出了一张由红纸写好的礼品单,在隆重而又顺口的祝福语后,开始一一点练,“猪肉全头、白糖十斤、面条十把、白酒十斤、手镯两只、衣服......”,礼品也由早已安排好的迎亲人员随押礼先生的点练顺序一一摆放在礼案桌上。摆礼礼成后,鞭炮声和唢呐声再次响起。

  十六日早,是铁男出嫁的正喜日子。凌晨四点,铁男已起床梳妆,其实她一宿都未能入睡,但她仍然没有睡意。这一个晚上,对她而言无疑是漫长而又十分短暂的。或许,这一晚,她既期待又担心,她既兴奋又害怕。她向往另一种新生活,又不舍离开自己的亲人去陌生的环境。但是她清晰的明白,这一天必须到来且已经来了。凌晨七点,天微亮,多年以来的这个时辰,铁男都还在梦香,然而今天早已热闹非凡。铁男透过窗孔望向屋对面的远山,山中薄雾,感觉会是一个艳阳天,可是铁男并没有因为好天气而喜悦。随着鞭炮声响和唢呐声响,铁男妈妈进屋给铁男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有米饭、有很多菜、有水煮的糖鸡蛋。看着这么多香喷喷的饭菜,铁男更难以下咽。母亲见铁男强忍着难受的内心,便面带微笑的安慰她说:“多吃点,别饿着,待会事情多,怕你顾不上吃饭呢”。为了不让母亲担心,铁男慢慢的咽下了些许菜饭,而后还吃了水煮糖鸡蛋。饭后,母亲说:“以后去了新的家里,要勤劳、要孝顺、要持家,做善良的母亲、做贤惠的妻子、做孝顺的儿媳。”此时的铁男,再也无法忍住早已在眼眶中转圈的泪水,抱着母亲哇哇的哭了起来,母亲轻轻的抚摸的女儿的披肩长发、抚摸的女儿的背,安慰女儿要坚强、不哭。铁男与母亲都是坚强的,但是从此分别各自一家,怎叫铁男不难过不流泪呢。母亲是有过这样经历的过来人,她知道也懂得铁男的眼泪。铁男紧抱着母亲,唱起了母亲几天前教她的歌:“隔河望去蓼子丁,蓼子花开绿阳阴。罗打三天惊天地,冤女还在泪伤心。好吃不过红椿甜,冤女还在娘面前。洋山竹子节节细,难喊别人一声爹。从此别了一声娘!”铁男所唱因真情流露而句句戳心。唱完母亲,铁男看到门口外的亲朋,看到为了她出嫁而忙里忙外的街坊邻舍,她又唱父亲、唱哥哥、唱姐姐、唱弟弟妹妹、唱姑爷姑姑、唱姨父姨妈、唱厨房里的厨子、唱来的客人,屋里屋外,所有的人,铁男只有用离别的哭嫁歌去感谢他们、祝福他们。凌晨八点,鞭炮声和唢呐声再次响起,且格外热烈。这是家人特意请附近最好的风水八卦师傅推算出的铁男出嫁的最好时辰。在家人、迎亲队伍及送亲团的簇拥下,铁男跪谢父母后,踏出了房门,一直向前走,后面跟随着家人送给她地嫁妆。她没有回头,因为她明白,再回头,见到的家已经是“娘家”,她向前去到的地方才是她未来一生的归宿。铁男知道自己今天并不孤单,在前方将要到达的地方是她未来的家,那里有很多家人在等待她的到达,在她后面不远的地方还有她的送亲团,会一直在她身后相送她直到未来的家人身边。

  吴痕家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就在离铁男家不远的临村,大约五里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家境还算宽裕。平日里半个时辰都能到达的地方,铁男和迎亲队伍足足走了两个时辰。吴痕家是正四列三间的木屋,屋前是一块被夯筑得很坚固平整的坝子。三间房屋中,最中间的一整间是堂屋,左右两边的房屋被木板分别分隔成前后两小间屋,在进入堂屋后的左手边第一间是吴痕和铁男的婚房,被布置得格外喜庆,屋外的坝子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八张八仙桌和凳子,其中靠近左手边的两张桌子上被贴上了红纸,这是为了专门供送亲团的,无人落座,其他桌子都坐满了宾客。在新娘子到达之前,吴痕早已迫不及待的在自家门前的坝子外等候。整个迎亲队伍在离吴痕家不远的地方稍做了休整,而后便喜气洋洋的继续出发达到新郎家。新郎吴痕在坝子边地路口接到了新娘,他害羞的牵着新娘的手走进了堂屋,随后在堂屋的中央停下了脚步。铁男的嫁妆进屋后部分被有序地安放在她们的婚房,部分整齐的摆放在堂屋的两边,衣服和床上用品则摆放在了用喜庆大红色床被铺好的婚床上。

  几分钟过去,待一切嫁妆都摆放好后,吴痕和铁男开始了拜堂成亲仪式,在当地农村,只有经过了这样的仪式见证,两个人才正式结为夫妻。拜堂完毕,新郎牵着新娘的手进入婚房。此时铁男已经不再像出嫁时那么悲伤,融入婚房里的宾客和朋友的聊天后,变得开朗起来。婚房里再经过一些给小朋友发糖果的小型仪式,吴痕便开始在家里忙里忙外地张罗婚宴和客人。婚宴完后,大多数宾客已经离去,无痕家张罗着欢送送亲团。唢呐和鞭炮声响起,送亲团也起身离去,吴痕和铁男终于松下了一口气,一家人吃完婚后第一顿团圆饭后,他俩便早早休息。十六日一大早,吴痕和铁男便已起床,简单的早饭后,他们俩用背篓背着猪腿、白酒、面条等礼物回到了铁男娘家,土家族习俗叫“回门”。午饭后,他们又带着礼物去到了媒人家,土家族习俗叫“谢媒”。待回到吴痕家时,已是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