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全文阅读 > 第48章 为什么星座能影响我们的命运?(2)

第48章 为什么星座能影响我们的命运?(2)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人在当代科学方法的影响下,越来越不满意阴阳分类、也不满意三因分类,认为这些分类法过于笼统、粗疏,标准不明确,分类方法欠严谨,于是不断有人提出新的分类:

  1984年《中医基础理论》将病因分为七类:即六淫、疫疠、七情内伤、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瘀血;

  1987年《中医病因病机学》将病因分为六类:即自然因素(天时、地理、生物因素)、生活因素(饮食、劳逸)、情志因素、体质因素、内生因素(痰饮、瘀血)、其它因素(外伤、中毒、社会因素)。

  1987年成肇智也将病因分为六类:时气外感(各种外感病因)、情志过激、饮食不调、劳作失度、外物伤人(外伤和中毒)、先天遗传。

  从上面可以看出,后人的病因分类丰富了许多,从三因变成了七类,但是不是分得越细越科学呢?可能未必。

  对疾病成因的解释,不同医学可以有不同角度,西医学的病因就与中医大不相同,这是正常的。但不论哪种病因的解释,它必须与所依据的医学理论为基础。中医的医病,无论三分也好,七分也罢,它必须与中医的理论系统配套。否则的话,就不能叫中医病因,而只能叫张三病因,或者李四病因。

  那么,中医理论的基础框架是什么呢?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人类生命是共生体结构,中医的研究对象并非是肉体的解剖结构,而是藏象生命系统——第二生理系统。所以中医病因的归纳,并不是以肉体解剖系统出发的,而是以第二生理系统为出发点,它是站在第二生理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疾病,这与我们目前许多人理解的中医病因大不相同。

  从上面这个新理论框架去看,我们会意外发现,《黄帝内经》关于病因的分类(阴病阳病),仍是最为科学的病因分类。这种分类,正好与人类的双子星式的生命结构吻合。除此之外,我们还找不到一个更直观、更简明的分类法,它与我们对中医的新定义、新定位恰好吻合,充分体现了“一个核心两个关系”。

  因此,《黄帝内经》说病因只能分为阴病和阳病两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宇宙自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肉体解剖系统)”,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如果再进一步说明,即阳病从外来,阴病从内来。

  这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阴阳病呢?根据《黄帝内经》以及我们对内经的理解,大约可以得出下面三种解释:

  第一种,凡是病从身体以外来的为阳病,反之为阴病;

  第二种,凡是阳经得病为阳病,反之为阴病;

  第三种,凡是藏象病为阳病,凡是解剖体形病为阴病。

  这三种解释中,表面看起来差别很大,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这三种解释都是一回事,都是从疾病来源的方向上做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藏象生命体获得宇宙精气只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自身的经络系统直接从人体以外截获宇宙精气,二是通过解剖形体器官加工宇宙精气,然后通过与之相连的经络输送到藏象中去。这样一来就会具体出现四种情况,而每一种情况又可以包括两种可能性:

  1身体外空间中精气来源有误;

  A太过

  B不及

  2由于藏象本身的盛衰问题,导致藏象与精气之间存在生克关系;

  A盛——生与克

  B衰——生与克

  3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宇宙精气本身存在问题(成色、变异);

  A太过

  B不及

  4被利用的人体器官存在健康问题,导致提取的精气存在质量问题;

  A盛——生与克

  B衰——生与克

  这样一来,中医的疾病理论很符合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周易》精神:藏象生命系统(太极)——阴阳疾病(两仪)——宇宙精气的太过与不及、藏象与被利用器官的盛与衰(四象)——二种来源的太过与不及,两种主体的盛衰生克(八卦)。由此我们还可以将每一项细分为八个小方面,例如,当宇宙空间精气太过时,会出现藏象盛时的生、盛时的克,衰时的生、衰时的克四种情况;当宇宙空间精气不及时,同样会出现盛时的生、盛时的克,衰时的生、衰时的克四种情况。诸种变化恰恰合为64卦之数。

  如果我们再回头看一下从宋代以后乃至现代的病因分类,就会感觉到有点别扭,有画蛇添足之嫌,甚至是南辕北辙。当我们自作聪明,而将病因划分为六类或者七类的时候,那仅仅是从人类解剖系统来考虑病因,受到西医理论的影响。表面上看是进步了,其实已经背离了中医的完整理论系统。

