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全文阅读 > 第28章 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是人类本身(4)

第28章 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是人类本身(4)


  第二生理系统必须与人类肉体生命保持平衡与稳定,否则将会解体。由于人是由物质形体与大脑精神两方面构成的,相应地,第二生理系统也必须发展出两个子系统,以适应肉体生命的上述构成。十二经络子系统是为了协调、平衡第二生理系统与解剖形体的相互关系,奇经八脉子系统则是为了协调、平衡两个精神主体(藏象精神主体与大脑精神主体)的相互关系。它们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相互之间又联系密切,形成一个“如环无端”的大系统。

  第二生理系统中的精神主体——藏象精神主体,通过奇经八脉与大脑精神相互沟通。这种沟通经常发生在夜里人入睡以后,藏象精神潜流进入人类大脑,帮助大脑建立模式,回答大脑的一切提问。如果我们能贯通任督二脉,那么两个精神主体的联系就会发生在白天。即使不能贯通,如果常常修炼这两脉,也会使人有超乎常人的感知力,有超乎常人的聪明。

  历来练气功者,都十分重视任督两脉,他们的实践证明了人体经络确实存在两个环。气功的周天分为两种,大周天指的是十二经络的循环,而小周天则是指任督两脉为代表的奇经八脉循环。当肌肉放松、精神专一、意守丹田时,就会感觉到有一股气在任督二脉运行,就如同在身体内转动一个小轮子,当越转越快的时候,它就会带动外面的大转子(十二经络系统)一齐旋转。大小周天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环,小周天有调控大周天的功能。

  如果以轮子来比喻,奇经八脉是主轮,十二经络是副轮,主轮带着副轮旋转。从理论上说,主副轮相互影响,副轮长期的不正常,可以影响主轮,主轮的任何变化也会影响副轮。所以副轮上的一切不正常(疾病)都可以通过调节主轮来纠正,尤其是那些长期不能治愈的疾病,有众多并发症的疾病,其原因很可能在主轮上,出路也在主轮上。例如,奇经八脉中运行的以先天之精为主,但也有后天之精,这样才能阴阳平衡。但八脉本身并不生产精,它由副轮十二经络提供,而且只有十二经络精气充满时,精气才能溢出流向八脉。久病之人,十二经络本身精气不满,不能向八脉补充后天之精,导致主轮阴阳失衡,失去了调节副轮的作用,因而久治不愈。所以我们认为,糖尿病早期的病因在十二经络系统,但后期病因却在八脉,后天之精不能填入八脉,故导致阴阳两虚。只要能用某种引药将药力引向八脉,许多病都可以治愈。

  可惜的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奇经八脉的研究极少,后来的《难经》中稍稍多了一点,但也是很不够。近现代人也有研究此系统者,但大多数从身体疾病的角度入手,而没有从两个精神主体的角度入手。开发智力、使人超凡入圣的希望,很可能就在奇经八脉中。

  再者,由于对八脉的研究不够,目前对八脉系统的用药还没有一定之规,许多人都使用过对十二经络有效率的药来治疗奇经八脉病,如李时珍的四逆汤、理中汤等,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缺少特殊的药将药效导入用度脉。而在精神病的研究中却很少看到利用奇经八脉的,这大约也是某种缺憾,因为按我们的假设,精神类疾病有许多是两个精神主体失去平衡的结果。

  (第五节)经络与《周易》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大医。”

  中医和《易经》的关系被猜测了几千年,但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大家只能从原则上将其相互对应,但落实不到具体细节上,更不能将中医与六十四卦全部统一起来,落实到病理、诊断、治疗上的就更少了。

  我们来提一个大胆的假设:《易经》是生命之书,它是人体藏象生理系统的符号模型,中医则是这套符号模型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六十四卦就是人体经络的结构方程式。

  为了说清楚这个假设,让我们再回忆一下上节提出的经络双环问题。

  经络系统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双环子系统构成,十二正经环是第二生理系统控制协调与解剖生理系统的网络子系统,奇经八脉环则是两个精神主体相互协调平衡的网络子系统。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它们则是个套在一起的双圈:

  经络系统的结构图

  看着以上经络结构的双环图形,我们能联想到什么呢?那肯定是《易经》。在此之前,我们曾经讲到,《易经》的两个基本符号就是阴爻和阳爻,它代表着阴阳的原始本义,而这个本义,就是我们假设的两个生理套系统,阴代表人类解剖生理系统,阳代表藏象生理系统。从这个基本判断,我们进而推测:《易经》本非卜书,亦非哲学著作,它是生命之书,是人体独立的藏象生理系统——第二生理系统结构的符号表达形式。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那样,经络的结构图示最接近《易经》的符号模型,所以我们有了进一步的推论:《易经》六十四卦,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方程式,五藏(亦为五行)则是破解这个方程式的五个已知数。

  既然六十四卦符就是经络系统的方程式,那么它是怎样来构建这个体系的呢?

