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鬼谷子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1章 上卷(1)

第1章 上卷(1)


捭阖第一

(1 太极八卦图)

【本篇提要】

“捭”即开启,“阖”即闭藏,所谓“捭阖”,就是大开大合,大启大闭。鬼谷子将“捭阖”之道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阴阳学说融会贯通,并将之运用于纵横游说的说术言略中,使之成为战国策士们立身处世、说诸侯、干人主、掌机变、握形势的总原则,进而衍生出那个时代的纵横风云。因此,作为《鬼谷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捭阖”无疑具有提纲挈领、一以贯之的重要地位。

从应用范围看,若推而广之,阳、动、刚、张、方等皆可归为捭术,阴、静、柔、驰、圆等皆可归为阖术。变阳为阴或变阴为阳,以静制动或以动制静,以柔克刚或刚柔相济……都可说是捭阖之术的扩展与拓深。具体到本篇,《鬼谷子》认为:游说人主,掌握形势,操纵政治风云,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事务,必用捭阖之术、阴阳之道。根据内外形势与环境的不同,或主动开启之,拨动之,促其发展变化,并在此过程中因势而利导之,进而实现施术者的既定策略,此为用“捭”;或闭藏之,压抑之,令其韬光养晦,静待有利时机再使其转化,以便更好地把握、适应形势,使事物按照施术者的意向发展,此为用“阖”。一言以蔽之,所谓捭阖术,乃“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只要施术者在处理事物时灵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具体实际促使其发展转化,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无往而不利。

【原典】

(一)

奥若稽古①,圣人之在天地间也②,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④,知存亡之门户⑤,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⑥,而守司其门户⑦。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⑧。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⑨。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⑩,校其伎巧短长。

【注释】

①粤:句首语助词,表庄重。若:沿着。此指上溯。稽:考察。

②圣人:《鬼谷子》中所言“圣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古代有所贡献、有所创见的大智大勇之士,一种指当代精于纵横权术的游说辩士,与儒家所言“圣人”有别。此句中的“圣人”当指前一种。

③众生:泛指万物生灵。此处特指民众。先:先知先觉,指能够预测事物发展动向,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人。

④命物:意指抓住事物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⑤存亡之门户:指世上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灭亡的关键所在。

⑥朕:指可以观测到的事物发展形迹、征兆。

⑦守司:把握,掌握。

⑧其道一也:即言自古至今,圣人的做法、目的都是一样的。

⑨各有所归:即言事物的发展变化皆有一定规律可循。

⑩权:权变。此指事物可以变化、可让人施术变动其发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此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变性从而按自己的固定轨迹运行的能力。

【译文】

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历史吧。古代那些大智大勇的圣者生活在人世间,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对世界上万事万物阴阳、分合变化的观测,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而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并洞晓其生成、发展、灭亡的关键所在,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预测其结局,还能洞察世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及时发现世上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从而把握其关键所在。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其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由此而论,世间事物虽然变化无穷、纷纭万端,但皆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或以开放为主导,或以闭藏为主导;或松弛不固,或紧张难入。因此,圣人在处理世间事务时,总是善于发现事物规律,把握事物关键,考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揣度、研究事物可变性和不变性以及事物应变能力的强弱,因才而用、取长补短、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

【原典】

(二)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①,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②。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③,以求其实,贵得其指④;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⑤。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⑥。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⑦。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⑧。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⑨。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⑩。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⑾。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⑿;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注释】

