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鬼谷子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17章 上卷(17)

第17章 上卷(17)


④ 无可抵:没有可以抵击的缝隙,代指清平盛世。 时:时机,指世道出现缝隙之时。

⑤ 上合:意为“抵而塞之”,指辅佐当权者治理国家。 检下:意为“抵而得之”,即言自己取而代之,得有天下,治理民众。

⑥ 因:根据。 循:遵循。 天地守神:俞樾曰:“《国语·鲁语》曰:‘山川之灵,足以纲纪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故此云为天地守神。”为天地守神位,指郊天祀地,而唯帝王才有资格来郊天祭地,故这里用来代指得到帝王之位,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译文】

自从天地初生以来,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都必然会出现缝隙,这是我们不可不留心明察的。能用捭阖之术去了解、体察世道,又能运用这种抵巇之术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圣人了。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发现并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若生逢盛世,没有缝隙可以弥补、利用,就深深隐藏起来等待时机。一旦世道出现缝隙可资利用,有可乘之机,就运用抵巇之术进行谋划。而用这种道术,可以抵塞、弥补缝隙,辅佐圣君治理天下;也可以抵击缝隙,重建一个新的世界。如果能够依据和遵循这种道术去处世,就能博得帝王之位,成为天地万物的守护神。

【以史为鉴】

伊尹防患未然禁闭天子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时不仅荒淫无道,还滥杀忠臣良将,残酷压榨百姓,政权已岌岌可危。而此时,商国却渐渐强大起来。

商本是夏朝其中的一个属国,国王成汤在相国伊尹的有力辅佐下,对内勤修德政,发展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对外则逐步征服周边的小国,最终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讨伐桀王,灭掉夏朝,建立商朝。

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相国伊尹,当初本是成汤推荐给桀王的,但桀王只同他谈了一次话,以后便没有再理过他。成汤见夏桀并没有重用伊尹,便将其请到商国并拜他为相,授予国政。伊尹果然不负众望,尽心帮助成汤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最终灭了夏朝。成汤临死前把大权交给了伊尹,嘱托他要尽心辅佐自己的三个子孙,伊尹答应了他的要求。

成汤的三个子孙分别是外丙、中壬、太甲,他们都是商朝很有作为的王。但太甲继位的前三年,并没有致力于国政,而是整日沉湎酒色。

尽管伊尹曾以长者的身份对他耳提面命,又用相国的权力威胁他,但太甲在治国为民上仍然懒得花半点心思。为了让太甲改过自新,继承发扬成汤的伟业,进一步开创商朝的鼎盛,伊尹几乎施尽了各种方法,无奈太甲却始终不以为然,冥顽不灵。

也有大臣劝伊尹道:“当年先主在位时,你帮他灭掉夏国建立了成汤基业;先主仙逝后,你又尽心辅佐了两位人主,可以算是完满地报答了先主的知遇之恩。现在你既然徒劳无功,又何必强求呢?不如带上金银财宝,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下来,安享晚年!”

伊尹反而训斥那位大臣:“为人臣子的,应当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劝诫皇帝,这才是良臣。如果大臣们都像你所说的那样,君主英明、太平盛世时便在朝堂食俸禄;而一旦风云突变、国君不明事理时,便隐藏起来,那么,要我们大臣又有什么用呢?”

那位大臣被质问得哑口无言,深感羞愧,连忙向伊尹请罪。尽管如此,伊尹还是免了他的职,并当众公布那位大臣的口舌之罪,众人听了心中都有所敬畏。

太甲也知道了这件事,表示赞同。伊尹便又乘机劝太甲,太甲仍是不听。万般无奈之下,伊尹便将太甲关进南桐宫,责令其反省,自己则躬身主持朝中事务整整三年。

(19 伊尹)

经过三年的反省,太甲终于悔悟。伊尹便又亲自把他接出来,将政权归还与他。太甲重新登上了皇位,他励精图治,终于使商朝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这其中,伊尹可谓功不可没,他当了三十多年的商朝相国,为商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是很微小的缺漏,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任其发展,终将使稳固的根基动摇。只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下,才不会酿成大祸。太甲身居帝位而沉迷于酒色,这是小“巇”,只有及时制止才不至于发展到大“巇”乃至无可挽回的地步。所以,伊尹先是以忠言劝谏,在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是无效的情况下,才将身为天子的太甲软禁三年令其反省。这种由低到高、由软到硬的“抵巇”之法可谓运用得恰到好处,因为这样一来让太甲亲历了得而复失的滋味,比起每天耳提面命来,效果要强有力得多。