  《易经》有两个基本符号——阴爻、阳爻,这两个基本符号相互组合,就会出现八个基本卦型,我们将其称为“八经卦”,它们是:

  乾坤离坎

  兑震艮巽

  这八经卦是整个六十四卦的核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任何一个复卦,都是由不同的八经卦重叠而成,例如乾上乾下,则构成了乾为天一卦。八经卦不同的配合,最后形成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关于八经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而这个图形恰好就是经络系统的结构图:

  中间是八经卦,构成八个宫,即乾宫、坤宫、离宫、坎宫、兑宫、震宫、艮宫、巽宫,每宫下有八个卦,恰好为外圈的六十四卦。

  在经络系统的双环中,奇经八脉也恰好处于八经卦的位置,而且它与八经卦提纲挈领的作用也完全相同。甚至我们都怀疑“八经卦”的名称就是来自经络,其中“经”可能指的就是经络,而“八经”则是指奇经八脉。看来,古人的对事物的称谓真的要好好研究,其中可能就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秘密。

  所以我们认为,八经卦就是奇经八脉,《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真实反映,它是人体经络的结构方程式。

  督脉为乾,主持元阳,主一身阳气,为阳脉之海,统帅阳经。

  任脉为坤,主持元阴,主一身阴气,为阴脉之海,统帅阴经。

  冲脉为坎,主一身阴血,但有一点元阳居其中。

  带脉为离,系腰身一周,内系胞宫为阴,外系筋脉,主一身强力,故二阳在外。

  阳蹻为震,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阳入于阴,故多一阴。

  阴蹻为巽,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阴入于阳,故多一阳。

  阳维为兑,阳维维于六阳经,故有二阳。

  阴维为艮,阴维维于六阴经,故有二阴。

  如果我们将奇经八脉置于圆周内,它可能也会有八经卦的模样(按我们的假设,八经卦并不代表方位,它也与天文、气象没有任何关系)。

  《易经》八经卦虽然是六十四卦的组成基础、元素,但我们在了解、使用《易经》时,却往往不从八经卦入手,我们只能透过现象(六十四卦)去认识它,因为现象离我们更近。奇经八脉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它是经络系统的核心,但正是因为它是核心,所以才离我们更远,我们的认识能力不可能直接深入进去了解它,而只能通过十二经络系统来认识它。其实现象中间包含着本质,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都可以还原出八经卦。只要善于把握,我们一样可以认识真谛。

  所以,我们对经络系统的认识与利用是从十二经络环开始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六十四卦入手,来破解经络、《易经》相关的秘密。

  然而,六十四卦是一个环形状,十二条经络也是“如环无端”的。对于一个环形的东西而言,哪里都是起点,哪里也都是终点,如果找不到切入点,就可能永远在这个环上周而复始地转下去,如此一来,这个环对于我们也就没有了实际的意义。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切进六十四卦、十二经络这个环呢?必须寻找一个对比的标准,这个标准异常重要,有了这个标准,圆周的各点才有了意义。而且我们要找的这个标准,不但对《易经》六十四卦有意义,而且还必须具备中医学上的意义。

  通过反复的比较,我们选择了《易经》倒数第二卦——既济卦,并把它作为我们的标准。为什么要选“既济”卦作为标准呢?

  第一、既济卦是卦中最美的一卦。

  什么是美呢?对于《易经》64卦而言,卦的美丽必须体现《易经》的最根本的原则。那么什么是它的根本原则呢?是阴阳平衡!

  《易经》中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阴阳平衡的原则,但它却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一个祖先的脑海里。《易传》中将这种思想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就是一种平衡的最佳状态,甚至孔子的中庸思想也是平衡的结果。因此,凡是真正美丽的东西,必然具有平衡、和谐的特点。有的东西看上去很美,但它常常缺少一种和谐的味道,比如说罂粟花,美丽得刺眼,总让人感觉到少了点什么,有股子邪气。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64卦当中,四阴二阳卦不美,五阳一阴卦也不美,只有三阴三阳的卦才是美的。

  可是又有人说:《易经》中三阴三阳的卦可不仅既济一卦,有20卦之多,你为什么偏偏要既济卦呢?不错!《易经》三阴三阳卦确实有20个,但除了“既济卦”,哪个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比如说,泰与否二卦,都是三阴三阳卦,泰卦三个阴爻在上,三个阳爻在下,否卦则正好与它相反。这种排列法能说是最美的吗?其它卦都有这些缺点,要么二阴扎堆,要么三阳并连。看上去并不美。

  第二、“既济卦”爻位得中。

  前人在分析卦时,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说,对爻的占位情况就有比较固定的结论。前人认为,一卦之中初、三、五爻,应该是个阳爻,二、四、上爻应该是阴爻。这样配合的卦才是最完美的,最平衡的,最和谐的。

  按照这个原则,在64卦中我们只能找到“既济卦”,它的初、三、五都是阳爻,二、四上则都是阴爻,这是64卦中唯一的一卦。

  第三、“既济卦”符合中医原则。

  中医认为,“心是百官之主”在五行中心为火,“肾为先天之本”在五行中肾主水,心和肾在中医体系中是最重要的两个器官。

  “既济卦”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正好是水火相济、坎离和谐之意。所以这一卦才叫做“既济”。这完全符合第二个我们选取标准的原则。