①有差:有差等,差别。

②无为:指无为之道。《鬼谷子》所说的“无为之道”与老庄的清静无为之道不同,这里指顺应自然之性而拨动之、因势而利导之的一种处世之道。 牧:治理,处理。

③微:暗中。排:排察。

④指:同“旨”,旨意,主旨。

⑤示:启示,启发。此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闭:闭藏。此指使对方控制感情。

⑥异:与“同其情”之“同”为互词。同其情,即考察对方感情上与我们的同异点。异其诚,即考察对方诚意如何。

⑦离合有守:认识有差距。离合,原指二人相离或相逢,此指认识差距。守,原指各据一方,此指有距离。从:同“纵”,纵容,放纵。志:意愿,意志。

⑧贵:以……为贵,此处意为“首先要”、“关键是”。

⑨微:微暗,不露声色。道:此指阴阳之道,即变动阴阳、因势利导而处理事物的方法。 追:相随,相合。

⑩权衡轻重:此指处理事情的谋略与措施。度数:度量,准则。

⑾自为之虑:此指自己另外谋划决策。

⑿内:同“纳”,接纳,吸收。

【译文】

世人中有贤良与不肖者,有智识之士与愚黯之辈,有勇敢者和怯懦者;有仁人君子及苟且小人……总之,人们的品行和素质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针对不同的人品素质,要采取不同的态度与措施。对某些人可以开导,对某些人可以压抑;对某些人可以擢用,对某些人可以黜退;可以让某些人富贵,可以使某些人贫贱。总归一句话,要顺应人们的自然品性去分别对待他们。(要起用一个人,)首先要审定其品质如何,摸清其真假虚实,顺从其嗜欲愿望,发掘其志向意图,并要暗中排察他的言语,或启导他,或适当地贬抑、质疑他,以探知其真情实意,以明了其性格主流。得知对方实际情况后应缄默不语以挑动对方畅所欲言,以便了解对方所言是否于己有利。要么开导他给他以启示,要么压抑他使他控制自己。开导启发他,是为了让他畅所欲言以考察他在感情上与我们有无距离;压抑控制他,是为了观察他的反应如何,借此了解他对我们的诚心大小。考察某人可用不可用,还要查明其谋略计划的优劣以及同自己谋略计划的差距大小。若同我们的谋略计划距离较大,先纵容他,让他照自己的意志去办(而我们则暗中谋划)。当然,这种谋划要周密。若要谋划周密,关键是行事要微暗、不露声色,这样做,就与阴阳之道暗合无隙了。(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或开启引导他,估量出他的情志;或压抑控制他,摸准他的诚心。此外,还要知道他的谋略措施,圣人因之作出测度与分析,若其谋略措施得当,与我们距离较小,合乎我们的准则,我们就可以据此帮他完善谋略措施;若其谋略措施失当,与我们距离较大,不合我们的准则,我们只好舍弃不用, 自己另谋良策。因此,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时,或开导他帮他引出决策,或启发他吐露决策以便纳为己用;或抑制他以便于我们顺利起用,或拒斥他弃而不用。

【原典】

(三)

捭阖者,天地之道①。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②。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③。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④,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⑤。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⑥。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⑦。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⑧。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⑨。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⑩。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⑾。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⑿。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注释】