而伊尹之所以能够成功“抵”住太甲的“巇”,这与他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

王允巧施美人计

一说到“美人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理论根据是攻击人性最普遍的弱点之一,即“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具体内容则是针对对手在意志上有爱财好色的弱点,投其所好,用美女、财物等“糖衣炮弹”巧妙进攻,使之贪图安逸,拜倒在石榴裙下,从而乱其心智,夺其斗志,使之内部发生分裂,然后再伺机控制敌人,夺取胜利。这也是寻其“巇”而利用之,但在实际操作上,“美人计”却也有高下优劣之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王允用貂蝉了。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朝中大臣引狼入室,最终使朝廷大权落入董卓的掌控之中。董卓此人阴险狡诈,暴虐凶残,经常滥杀无辜,且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既恨又怕,敢怒而不敢言。

这种状况让官拜司徒的王允心中忧虑万分,朝廷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奸贼,如果不尽快铲除他,汉室江山难保。但董卓的势力很大,身边战将无数,其中更有他忠心耿耿、骁勇善战的义子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正面攻击,必定不是他的敌手。后来王允经过多方打探,得悉这“父子”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都是好色之徒。于是便想到了用“美人计”来离间他们父子,使之反目成仇,趁机借刀杀人,除掉董卓。

这招“美人计”的主角是王允府中一位名叫貂蝉的歌女,她不但长得国色天香,才艺出众,而且深明大义。当王允向貂蝉和盘托出想用美人计来诛杀董卓的计划时,貂蝉为了报答王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决心牺牲自己,为朝廷除害。

(20 貂蝉拜月)

就在宴请吕布的一次宴会上,王允寻到机会主动提出想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一见是这么一位绝色佳人,自然欣喜万分,对王允也感激不尽。

次日,王允又把董卓请到家里来,酒酣耳热之际,便唤出貂蝉来给董卓献舞。董卓见到闭月羞花的貂蝉也禁不住垂涎三尺,王允心知肚明,便趁机故意说道:“太师要是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吧。”董卓假意推让了一番,而后就高兴地把貂蝉带回了自己府中。

吕布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当面质问王允为何出尔反尔,王允便精心编出一套谎言来哄骗吕布道:“太师说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要看看儿媳妇,我怎么敢违背他的命令呢?太师还说要选一个良辰吉日与你们完婚,所以便决定把貂蝉先带回府去准备一番。”

吕布信以为真,于是便在府中等着董卓来为他操办婚事。但许多天都过去了,却不见一丝动静。心急火燎的吕布忙一打听才得知,原来董卓竟把貂蝉据为已有了。吕布虽然气恼万分,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暗中与貂蝉相会。

有一天,董卓上朝时忽然发现身旁的吕布不在,顿时疑虑丛生,便马上赶回府去,正好看到吕布与貂蝉在后花园凤仪亭内一起说笑,状似十分亲密。董卓顿时怒火中烧,赶上前去用戟径直朝吕布刺去。吕布闪身躲过,没被击中,赶紧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太师府,并大骂董卓人面兽心,拆散了他与貂蝉。其实吕布与貂蝉的私自约会,也是貂蝉依照王允的谋划精心设计的,以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

王允见时机已成熟,便再次请吕布到自己家中的密室相商。王允大骂董卓强占了自己的女儿,夺去了吕布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也咬牙切齿地狠狠说道:“不是看在父子情分上,我非杀了他不可!”王允忙借机点明道:“将军此言差矣!你姓吕,他姓董,怎么能说是父子呢?再说了,他霸占你的妻子,又想用戟刺杀你,哪里还顾念到半点父子情分?”吕布说:“感谢司徒大人的及时提醒,不杀老贼我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被自己说动,便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哪里知道是计,还以为大家终于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了,便耀武扬威地进宫受禅。不料刚进宫门,便被吕布突然一戟刺穿咽喉,死于非命。奸贼被诛,朝廷内外无不拍手称快,赞赏王允与吕布的功德。

历史上美人计的应用不在少数,另一个成功运用的范例就是越王勾践利用美女西施离间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得以报仇雪恨,灭吴称霸了,只是相较而言显得简单直接一些。

从抵巇术的运用角度来看,美人计正是根据施术对象本身的“巇”——董卓和吕布皆是好色之徒的弱点,而善加利用的。更高妙的是接下来又利用美色去制造新的“巇”——离间董卓与吕布的父子关系,借刀杀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萧衍当机立断叛齐建梁

萧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南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他被任命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因抗击北魏军有功,又被提升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后又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建武四年(公元497年),北魏军南伐雍州,萧衍受命领兵赴援,进至襄阳(今湖北襄樊)。同年7月,又被授为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竟陵司随郡诸军事,又兼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此时,正值齐明帝萧鸾病死,其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能,只知终日享乐,朝中大事均由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等人处理。萧遥光等六人号称“六贵”,此六人整日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不以国事为重,以致朝中政治异常腐败黑暗。

远在襄阳的萧衍打探到朝中的情况后,便对亲戚张弘策说道:“政出多门,是国家大乱的开始。《诗经》中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如今国家竟有六贵,这还得了!我已料到他们六贵之间的矛盾一定会激化的,甚至会闹到大动干戈的地步。而襄阳远离国都,正是避祸的好地方。可是我的弟弟们都在都城,恐怕他们会遭受池鱼之殃。我得和我哥哥商议一下。”

