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鬼谷子大全集全文阅读 > 第58章 下卷(5)

第58章 下卷(5)


三皇五帝时代在中国各朝代读书人心中被目为黄金时代、大同世界,它之所以被中国历代人们赋予如此崇高的向往,其原因可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略。他们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有据地治国,他们崇敬美德并使百姓深受教化,他们的治国方针顺应民意,赏罚制度公正严明,于是天下大治,所以三皇五帝的声名才会流芳百世,被世人推为治世仁君之楷模。一代之兴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朝领导者的治国方略。

大汉天子,威名赫赫,大多善于治国。从汉高祖刘邦建汉到汉武帝开疆拓土达于鼎盛,由于一代代君王的治国方略合乎民意,这才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汉王朝。

汉高祖刘邦起于布衣,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建汉之后对百姓体贴关爱,废除了前秦很多的酷刑暴政,从而为大汉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祖之后,文帝与景帝两代,为恢复长期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凋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长达数十年不征赋税,很快达到国富民强,国力更为强盛,造就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汉文帝在位23年,秉持黄老无为思想,休养生息,一切从简。他崇尚节俭,在为君的23年里,从没有增建过任何宫室园林、车骑服饰;而当臣民有不便之处时,就以国家的积蓄来帮助。他从不轻易发动战争,主张以和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南越王赵陀自立为帝,文帝便招来赵陀的兄弟,给予厚赐,以德感化,最终使赵陀深受感动,改帝称臣,消弭了一场内战。大汉与匈奴曾有兄弟之约,但匈奴违约入侵,文帝派将领镇守边关,坚守不攻,因为他担心国力不足以战胜匈奴,轻易攻打匈奴最终会侵扰天下百姓。文帝在用人方面同样主张无为,以德服人。被分封到东南沿海的吴王因故与文帝不和,称病不肯上朝,文帝不仅不怪怨,还派人赐手杖给他,并传语吴王因年老可免朝。群臣劝文帝用宣吴王入朝的办法将其软禁,文帝表面听从,实际上不予理睬。郎中令张武受过吴王的贿赂,文帝知道后,不但没治罪,反而赏赐他,让他心生悔意。

(84 无为而治)

继文帝、景帝休养生息酿就繁荣盛世之后,汉武帝登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访求、推荐优秀人才,给他们立业的机会。兴办太学,修建祠庙,改正月为一年初始,确定历法,规范音乐诗歌,修建祭天灵台,顶礼百神,赐予周朝后裔封地。申明法度,号令建制,焕然一新,做为继承人,汉武帝遵循祖先的事业,学习高祖、文帝、景帝三代人的风范,施展雄才大略,在改善“文景之治”时的谦恭俭朴的政策,宽政待民的风气后,才使汉王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汉元帝做太子时,认为宣帝执法太严。宣帝变了脸说:“我汉家向来交错使用霸道、王道,怎么能只用仁德感化来危害政权呢!”虽然在此显现了宣帝的谋略不够远大,但他采用或宽容或强硬的办法还是有原因的。汉高祖入秦约法三章,秦人十分高兴,这是和缓刑法的好处;汉武帝重修国法,改变了百姓懒散生活习性,这就是猛烈刑法的好处。由此看来,法治的使用要合乎时宜。所以适当时候的严刑峻法,对治国也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的。

《左传》中说:“政策宽松,国民易散漫,应用猛烈的法令去纠正;如果太过猛烈,民众就会变得残忍,这时应再实施宽松的政策。以宽松调剂猛烈,以猛烈调剂宽松,政治才能达到平衡。”《尚书》中说:“使用刑罚要时轻时重,审时度势。”《周礼》中说:“治理新建国家应用宽松制度,治理动乱的国家应用猛烈的制度,治理安定的国家应两者适中。”所有这些都是治国方略,都以顺应自然与民意、不违法理为治理国家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鬼谷子所谓的持枢之道也说人君治世要效法天道,天之道崇尚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时而行,有自己的固有规律,人君治世也要善于掌握社会自身规律,把握社会运转关键,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来治国安邦,以推动社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

【现代活用】

京陶公司,“敬天爱人”

如果问日本人最敬佩的是哪家公司?人们无疑会想到松下、丰田,或者是索尼、三菱。可日本经济新闻社每年一次的评价却令人出乎意料,表明这项殊荣属于京都陶瓷公司。

(85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京陶公司创立于1959年,起初只有资本300万日元,职工26人。它从生产电子工业陶瓷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组装开始,30年后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产品也从电子陶瓷发展到机械陶瓷、生物陶瓷,从一般元件发展到生产摄像机、个人电脑,一举跻身于日本高技术大企业之列。在以善于经营著称的日本人心目中,京陶之所以能一枝独秀的原因是它在管理上“技压群芳”:融经济与文化于一炉,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和企业文化。作为日本人最敬佩的公司,京陶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便是“敬天爱人”。