  “既济卦”不但水火相济,而且它本身也包含了乾、坤两卦。为什么这么说呢?《尚书正义》在解释《洪范》时说:“水既纯阴,故润下趣阴;火既纯阳,故炎上取阳”。

  第四、“既济卦”符合中医生命的基本解释。

  如果按上述中医的标准看,《易经》中还有一卦可以入选,那就是“未济”,它在卦形上正好与“既济卦”相反,也是标准的三阴三阳卦,离上坎下。但为什么我们不选“未济卦”呢?因为它不符合中医关于生命构成的解释。

  中医认为,在人初成形时,首先有的是一点先天元阳,《黄帝内经》中明确记载,先天元阳“常先身生”,这是生命的起始点。所以我们选择的标准卦,初爻必须是阳爻,“未济卦”明显不符合标准。

  我们谈了标准的重要性,也确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既济卦。我们想干什么呢?我们要把既济卦作为人体第二生理系统最健康、最平衡、最佳状态的对比标准,然后将人体十二经络配入这个标准当中。这样六十四卦与人体十二经络就统一在了一起,完成了我们关于医易关系的一个重要假设:《易经》是关于人体生命结构的符号系统,中医是这套符号系统的理论解释与实际应用。

  大家可以看出,这个图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医的全部应用。通过望、闻、问、切,当确定哪一爻对应的五藏、六腑有病变时,此爻即为动爻,动则生变。也就是说,十二经络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爻位的变动,一旦爻位变动,既济卦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卦,比如说,当初爻变动时,卦就从既济变成了“山水蹇”;当五爻变动时,卦就从既济变成了“地火明夷”:

  既济卦初爻动

  既济卦五爻动

  凡卦动者,相对于标准平衡对比卦而言,都是不正常的。我们说的爻动、卦动,实际上是经络动,凡经络动者就是疾病,对于健康状态来说,就是不正常。

  《灵枢·经脉》在叙述十二经络病症时,均用“是动则病……是主X所生病者”的句式,例如,“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也……”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经》中,在论述完经络循行后,也常常讲“是动则病”,其出土的《阴阳》中也说“是动则病”。什么是“是动则病”呢?出土于张家山的《脉书》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它脉静,此独动,则为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亦言:“故络交,热气上行至头而动,故头痛。”

  因此,“是动则病”指的是经络病症,或者说是藏象系统的疾病,它是病之源。而“主X所生病”则是指病症出现在解剖形体上的位置,它是疾病的表现。前者是藏,后者是象,一个是投影机,一个是影像所投射的位置。

  脉动则为病,爻动则为变,变即不正常。所以我们将中医的诊断与六十四卦的变化联系在了一起,它直观地反映了人体健康状态的所有情况。

  当既济卦爻动后变出另外一卦,相对应的另一卦的动爻配有一条爻辞,这条爻辞给了我们疾病动态的比喻性提示和治疗的指导原则,有的很直接,有的很抽象,其含义要从每一卦的卦辞中推断,比如说乾卦以龙为象,所以爻辞的判断就要以龙为核心。

  在临床上,每一种疾病都不是单一的,所以它可以有几个动爻,然后组成一个新的卦。对于任何一个非既济的卦,都有几种手段变成既济卦,有的要变五六次之多,有的一变就成了既济卦,这要看病情的具体形势。

  卦之动,凡遇两个相同八经卦重叠时,表明病在奇经八脉,在主轮。例如,当遇坤上坤下时,病在任脉,糖尿病人心肾脾三者皆动,故病因在主轮而不在副轮。除此之外,病均在副轮,即十二正经范围。

  我们举一个例子加以综合说明。有位病人,口渴口苦咽干、发热、大便秘,腹满痛、同时还有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医生诊断说,这是少阳与阳明并病。根据我们以上的提示,本病可以用六十四卦的方式加以表达,六二、六五爻变,恰好变为坤上乾下的泰卦:

  泰卦

  少阳病病在肝胆,阳明病病在脾胃。少阳阳明并病如何来治呢?请看经文:

  九二爻辞的意思是:荒虚之地,需河水相灌,则草木丛生。肝为木,肾水相生,故肾为肝之朋党。在此类病中,病起于少阳,肾水不能相生,故曰“朋亡”。男就女为尚,男为阳,女为阴,此意为阳就阴,阳者藏象之肝藏,阴者解剖之肝脏,指明病在藏象系统而不在解剖系统。藏象之肝,在半表半里,故曰“中行”。象中有曰:以光大也。光者散也。所以本病治肝要和解表里,透邪外出,药方可用小柴胡汤或者大柴胡汤。

  六五爻辞的意思是:帝乙嫁妹,获得圆满成功。女就男为归,女为阴男为阳,此意为阴就阳,阴者解剖之胃也,阳者藏象之胃经,指明病在解剖系统而不在藏象系统。帝乙为帝王,其嫁妹也属于“下嫁”,婚嫁之事,热烈而不暴躁,故治少阳阳明并病者,当用清法或者缓下法,切不可用峻下之法。象曰:中以行愿也。当指在治本病时,要以治肝胆为先,脾胃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