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怪诞心理学:你为什么不好意思说“不”全文阅读 > 第6章 为了成为朋友,就变得什么都“好”

第6章 为了成为朋友,就变得什么都“好”


  有的人之所以不懂拒绝,是因为性格较为内向,从小没有拒绝的习惯;但有的人不会拒绝,却是因为——为了得到别人的友谊。这类人,尤其以身在职场的人为主。

  来看这样一则案例:

  赵炳图是一个刚刚走出校园大门的男孩子,进入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上班。身在国内顶级广告公司之中,赵炳图深知要与同事好好相处,因此上班第一天,他就告诉自己:对于前辈的要求,尽可能去满足!得到了这些前辈的认可,那么未来的工作就会顺利很多!

  带着这样的思维,赵炳图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非常注重与同事的关系,希望与所有同事都能够成为朋友。例如,他每天都第一个到公司打扫卫生,经常与人攀谈。有一次,一个同事开玩笑地说:“小赵,你帮我打一杯开水吧!”原本,同事只是一个玩笑,结果赵炳图二话不说,放下自己的工作,去给这位前辈打水。

  这件事被所有同事看到了眼里,于是经常有人让他做这做那,甚至中午去食堂打饭的工作,也都交给了赵炳图。久而久之,同事们都觉得他很好用,因此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就会交给赵炳图去做。

  对于各种要求,赵炳图当然感到了有些苦不堪言,甚至还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有一次一名女同事就连买卫生棉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做,这让他非常尴尬。但是,赵炳图依旧和自己说:“尽可能不要回绝,这是我和同事们建立关系的过程!”

  赵炳图以为,这样做已经成为了同事们的朋友,可是后来的一件事,却让他迷茫不已。有一天,他因为发烧需要请假,就和一个同事打了电话,让他帮忙和老板说,同事电话里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到了第二天上班,赵炳图受到了老板的严厉批评,并以“无故不请假”为由扣除了当月工资。

  后来赵炳图才知道,原来那个同事忘记了请假这件事。赵炳图有些生气,谁知同事毫不在意,甚至还抱怨他的请假让自己的一些工作没法进行。有的同事附和说,因为他没来,只好自己打饭,结果耽误了不少时间。

  一气之下,赵炳图选择了辞职。他不明白,为什么同事要这样对自己?自己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事情,到头来反而落了埋怨?

  不错,在同事的眼里,赵炳图的确是个值得交的朋友,也可以让他帮助做很多事情。但正是这种情形,让赵炳图产生了认知错误:为了得到友谊,于是选择了不懂拒绝,这会让自己成为同事们眼中的“朋友”。可是,这是一种怎样的朋友呢?

  事实上,企图使用“不拒绝”的方法成为朋友,这不仅不能增加友谊,反而会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因为,朋友的定义并非是单方面服务,而是彼此之间在平等人格上的互动。如果为了成为朋友丧失独立人格,那么反而会让对方感到你有些过于放低姿态和尊严。

  现实中,如赵炳图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渴望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采取了“统统不拒绝”的方法,向世人说:“我知道自己不够好,所以想尽量表现出符合你们期望的样子。”但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是自讨苦吃。

  看清楚了这样的现实,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杜绝成为这样的人:

  1.摆正姿态,别毫无原则地说“好”

  帮助同事解决事情无可厚非,但在态度上不要卑躬屈膝。例如,当有同事说:“能帮我打一杯水吗?”你不妨这样说:“没问题!不过明天你也要帮我打一杯哦!这样才公平!”如此一来,你没有拒绝同事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态度——我这样做仅仅只是帮助。

  如此一来,同事未来自然在提出要求时会客客气气,而这也给了你回绝的机会。要记得,如果总是毫无原则地说“好”,那么你的“不”不仅毫无底气,反而还会让对方觉得你这是故意针对自己。

  2.说出自己的内心

  初到一个单位,我们自然渴望获得一个好人缘。但是,好人缘绝不是如赵炳图那般,为了讨好别人而不加拒绝。真正的做法,应当是在和同事有了一定接触后,然后明确和各位前辈说:“我是一名新人,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前辈们学习。未来工作中,如果有需要协助,还请各位前辈可以多给我机会;如果工作中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包涵!”

  这样的言语,会给所有同事带来这样一种暗示:所有事情都是以工作为前提的,哪怕帮助。这样一来,同事们自然会知道哪些要求可以提,哪些要求不适合;同时,同事们也会对你刮目相看,认为这是一个愿意来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年轻人。当所有人对你有了应有的尊重之时,那么未来再拒绝时,就会有底气,有气场。