面对“企业”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组织,企业家们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来维系企业的存在?靠什么搞好企业?京陶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的结论是: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他说:“人们常常说人心易变,我却认为在当今世界上再没有比人心更强有力的东西了。翻开世界历史、日本历史来看,人心之伟大以及它完成的宏伟事业实在是不胜枚举。”稻盛和夫在就任总经理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敬天爱人”这四个字作为社训。据说,“敬天爱人”一词出自日本著名政治家西乡隆盛的名言:天赐吾与人生同一爱,故应以爱己之心爱人。

稻盛赋予这四字以新的解释:“‘天’乃道理,讲道理即为敬天;‘人’即民众,以仁爱之心去爱民众,即为爱人之意。”80年代初,稻盛在总结公司的成功经验时这样说道:“社会上认为京陶公司是靠技术发展起来的,我却不这样看,迄今为止,我花在培育精神方面的时间要比用在技术方面的时间多一倍。我认为京陶公司成功的原因就在这里。我用“以人为基础的经营”这句话来解释培养精神的含义。

为了赢得职工的信任,稻盛首先毫无保留地向大家“暴露自己”以及关于自己的隐私和“丑闻”。自然也要求他的同事和部下像他一样坦诚、认真。在招收新职工时,他首先阐述的是自己的人生观、事业观,大讲“人为什么要劳动”、“本公司职工为什么拼命工作”等人生哲学,并强调“我录取新职工的标准不是能力,而是看他是否有理解贫苦人的心情,对别人的辛酸是否无动于衷,看他是否具有能力克制私欲,是不是一个坦率的人、老实的人”。

稻盛还利用一切场合宣讲他的“京陶哲学”:“来公司是为了拿薪水,这是不对的。既生为人,就应该让只有一次的人生过得充实。所谓充实的人生,或者是为了集体,或者是为了社会,总是要以某种形式对人有益。”“不能为金钱而工作,工作要靠心,靠精神去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稻盛不忘向公司职工灌输他的“教义”。京陶公司有种“社风”,就是喜欢聚餐。来了新职工要聚,超额完成任务要聚,辞旧迎新要聚,而稻盛则是每场必到。他不是为了饮酒作乐,而是借此机会了解下情,解答疑问,消除不满,协调上下关系,进行团体意识的教育,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所以,这种聚餐会后来被称之为“稻盛和夫式的酒会”。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程度日显加深,而同时由于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高强压力,又使心灵倍感沉重和孤寂,人们不禁发出了渴望真情的呼唤。真情、爱心在今日社会显得犹如沙漠之中的绿洲,而京陶公司便把自己塑造成这样一个绿洲。

日本人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至深,吸收了儒家文化的许多精神。其中,儒家的“仁爱”便被日本人吸收并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京陶公司的“敬天爱人”便可略见一斑。京陶公司在对待员工上,可以说做到了鬼谷子所说的“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即待人接物诚恳,上下交流之后能广泛听从众人言论。而且,京陶公司“敬天爱人”的文化与策略可以说是抓住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深刻体现了鬼谷子的“持枢”之道。所以,经营好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就是管理好这个企业的人,抓住他们的心,顺应其种种层次的需求,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中经

(86 圆通自如,不避狮虎)

【本篇提要】

“中”乃多义词,在本篇中使用“心”这个义项,指内心;“经”,即经略、治理。战国时期,随着人文思潮的兴起和等级观念的打破,人人追求个性解放,盼望实现自身价值,力图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占有一席之地。纵横策士们无权无力又无钱,但有计谋和智慧。所以,《鬼谷子》主要讲如何运用计谋智慧,施展权术,以掌控别人,壮大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无往而不利。本篇“中经”,说的就是如何运用内在的精神去处理外部的事物,以收服人心,控制别人,掌握主动权,并列举了诸如此类内动心计、外以制人的具体方法: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是观人术,即从对方的外貌和动作去推知其内心世界,而后了解他的心性品行。“闻声和音”,是美言结人术,即用高超的谈话技巧使对方信任自己,由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便使对方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从而语言投机,感情融洽,放心结交。“解仇斗郄”,是驾驭术,面对两者相争,我们坐山观虎斗,享受渔人之利,而后再于合适的时机去调停,加以收买拉拢,使之成为自己的好友。“缀去”,就是对远离自己的人,不要心生仇恨,而是好言相留,或是诚心相送,以维系离开者的情感。“却语”,实际就是伺察并抓住对方的把柄,先威胁恐吓,再安抚收服,使其乖乖地按照我们的意志办事。“摄心”术,就是一种投其所好、收揽人心的方法,并讲到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收买方法。“守义”,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仁义道德来探知对方内心世界的方法,以此来判断对方是高尚的君子还是卑劣的小人,从而采取相应的权术去利用、控制对方。