  因此写下中医“阴阳”这两个字的人是圣人,圣人无过。从中医立足的角度讲,圣人写下的句句是真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全部理解。当我们不理解的时候,最好也不要指责圣人,也可能是我们站错了位置,看不到圣人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大家知道,现代医学对于疾病的分类,完全是按照身体的部位和症状来区分,比如说五十种常见的疾病就是按此来分类,如鼻、喉、肺及胸部常见的疾病有:过敏、气喘、鼻窦炎、感冒、流行性感冒、喉咙炎、喉咙痛、急性支气管炎;胃、腹部及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有:恶心和呕吐、腹泻、便秘、痔疮、胃溃疡与胃炎、胃病所引起的胸闷或上腹部不舒服、肠躁症胀气与胀痛,等等。这种分类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简单明了而且十分具体。

  因此讨论到这里,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医为什么要从疾病的来源上区分疾病呢?关于这个问题,由于《内经》中没有明确说明,我们只能推测。

  首先,它证明了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中医是以藏象生命为核心的医学,它的疾病分类中没有考虑形体的因素,因为藏象生命结构与解剖形体差异甚大,不能以形体的部位来划分疾病。同时,藏象生命与形体生命生理功能不同,也不能按疾病的症状来分类。

  其次,它说明疾病的基本原因。现代医学中的病因有很多,如高血脂的原因基本上有两条,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就更多了,有花粉、有粉尘、有化妆品等等。中医用疾病的来源,一下子就指明了病因。天下病虽然种类众多,但都是不正常的宇宙之精惹的祸,具有去繁就简之效。

  第三,通过这种区分法也指明了病位及治疗原则。阳病是病邪主要侵犯阳经中的阴气部分,而阴病则是病邪主要侵犯阴经中的阳气部分,由此也指明了一条治病的原则,那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第三节)什么是阳病?

  如果我们关于“藏象生命”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在远离太阳系的仙女座大星云中,一颗比太阳还大百倍的恒星燃尽了它内部最后一点能量,炽热的气体开始脱离引力向外膨胀,从远处看,它变成了一颗巨大的红巨星,吞噬了它所有的行星。突然,这颗红巨星发生了爆炸,它附近的行星也被巨大的爆炸撕成了碎片,不可思议的能量裹挟着星际物质,冲破它所有星系的引力,向四处传播。

  不知过了多少年,地球上突然爆发了一场流感(也可能是其他传染病),许多人为此失去了生命。病理学家将这些流感病毒取回化验,发现它们是一种很普通的流感病毒,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病毒会引发这样大的一场灾难。

  凡是没有通过解剖形体,直接作用于藏象系统,从而引发的疾病都为阳病。藏象经络系统,负有直接从空间吸取宇宙精气的重任,当不正常的宇宙精气,直接作用于经络而引发的疾病,即为阳病。

  感冒,在中医里就被称为阳病,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属于太阳病,其主要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等,太阳经脉从头走足,行于人的背部,太阳经出了问题,就会头项强痛。凡是阳病者多有发热的现象,这是因为藏象系统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阳气奋力将病邪驱逐出系统外,故而人会感到有热象。

  不要认为我们上面假设的场景象科幻小说,其实它正是千百年来中医病因缺的一环。理解中医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地球系统,甚至是太阳系系统,而要有宇宙的眼光。

  六气与六淫

  中医认为,阳病都来自身体以外,即是指我们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故言“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指的就是天之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我们在“五运六气”一节中已经说明,这六气并非指地球气候的变化,而是指宇宙中的精气,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于我们人类藏象系统的五藏而言,有接收的好与坏。当接收好的时候,我们称它们为“六气”,当接收不好的时候,我们则称它们为“六淫”。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强调,“天之六气”绝对不是地球大气环流中的六种气候类型,而是宇宙精气的六种状态。

  对精气本身而言,它由于来的时间、空间的不同,会呈现出对人有利或者有害的一面。

  对藏象生命体不利的宇宙精气属于不正常的气,《内经》称“至而至者和(该来的气来了,称为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该来的气没有来,称为不及);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不该来的气却来了,称为有余)”我们将不正常的宇宙精气总结为下面三种:

  (1)来的时间不正常的气,应该夏至来的气,偏偏推迟了节气;

  (2)来的方位不正常的气,本应从东来,偏偏从东南来;

  (3)来的多少不正常的气,来的多称为太过,来的少称为不及。

  这些对人不利的宇宙精气(即没有被或者不能被第二生理系统加工过的宇宙精气),在病理上被称为邪气,或者称六淫气,它从每天开合的经络穴位进入第二生理系统中,也就是从体表进入体内。

  《内经》将阳病统称为伤寒,因为伤寒都是由外感时邪引发的病症,《难经》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这五类病,基本与天之六气相应。后来张仲景将这一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最终写成了《伤寒论》一书。

