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全文阅读 > 第51章 认识你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2)

第51章 认识你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2)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但乾坤两卦是两套生命独立存在的状态,这在生命中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剩下六十二卦了。我们说的六十二卦,都是复卦,即每一卦都由上下两卦组成,如“乾为天”卦为乾上乾下,“雷泽归妹”卦为震上兑下,这样六十二复卦实际上是由124单卦组成,如果每一单卦象征一岁,恰好是124岁。而每一复卦都有六爻,代表生命过程中六个自然阶段——孕期、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样每一卦都是一个生命完整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人类的寿命极限应该是124岁,但如果养生得当,我们会活到九宫八卦之全数,即128岁。

  其实,不但中国古代人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应该在120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这一观念几乎是所有民族共同的。例如,在埃及、印度、犹太人早期文明中就有类似的说法,都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黄金时期,当时人的寿限在120岁。《圣经》中记载亚卫的话说:“人类既然属于肉体,我的灵就不能永远住在他们里面,他们的寿命只能到120岁。”说得十分明确。这几乎与现代科学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据最可靠的资料记载,在几百年以前欧洲就有人能活到115岁,这比较可能。一位日本男性死于1986年,享年120岁零237天。上文介绍的卡尔门特夫人活到了122岁,但这似乎也不是最高记录,前一阶段有则报道说,中国有位老人活到了126岁,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大约是世界上活得最长的人。

  综合以上所有的资料,我们可以作一个结论:

  第一、人类的寿命与宇宙中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时间限制,中医将此限称为“天年”,《灵枢·天年》曰:“天年有定数”。

  第二、人类寿命的极限很可能是《易经》中的极限,即124岁左右,最高可达到128岁,现有的可靠长寿资料还没有超越这个极限的。

  (第二节)我们为什么衰老?

  既然人的自然寿命是120岁左右,此寿命虽然离长生不死很遥远,但如能达到,我们已经很满意了。而且按照中国道家、印度佛家的理论,人类完全可以活得更长久些,为什么一般人只能活到70—80岁左右?回答是源于生命的逐渐衰老。

  那么衰老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易经》是生命之书

  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总想占尽一切好事,所以大家一直有个困惑:既然自然进化是科学的、完美的,为什么大自然不将人类衰老的基因进化掉呢?让如此优秀的生物,时时面临死亡的抉择,这太不公平了。

  人类的自然寿命与衰老有关,这不需要科学的证明,人们从自身的变化中就能感觉得到。从40岁开始,人们突然发现精力不如从前了,老是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心脏有时会搞出些小花样,让人心烦意乱;爱美的女人们,也会突然发现脸上的皱纹无论用多少化妆品也无法掩饰……这说明你已经开始衰老了。

  所以如何才能阻止衰老是走向长生不死的关键一步。为此人类从一开始就在研究这个问题,现代科学更是不竭余力地研究探讨,目前关于衰老的科学理论就有300多种。分歧的多样性,说明我们对衰老一无所知,它就像一片笼罩在人类心头的阴云一样,挥之不去,并且刻骨铭心。

  在衰老研究领域,科学家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看法,其中有四种观点对理解人类的寿命、衰老等问题很有启发性:

  一、早期益处的基因引起衰老

  此观点的发明人是生物学家乔治·威廉斯。例如,假设一个基因因为能够改变钙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沉积,从而使骨折更快地愈合。但这一基因也会慢慢增加血管壁上的钙沉积,引发人们的动脉疾病。这一基因之所以能够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是因为许多个体青年时受益于它,而这些个体很少能活到由钙沉积导致的动脉疾病的年龄。

  再比如说,1988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医生阿尔宾发现,有一类肝病可以导致成年人的死亡,其患病原因就是铁在肝脏中沉积过多,破坏了肝的功能。但在人类生命的早期,摄取铁的基因却可以使人避免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这一有益的特点压倒了后来的损失。阿尔宾医生注意到,这种基因在人群中出现的几率高达10%。这个基因之所以被保留下来,也可能是性别选择的结果:它对女性有利,女性需要铁来弥补她们月经中的损失,但以对中年男性有害,男性只是积累了过多的铁。

  还有一些实验证据说明“早期益处的基因引起衰老”。比如,决定生死的基因对动物早期的繁殖有利,但此类基因却有促使动物衰老的特点。

  生物学家苏卡养育了一批家蝇,选育的都是家蝇在生命周期中最早繁殖的后代们。如此繁殖40代之后,被选出的家蝇确实能够在早期产生更多的后代,但它们也同时老得快些,死得快些。生物学家罗斯和查里斯韦斯从另外一角度做同样的实验,他们培育的都是家蝇在生命周期中最晚繁殖的后代。这种果蝇不仅在生命后期繁殖较多,而且也活得久些,但是后代总数较少。