以上七种为人处世的技巧和策略,作为《本经》所述法则的变通规律,从古至今被无数有名的说客和权力场上的政客们所心领神会,并善加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而对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原典】

(一)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①。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②。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③。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④。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⑤。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⑥。《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⑦。

【注释】

①振穷趋急:别人有穷困、危难则奔去救济。振,通“赈”,救济。 穷,窘迫。 施:施行,给予。 能言:能言善辩,长于辞令,这里指以言语助人、救人。 厚德:品德淳厚。

②拘执:被拘囚缚绑的人,也可泛指处于困境的人。

③俦善:多善,多做善事。俦:并,类,众,引申为多。 施德者,依道:施德之人,动能循理,所为不失道。 养使小人:豢养、驱使自己所救的被拘执之人。

④世异时危:世道败坏,时局危难。 阗坑:指野死者填埋沟壑。这里指祸患。 伐害能言:残害能言善辩之士。 破德为雄:打破文德,崇尚兵战。 戚戚自善:心情忧郁保全自己。戚戚,忧心的样子。 败败自立:在危败中自立。败败,接连失败。

⑤贵:以……为贵。

⑥此句总领目录,下文分别加以论说。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观人形貌、体态而知其内心情志。 音:弦外之音,本意。 郄:同“隙”,间隙,嫌隙。 缀去:笼络、联系离去的人。缀,联络,连,系。去,离开。 却语:驳斥的言语。却,退。 摄:取。

⑦《本经》……《中经》:尹知章注曰:“此总言《本经》、《持枢》、《中经》之义,言《本经》纪事,但纪道数而已。至于权变之要,乃在《持枢》、《中经》也。”按:此当后人注语,窜入正文,故与上下文意不连属。

【译文】

所谓“中经”,说的是前去解救陷于困境和处于危难中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定是那些能言善辩、德行深厚的人。救援那些被拘执而身陷囹圄的人,这些走投无路的被救援者是不会忘记救援者的恩德的。能言善辩的人,能够多做善事,广施恩惠;广施厚德的人,能凭依大道,行为合乎道义准则。救人出囹圄的人,必定能够豢养、驱使那些被援救的人。那些士人身逢乱世、遭遇危难之时,有的能在战乱中九死一生,免于死亡;有的能言善辩,反遭谗害;有的弃文从武,据兵称雄;有的横遭拘系,无辜定罪;有的心忧戚戚,固守善道保全自己;有的危败相连,却仍能自强自立。由此而论,为人处世之道,贵在制服别人,而不能被人制服。制服别人者,便能够牢握权柄;被别人制服者,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中。所以,应当讲求“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等处世道术。《本经》讲述的只是一般的处世道理和技巧,至于其权变的要领,则都在《持枢》、《中经》篇之中。

【原典】

(二)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①。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淫僻,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之②。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③。

【注释】

①爻为之生:指看见卦爻便可预测出吉凶。这里是用爻象的原理来说明通过表象来推就事物的实质。爻,组成卦的符号,分为阴爻、阳爻。 影响:此指言语行事。

②守:操守。 《诗》:指《诗经》。 《书》:指《尚书》。 淫僻:过度、过分和乖僻。

③郄:同“隙”,漏洞。

【译文】

所谓“见形为容、象体为貌”之术,是指犹如在占卦时看到卦爻就可推测吉凶一样,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语行事、外在形貌体态等方面来探知其内心世界。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非礼的东西,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言谈必以《诗经》、《尚书》的礼义为依据,行为既不过度也不邪僻,用道为形,以德为容,面貌庄重,表情温和,没法用外貌形态去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碰到这种情况,就赶快隐藏起自己的实情,堵塞自己言辞中出现的漏洞,早早离他们而去。

【原典】

闻声和音者,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①。故商、角不二合,激、羽不相配②。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③?故音不和则悲,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④。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⑤。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注释】

①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声音的性质不同,感情便不会接通。

②“商角”二句:宫、商、角、徵、羽都是五音的名称。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五音各自代表不同的感情,商悲,角怒,徵喜,羽恐;又以五音配五行,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火,羽属水,宫属土;金克木,水克火,所以商角、徵羽的音乐不能调和。

③为四……宫乎:宫音是五音之主,雄浑平和,古人将其看作五音的统率,能和其他四音。

④散、伤、丑、害:都是不和之音。音气不和,必与之相乖,所以说的话也必逆于耳。

⑤比目:比目鱼。 合翼:比翼鸟。 须:求。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