(21 梁武帝萧衍)

不久,他的哥哥萧懿由益州刺史调到了郢州任职。萧衍便派张弘策到郢州给萧懿送去一封信。信中大意为:如今六贵争权不休,君臣之间猜忌到一定程度,必将大诛大杀,一旦混乱开始,朝野将土崩瓦解。我们有幸远离京师,领兵外镇,不仅可以保全自身,还可趁机图谋大计。所以我们应趁朝廷还没有猜疑时,将诸弟召集在一起。否则,一旦朝中对我们产生了猜疑,陷在京师的诸弟们将走投无路。如今,兄在郢州,控制荆湘;弟在雍州,兵马数万。在此政昏朝乱之际,正好以此为据,图谋大事,如果坐失良机,便悔之晚矣。

萧懿读完信,脸色大变。他不赞同萧衍这样做,怕万一事败会招来灭门大祸。萧衍见哥哥不从,便独自将弟弟萧伟、萧儋迎至襄阳,秘密制造武器,招兵买马,并在襄阳大伐竹木,系舟于檀溪之中,以备将来之用。

而萧懿拒绝了萧衍的邀请后,不久便入朝做了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卫尉卿。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裴叔业、崖慧景聚众发动兵变,萧懿带兵平定了叛乱,为朝廷立了大功。可是他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受到猜忌,于当年冬天被杀。

萧懿被杀,既证明了萧衍预见的准确,也为萧衍起兵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绝佳的机会。萧衍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与亲信密谋周全后,便召集部众,誓师起兵。

萧衍对幕僚们说:“如今昏主恶毒,穷虐极暴,无端杀害朝中贤士功臣,令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天所不容。你们与我同心协力,共同讨伐昏君。事成之后,你们都是公侯将相,定会大富大贵,我绝不食言!”众人异口同声道:“愿听您的安排。”

誓师之后,萧衍令人把竹木从檀溪中打捞起来,做成战舰千艘。又召集土兵万余人,起兵讨伐萧宝卷。在杀掉萧宝卷后,萧衍立了萧宝融为傀儡皇帝。一年之后,便将之废掉,自己亲登帝位,建立了梁朝。

抵巇术的根本准则就是:“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此处萧衍深刻分析到“政出多门,是国家大乱的开始”,既然六贵都不肯轻易退出对朝中大权的角逐,那他们只能是互相排斥、互相攻伐,清除异己,以达目的,这就是可以利用的“巇”,最终获益的就只有坐山观虎斗的萧衍了。此时想弥补“巇”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国家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必须当机立断地讨伐昏君,清除佞臣,取而代之,破旧立新。如若当断不断,就会反受其乱。

而要想成功地“抵而得之”,则必须具备远见卓识,能看清态势,又能摸透当前的变化,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取得最后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萧懿的鼠目寸光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而萧衍的远见卓识则助他成功登上了帝位,“为天地守神”。

汉武帝“留犊去母”

汉武帝曾立刘据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此一来太子的位置便暂时空了出来。每当武帝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应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便大伤脑筋。看来儿子太多也是件麻烦事,一旦没选好接班人便难免手足相残的悲剧。那些已经成人的儿子大都封王在外,而且个个野心勃勃,互不服气,立谁为太子也难保平安无事。只有最小的弗陵还是个孩子,同谁都没有矛盾冲突,武帝便决定立他为太子。

弗陵是钩弋夫人所生,这位钩弋夫人的出身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汉武帝有一次出巡河间,见有紫气盈空,术士说这里定有奇女子。武帝便派人四处查访,果然发现赵家有一小女,姿容艳丽绝伦,但双手却有得了一种怪病:拳头弯曲合拢,怎么也扳扯不开。武帝听了很好奇,便亲自前往探视,那报告果然不假,武帝也亲命侍从扳扯此女的两个拳头,却没有一个人能打开。可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武帝亲自动手扳扯时,那紧握的两拳头竟随之而解。而且不仅双拳自动展开,奇上加奇的是她掌中还握有两个玉器,众人叹为观止。汉武帝也认为奇货可居,颇具缘分,便下令将这位奇女子载入后车,带回宫中,封她为钩弋夫人,别名拳夫人,倍加宠幸。过了一年,拳夫人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后才生下弗陵。

(22 钩弋夫人)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传位给小儿子了,武帝便着手为这个娃娃安排一切事宜。他先是物色了几位托孤大臣,然后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杀掉钩弋夫人。莫说钩弋夫人是武帝宠妃,而且正值青春妙龄,这样无辜赐死自然令人叹惜不已,但留着她又怕日后母凭子贵,强压幼子而干预政事,兴风作浪。为了小儿子能稳坐江山,武帝也只好忍痛割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