  二、过度的热量摄入加速衰老

  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家克莱夫·麦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实验告诉我们,过于丰富的饮食对生物的整体寿命是极为不利的。麦凯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大鼠的饮食不加限制,另一组大鼠却只能得到同样食物的一半。观察表明,吃不饱的大鼠在形体上比营养丰富的大鼠要小一些,看上去十分健康,皮毛很漂亮,患病的概率也比另一组大鼠小得多,它们总是精力充沛。更重要的是,吃不饱的大鼠平均寿命、最高寿命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50%—80%,例如一组实验资料证明,喂饱了的大鼠平均寿命为29个月,而饮食热量受到限制大鼠的平均寿命却高达49个月。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都在重复这个实验,实验的对象也扩展到许多生物种类中,但结论基本相同。1987年美国马里兰州国立健康研究所用30只恒河猴分成三组少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再将少年组与青年组分为两个亚组,一个亚组得到正常的全部饮食,一个亚组得到总热量减少30%的饮食。实验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但从现有观察看,吃不饱的猴子身体极为健康,而且免疫功能要高于正常饮食的猴子。但世界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用人做的实验,因为周期太长,而且人总比动物难于管理。

  在用鼠类做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两组小鼠同时喂一种致癌剂,这种致癌剂可以导致膀胱癌,并对周围组织具有高度侵入性。结果发现,饮食热量不加限制的小鼠膀胱中都出现了此类癌症,而且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此癌侵入了周围的组织中。而在进食热量有限制的小鼠中,只有少数的小鼠膀胱里发现了癌症,而且这些癌不侵入周围的组织。

  以上实验虽然没有以人为实验对象的,但似乎结果有某种可比性。古代埃及人曾说:我们吃进的东西有三分之一养活了我们自己,三分之二养活了医生。意思是人类的疾病绝大多数都源于平常的饮食,所以中医也说:六气伤阳,五味伤阴。

  三、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寿命

  美国生理学家雅克·洛布曾用昆虫研究了温度对于衰老的影响。以果蝇为例,当环境温度在26度时,果蝇只能活30—50天;在18度时,可以活100天;而在10度时,则能活200天。这样,在合理的限度内,温度每降低8度,果蝇的寿命则增长1倍。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的一生在其诞生之时就已经被细胞核内的遗传密码程序决定好了,细胞内的生命时钟,是在化学变化支配下缓慢行走的。而温度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生命时钟的行走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生命时钟会变缓,当温度达到—196度时,生命之钟则会完全停止下来。

  四、生殖的压力是减少寿命的重要原因

  1985年,美国曾经进行过一次统计,男婴预期平均寿命比女婴少7年,类似的差别也见于别的国家。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衰老呢?

  现代生物学已经证明,生殖之精是个体寿命差异的根本内因。英国生物学家弋斯登曾在澳大利亚研究过一种名为袋鼬的小动物,这种小动物的雄性一般只能存活一个繁殖期,每年的8月,这些雄袋鼬都疯狂地与雌性交配,“一旦准备就绪,雄鼠会一口气干上12个小时,偶尔才停下来喘口气。在完成一次交配后,雄性马上会寻找下一个交配对象,毫不顾忌其他雄性。一只被捕获的雄袋鼬曾连续与16只雌袋鼬交配,其中有2只交配过2次,而且每一次都是全过程。”但这些疯狂的雄性在交配期迅速衰老,毛皮脱落,形容枯槁。等1个月的交配期结束,大地上都是这些雄性的尸体。

  而雌性的寿命却是雄性的2—3倍,它们会存活到下一个交配期,与更年轻的雄性交配。如果将发育成熟还未进行交配的雄性隔离起来,它们会延长寿命一倍,会存活到下一个交配期到来。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它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交配的能力,永远也不会有后代出生。

  求爱的雄性舞蛛会很快衰老,有些人认为它们是被雌蛛吃掉了,其实不然,它们一般死于衰老,在求爱过后迅速衰老而死亡,而雌舞蛛却能活几十年,与更多的年轻雄性交配。

  早在畜牧业时期,人们就发现,如果在性成熟开始前阉割雄性动物,会使它们的寿命大大延长。剥夺动物们的性激素及交配,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原来的2倍左右。可见性事对个体寿命有直接的影响。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形体的大小与衰老的速度成正比,形体越大的动物、植物,衰老越是缓慢。在大脑与形体的比重中,脑比重越大的动物活得越长。比如,在我们所知的哺乳类动物当中,人类由于大脑的比重最高,所以活得最长,可达120年;印度象能活70年以上,黑猩猩能活50年以上。但此结论并非绝对,加拉帕戈斯象龟,体形与脑比重都不算大,却可活到175年以上;在植物世界里,虽然巨杉由于体形高大(高90米,树干直径9米)能活2000年以上,但它却不是植物生命王国里的顶级高手,一种矮小的墨西哥灌木至少能活10000年。