  人体五藏有盛衰之分,宇宙精气也有太过与不及之分。当六淫气(太过与不及之气)侵入藏象系统后,在本藏盛衰的先决条件之下,病一般发于衰藏,首当其冲是天刑之藏,其次是不和、小逆之藏。当然,六淫气入侵,是通过经络系统侵入五藏的,因此病首见于经络之疾病,然后渐次深入,侵入五藏。

  同样,当我们大幅度改变自己空间位置的时候,也可以影响到宇宙精气对人体的关系,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例如,宇航员在进入轨道以后,相对于地表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改变了人与宇宙精气的相互关系,所以宇航员会患十分严重的空间运动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头痛、恶心、呕吐等。据调查,前苏联宇航员的空间运动病患病率在50%左右。

  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是阳病,是因为我们自动改变了空间位置,也就改变了人与宇宙精气的关系,从而导致此种疾病的发生。目前西方一般采用胆碱药——东莨菪碱,其实这是一种中药,早在800年前宋代的《本草图经》内就有记载,它可以改变阴虚火旺等体能状态。航天工业是上个世纪的新生事物,中国古代人不太可能有失重状态下身体的各种反应经验,因此按道理中医学也不可能治疗由于航天引发的人体疾病。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中医临床学可以治疗这类疾病。因为此类疾病恰好处于中医阳病因之下,符合中医的理论框架。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地球表面的某一点大幅度改变了某种物理环境,也可以影响到人与宇宙精气的关系,它产生的疾病同样可以划归阳病的范畴。例如,1945年8月,美国为了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为了实验新型原子弹的性能,在日本投下了二颗原子弹。原子弹的物理性质属于核聚变反映,它能在瞬间产生强大的能量,在能量波及的范围内,宇宙的正常精气被改变,人也就患上了相应的辐射病。这也属于中医的阳病范畴,中医是能够治疗此类疾病的。事实证明,原子弹爆炸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严重影响了劫后余生人的健康,许多人得了白血病及其它源于强辐射的疾病。战后,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许多人开始用中医治疗,结果效果都不错。

  中国古代绝对没有航天飞机和原子弹,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古代人发明的中医却可以治疗这种新的疾病。因为中医不是单纯从肉体考虑健康,而是从第二生理系统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考察健康,航天飞行与原子弹都在某种程度改变了人体藏象与宇宙精气,恰好处于中医的理论框架之内。所以,中医的理论体系具有无限的伸缩性。

  在目前的中医实践中,疗效不稳定、不确切是个大问题,它阻碍了中医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运气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许多中医师在讲述病因时,很少有人去考虑宇宙精气与人体疾病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舍去了一个中医病因,在治疗上必然会缺少一个途径,原本是藏象系统的疾病,被当成了生理解剖系统的疾病来治,这是中医疗效不稳定、不确定的原因之一。

  清人吴菊通曾著《温病条辩》一书,被列为中医的四大名著之例。其实吴氏著此书完全没有必要。且不说本书论病无有创意,从中医的理论来说,无论病源自阳还是源自阴,结果都是藏象系统显示疾病,以六经统病也好,以三焦统病也罢,实质上并无差别,有张仲景《伤寒论》足矣,用不着吴氏来画蛇添足。

  阴阳病的辩证法

  我们曾反复讲,全世界辩证法的老祖宗在中国,西方是没有辩证法的,像黑格尔之流的辩证法,只不过是炒炒中国的冷饭而已。比如说,中医里面就充满了辩证法,稍不留神,就会走到歪路上去。

  我们上面讲过,阳病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阳病得之外,“得之风雨寒暑”,因为从经络的层次上看,阳经一般走头部,在人体的最外表,比如太阳经就是阳经最外面的经络,所以外来的病邪首先侵入的就是太阳经,然后才渐次深传;二是从症状上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是说,阳病大多数伴有热证。

  但中医是辩证的,“阴病阳病”的分类只是基于人有两套生命这个大体系之下,因此我们绝不可能机械地将凡是外入的病邪都称为阳病。其实外来病邪侵入阳经后又可再分阴阳。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脉中有血有气,但经络中却只有气而没有血,而经络中的气是一分为二的,那就是阴气和阳气。举个例子,一个管道里有热水,水温不足100度,只有40度,刚摸着不烫手的温度。那么从理论上来说,热水和凉水就可以截然分开,比如热水36度,凉水4度,混合在一起是40度。在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络,不论是阴经还是阳经,它的经气构成都与水管中的热水相似。

  因此当外邪侵入阳经的时候,并不是只侵害阳经中的阳气部分,它同样也侵害阳经中的阴气部分,不过在叫法上,我们将其统称为阳病而已。同样,当内邪侵入时,也可以即病阴经中的阳气部分,也可发病于阴经中的阴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