①天地之道:即阴阳之道。天为阳,地为阴。

②纵横、反出:即阴阳的具体表现。纵与横,反(返)与出,都是对立的事物,可用阴阳来涵括。反覆、反忤:亦为阴阳的具体表现。

③豫:同“预”,预先。吉凶:此指游说成功或失败。大命:此指游说目的。

④出入:此指表现、表述。

⑤阴阳其和,终始其义:终事始事的要义所在,是明了阴阳调和之理。

⑥故言长生……曰始:始为乾,乾为阳,故“始”“阳”并言。始即初始,出发点,引申为人生行动的目的所在。即言上述长生、安乐、富贵等事物都是人生所追求的东西。

⑦故言死亡……曰终:终为坤,坤为阴,故“终”“阴”并言。终:穷。穷急困窘,是人所不欲,是人生的忌讳。

⑧善:此指善言。善言为阳。恶:此指恶言。恶言为阴。

⑨阴阳:此指阴言和阳言。

⑩下:卑下的阴言。小:此指小人。高:崇高的阳言。大:此指君子。

⑾出:这里指被策士、说客们启发。入:这里指听从游说策士的话。

⑿家:这里指封有采邑的大夫。国:这里指据有一国的诸侯。

【译文】

捭阖之术,以阴阳之道为主旨。捭阖,就是变动阴阳,用开闭之法构成四季轮回,使万物化生、万事兴亡交替。纵和横,返和出,反和覆,反与忤,皆为阴阳之道的具体表现,都可用阴阳变动来区别、说明它们。而使用捭阖之术使事物转化,正是阴阳之道的关键所在。游说过程中的每一变化,都出自捭阖之术,所以要预先审知捭阖之术的阴阳变化法则,这是游说能否成功、游说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所在。口,是表达内心思想的门户;而心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宰。人的志向与意愿,喜好与欲求,思念和焦虑,智慧和谋略,都是由口这个门户出入从而表露出来的。所以,应该用捭阖之术来把守自己的口,用开闭之法来调控自己的言谈。使用捭术,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这就是阳之道;使用阖术,就是让对方闭口,让对方沉默,这就是阴之道。懂得了阴阳之道的协调交替使用,就能够懂得“终”和“始”的意义了。所以,我们把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归为阳类事物,称作人生向往;把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等归为阴类事物,称作人生忌讳。凡是那些遵循、效仿、涉及上述阳类事物的说辞,可以叫作“人生向往型语言”,也就是说可以用这类美好的语言去说动对方进行某事;凡是那些遵循、效仿、涉及上述阴类事物的说辞,可以叫作“人生忌讳型语言”,也就是说可以用这类令人厌恶的语言去威胁、警醒对方中止某种计谋。游说中运用捭阖之术时,先用阴言和阳言去试探对方(以确定对方是喜欢阴言还是喜欢阳言)。由此,与喜欢阳言的人论谈时,以使用涉及上述阳类事物的崇高语言为主;与喜欢阴言的人论谈时,以使用涉及上述阴类事物的卑下语言为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照此而论,(用捭阖之术去游说,)就没有探测不出来的真情,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之术去游说,)可以说动每个普通民众,可以说动每个有封地的大夫,可以说动每个诸侯国的国王,甚至可以说动天下的君主。若要成就小事,可以小到极限,没有更小的了;若要成就大事,可以大到极限,没有更大的了。

【原典】

(四)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①。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②,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③。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④;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⑤。

【注释】

① 御:治理,处理,掌控。

② 还:还返,再生。

③ 德:内在本质,自身规律。形:外在形态。

④ 苞:包容,规范。结:连接,引申为辅助。施以力:施以外力,由外影响内。

⑤ 先:先导,这里指既定法则。圆方:即天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以“圆方”代指天地。

【译文】

所有的裨益或损害、离去与接近、背叛和复归,都是阴阳之道的行为表现,可用阴阳之道加以掌控和驾驭。阳以动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进取;阴以静止为特征,故主要表现为闭藏。阳动必然显现出来,阴止必然潜藏进去。阳发展到极致就成为阴,阴超过了极限就变为阳。用阳去拨动事物,是为了让它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用阴去安定事物,是为了让它巩固自己的形态。用阳去统括阴,就要用内部规律去规范外在形态;用阴去辅佐阳,就要用外在形态去影响内在本质。阴阳相辅相成,互为其用,集中体现在捭阖之术上。这就是世间万物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游说人主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万事万物生成变化的既定法则,也即所谓的天地万物运行的关键。

【以史为鉴】

司马懿活用泥鱼战术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曾描述过一种特殊的鱼,雅号“泥鱼”。它也属于鱼类,自然也栖息在水中。每当遭遇大旱灾时,其他的鱼类都在拼命地寻找赖以存命的水,可惜到最后,很多鱼儿还是难逃一劫。

此时的泥鱼却毫不慌张,它们悠然自得地观察着四周,找到一块足以长期容身的泥地,就把自己整个身体都钻进泥里,就像冬眠的动物一样一动也不动,这就是它们所采取的“阖”的战术。由于泥鱼具备这种特殊的生存本能,最厉害的是它能够一直这样维持达半年之久,因而能够逃过一劫更多地生存下来。

随着自然界春夏秋冬、阴晴云雨的变化,老天终于降下了倾盆大雨,江河水满,此时泥鱼迎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就又采取“捭”的姿态,从泥里钻出来,在水里优哉游哉,不亦乐乎。而此时其他的鱼几乎已经死光了,这些鱼的遗骸转而变成了泥鱼的食物,泥鱼因此获得了很快的繁殖,俨然成为河川里的统治阶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也应该学习泥鱼的这种随着时机的转变而有捭有阖、有显有藏的生存秘诀。当一个人得势时,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顺利完成的,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之,在失势时,什么事情都不顺心,越是努力,事态仿佛越是恶化,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泥鱼战术启示我们,在面临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时,越发不能心浮气躁,乱了章法,而要沉着冷静,遵循“阖”的秘诀,以强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打持久战,本着勇往直前的精神继续前进,渡过难关;而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有利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定会到来的,那时再采取“捭”的战术。下面再看一个历史上纯熟运用泥鱼战术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