  还有一些关于衰老的观点值得注意。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认为,大肠中的细菌会释放出使人衰老的毒素,从而提出用消灭大肠内细菌的方法抑制衰老。20世纪初,法国科学家伏罗诺夫则认为,人体功能的衰退,是由于人各种腺体的退化造成的,如果能将年轻人的器官移植到老年人体内,那么就可以恢复人的青春活力。稍后英国人卡莱尔又提出,人体的衰老是由于血清中抑制物质的增加造成的。

  还有许多人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衰老,认为社会财富程度,文明进步程度等,都可以影响人类的衰老。一些实验证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类寿命的增长有一定的好处,人类的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就是一个有利的证据,但这种好处是复杂的。比如说,实验证明,丰富的饮食其实对寿命的提高几乎没有作用,相反还有许多害处。处于实验室中的动物,大量充足的食物并没有提高它们的寿命,相反却使它们易于生病,生殖能力大幅度降低。

  其次,社会人群寿命的长短与社会财富的多少好像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它却与财富分配的平均程度有关。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却只处于世界排名的第15位,名列前茅的是瑞士、瑞典等国。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虽然富有,但财富的分配并不平均,社会贫富差距极大。而排名前几位的国家,社会保障做得很完善,贫富间的对立不太明显。

  19世纪,一位爱丁堡精算师冈珀茨发现,人体的衰老存在一个8年的周期性,此发现被称为“死亡斜率”:在成人生活过程中,死于自然原因的概率每8年翻一翻。有趣的是,对全球所有不同人种而言,这个数字几乎是恒定的。死亡斜率证明,生命随着成长而变得脆弱,比如,一个人46岁时的死亡概率是38岁时的2倍,如果他能活到54岁时,死亡概率又会翻了一番。

  事实上,对于不同生物而言,死亡斜率是不一样的,老鼠的死亡斜是80天,果蝇则为8天,人类则为8年,许多动物都实际存在8这个循环数。这使我们想到了中国的《易经》,它也是以8为单位循环的,它的基础卦有八个,整部《易经》六十四卦,是8的倍数,而且分为八宫。因此,我们认为,《易经》根本不是占卜书,也非哲学书,它是生命之书,是关于人类生命结构的医学著作,是生命的终极之门。

  衰老是因为阳气的耗散

  衰老研究的困境,我认为是源于对生命的看法。现代科学的生命观不符合人体生命的真相,它仅从一个方面,即生命的物质构成方面揭示生命的本质,而完全排除其它可能。这样一来,目前的衰老理论研究走得就是一条歪路,本想顺着京沪线到上海去,结果走到京包线上,越是努力,离目的地越远。

  按照我们“人类是共生体”的假设,我们认为,人体衰老的关键不在阴——解剖生理系统上,而在于阳——藏象生命体系统。

  我们在以上的章节中已经说到,阳气就是先天之精,它以总量不变的原则由藏象系统生命一次性生成,到了人体十岁以后,先天之精就以固定的速率在耗散。从理论设计上讲,先天之精可以保证人体正常耗散到天年——128岁。先天之精是藏象系统的智慧的总工程师,它指导着第二生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它的意思是:对阴阳(两套生命)结合的生命体来说,最主要的是阳气(先天之精)要厚密坚固,耗故要有度,如果先天之精不能固密,即耗散速率过快,那么阴气(肉体生命)就会衰老、死亡。

  那什么是“固密”呢?“固”是指稳定、平衡之意,即先天之精耗散的平均速率;“密”则是指多少,即先天之精存量的多少。“固密”的反面就是稳定打破,疏泄过速。

  在人类生命开始之初、阴阳结合之时,人的体内就有一股真气(先天之精)存在,它的大小、多少如果可以用数量来形容的话,就是100。人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在阳气的参与之下进行,因此我们一生都在耗散着这些珍贵的阳气,都在进行减法运算,100—1、100—2、100—3……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加法运算。假如说,阳气100以128年为耗散期限,那么每年的耗散率大约是0.78%,超过了这个数值就是不正常,就是不“固密”。

  所以我们认为,衰老是由于阳气(先天之精)不正常散失所致。道家有言: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这里的阳精、阴气实际上就是指的第二生理系统中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比例。

  那么,阳气不正常耗散的速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肯定是我们身体的状况,而身体的状况又可分为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